四川博物院藏一套《救八难度母》唐卡组画,设色淡雅,意境空灵,严肃的宗教题材故事被隐藏于浓郁的世俗化场景中。尤其是该组画采用汉地画风绘制, 画面吸收了丰富的汉地绘画元素,从主尊人物到陈设装饰,无不表现出汉地特色,可见创作者在将极富藏族特色的宗教艺术唐卡与汉地绘画风格结合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也反映了汉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汇。

绿度母,梵名 Tara,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其为多罗菩萨、多罗观音,是藏传佛教中常见 的度母之一,在藏区有着十分广泛的信仰。相传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眼泪的化现。 绿度母的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有不同的化现, 如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救八难度母等,最为常见的形象为:寂静相,年轻女性形象,菩萨装。身绿色, 一面二臂三眼,右手施予愿印,左手当胸结印执乌巴拉花,花开于肩侧,舒坐姿势,右脚略伸出踏莲。

这套《救八难度母》,应创作于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共 8 幅。以蓝地牡丹花缎装裱四边“贡夏”,以红地提花缎、黄地提花缎装裱“彩虹”,缝绿绸、黄地花绸面盖,两条红色“惊燕”。 每幅唐卡总体风格保持一致,画面上半部分以淡蓝色渲染天空,下半部分以淡绿色渲染草地,仅一幅下半部分仍以同色系蓝色表现湖泊,水天交接,过渡自然。

唐卡的主要内容围绕绿度母救八难的情节展开, 故事十分生动。供奉绿度母可以解脱八种或十六种苦难,即八种外灾难中的每一种灾难都与八种内灾难的 其中一种相对应。外灾难有狮、象、火、蛇、强盗、 囚犯、水、魔鬼等八难,相对应的内灾难依次为骄傲、 无知或愚昧、嗔怒、嫉妒、渴求、贪婪、渴欲、疑心。

商品详情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1)

救象难度母图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2)

救狮难度母图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3)

救蛇难度母图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4)

救火难度母图

这套《救八难度母》总体以青绿山水为背景,上部蓝色天空,下部绿色草地,或以层层山峦、湖泊为界, 或以植物、流云为间隔,天空与地面在中部过渡自然, 展现出空灵之境。主尊所在的屋宇被树木围绕,但树木枝丫绘制在空白处,疏密得当,并未遮挡大殿,大殿在穿插的树木中清晰可见。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5)

救盗者难度母图

整套唐卡设色朴素淡雅,深色的使用减少,主要用单一色彩进行晕染渐变,天空、草地、湖泊、 云彩无一不是单色晕染,画面显得极为干净清爽。 山石也用灰色、蓝色晕染渐变居多,更显富丽的金绿山石使用极少。金色的使用以其他色彩替代,仅有两幅用金平涂顶层房檐,其余均将房顶上大面积 金色的平涂变成了两种色块交替表现。地砖、栏杆没有金色的装饰,栏杆上的图案以线勾勒,地砖也用直线条表现格子。树木上没有繁复的装饰,也没有金色的璎珞挂饰,不再用金色勾勒叶片的轮廓, 更加忠实于自然。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6)

救兵难度母图

与传统唐卡相比,画面中的平面化装饰性元素大大减少,整套唐卡中动物、植物的数量相对减少,画 面的空间感更强。坐垫、靠背、衣服等丝织品,采用大团花,没有细碎的小团花。云朵的流动感更强,装饰性减弱。草地上仅大面积用色平铺渲染,没有描绘 一朵散落的杂草或小花,极为简练。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7)

救非人难度母图

整套唐卡最为突出的即是画面中的汉风元素。这套唐卡主尊完全是汉地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头上梳髻插簪,身穿唐风服饰,肤色不再是经典的绿色,而是自然白皙的肤色,面容姣好,姿态轻柔。 主尊所居的殿宇也完全是汉式风格,大多为重檐歇山顶的木质建筑,花格门窗、门裙板上的画都与汉地一致。侍女和场景中出现的人物也为汉式装扮。除了人物,画面中出现的植物如牡丹、梅花、玉兰、松、柏、 竹、柳、荷花等,动物如凤凰、仙鹤、喜鹊、鹿等都是汉地绘画中常见的内容。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8)

救水难度母图

整套唐卡描绘的内容几乎是世俗化生活场景的再现,看不出一丝严肃的宗教气氛,若抛开其所描绘故事的宗教性,完全是一幅汉地某个庭院内的写生图。 画面人物形象生动,姿态婀娜,对主尊的描绘完全打破了度量经的约束,除了在神态、手势上仍保留着几分神性,几乎与世间女子毫无差别。侍女则类似汉地 丫鬟的角色被描绘其中,主尊腰身微弯,略微侧身面 向侍者、祈祷者,眼神亲切,人物之间形成互动,使得画面饱含温情。与传统唐卡作品中程式化的神灵形象被安排在四周不同,除了围绕“八难”故事展开的情节表现人物以外,画面中没有描绘多余的一尊神灵,使得画面更忠于自然写实。(摘编)

商品详情

绘画唐卡佛像分布解析(佛家救难度母像)(9)

收藏家202103期封面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103期《救八难度母唐卡组画赏析》

作者:赖菲

责任编辑:秦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