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是一种开口吹奏的乐器,音色朴拙抱素尤为天籁,在原始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6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由最早的无音孔埙发展到现在最多有10音孔埙。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1)

古代的埙有多种形状,有梨形、鱼形、球形、笔管形。埙的材料有陶、石、玉、木象牙等,现在的埙大多是陶制的。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2)

梨形埙:外形像梨子,最经典的一款。一般为单腔,8孔和9孔居多。声音共鸣好,俯吹好。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3)

葫芦埙:带有喉装置,外形像葫芦,制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复杂。这种埙的近腰处最细,气流经过此处时再次引起边棱音效应,使埙的高音区音域得到适当扩展。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4)

鸳鸯埙:是指两个高音不同、方向相反、底座相连的连体埙。这种埙两端各有一个吹孔,上下埙的发音孔与一般埙完全一样。演奏时,可根据需要随意迅速转换。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5)

子母埙:是指两个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连的连体埙,大埙与小埙的音程关系,一般是纯五度。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意组合。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6)

牛头埙:宁夏回族乐器改进,10孔,音域低音5到高音2,内有隔音板,音色圆润浑厚,高音好吹,缺点是孔稍大,音域不好扩展。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7)

子弹头埙:内部仿葫芦埙做成双腔结构,初学任意掌握,高音好吹,俯音相对较难。

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宫廷音乐。埙又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8)

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态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与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说法。

灵魂出窍前身体会挣扎(人凿七窍得魂埙凿七孔得灵)(9)

埙虽然很小,但它的种类却很多,主要是根据他的孔的数目不同来分的。孔的数目不同,吹出来的声音也大不相同,它的声音非常特别,有一种深深的低沉与幽怨,听起来让人沉醉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