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对于沈从文的作品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些文字就是作者为自己的乡土和人民所写下的史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和雨丝风片,都在他的心底里记忆和保留得清清楚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世界文化名人沈从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世界文化名人沈从文
许多读者对于沈从文的作品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些文字就是作者为自己的乡土和人民所写下的史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和雨丝风片,都在他的心底里记忆和保留得清清楚楚。
1982年,80岁的沈从文回到了故乡凤凰,这是他有生之年中最后一次回到这个湘西小镇。他来到了从前的家,那是他出生的地方,在中营街兜兜转转的小巷里,他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他重回了文昌阁小学,在教室里坐了坐,又走到校园背后“兰泉”井边,喝了几口井水。小时候,他时常从这里逃学,去街上看傩堂戏,书包就藏在土地庙里,许多次被老师抓个正着。
这次回乡,沈从文特地重温了他曾经熟悉无比的傩堂戏。他激动地告诉家里人,“来了两伙戏班子,唱的傩堂戏《搬先锋》,特别好听,也录了音录了像,将来还可作《边城》电影的引曲,真是快乐中显得凄楚动人,和古人说的楚声必有密切关系。”艺人们在锣鼓伴奏声中唱着:“正月元宵烟花光,二月芙蓉花草香……”当唱到“八月十五桂花香”时,沈从文也手舞足蹈地跟着唱了起来,一边流泪,一边唱着。一直唱了三个小时,艺人们要走了,沈从文站起来送行,他那黄框镜片后的眼睛红红的,盈满泪水。
睿语
沈从文因文而留名,因情而生文,因故乡而生情,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对自己乡土与人民的爱与知。他以润泽而朴素的文字,所呈现的故园风雨、人性的丰富与澄澈,无不令人过目难忘。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故园之爱成就了他。沈从文曾在家书里这样写道:“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故乡的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
【运用示例】
他走出家门,墙外的夹竹桃花还是开得那么好,在含着水汽的风里摇曳地妖妖艳艳,在空中划出大朵大朵的红。已至耄耋的他在路上颤巍巍地走着,眼睛却未放过任何一个熟悉的地方。他走到沱江边,碧绿的水还是一如既往地奔流,好似没有时间概念。
他顺着江边走,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突然发现他笔下的那些女子都还青春着,翠翠、萧萧、三三,她们都不会老去,可他已经老了。他写下她们时只比她们大了十几岁,如今却虚长了这么多光阴。那些女孩子是这沱江的水滋养出来的,自然而然便成了永恒。
终于走到了,他是为了来听傩戏的。众角脸上浓墨重彩,撑起暗红的戏袍抑扬顿挫,高腔回荡在空中。他却一下子看到了那个打鼓的老人,他大概七十多岁,却精神矍铄。此时,众人成声而和,又有字句联络,纯如绎如的叹声杂于其中,鼓声便和着奇丽的滚腔,一处处皆击在最要力度的节拍上。刹那,唱口嚣杂,激越如同滚雷,他的心也随着这一阵阵雷声震颤着。他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岁月里,从军离乡,南北漂泊,每到一处集市,听着相似或不相似的辰河戏,他便都有一种回了乡的错觉,那咿咿呀呀的野腔无数回在他的耳中、梦里,慰藉着他的乡愁。
“楚声,”他喃喃道,“这是楚声。”泪水马上顺着皱纹爬满了他的脸。
(选自习作《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