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春节门前张贴对联、元宵灯会对联竞赛都成了中国独有的民俗,甚至影响到越南、朝鲜及东南亚等。古时文人如苏东坡、祝枝山、唐伯虎等对对联的趣闻乐事被民间津津乐道,甚至被编入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中,成了人们美好的精神食粮。

在中国,对联爱好者众多,但要对好对联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那么如何对好对联呢,作为对联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一下对对联的体会,不一定正确,仅供切磋。

一、首先对好对联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既然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它就带有很强的艺术属性,非常考验对联人的文学艺术修为。起联人要立意或高远或新颖或有趣,具有较高的文学韵味,深藏意蕴。对联人要契合起联的文学艺术境界,字对字、平仄对平仄、韵味对韵味、意境对意境,成语对成语、典故对典故,回转起合,具有高度契合性,从而带来丰富的联想及艺术美感和艺术享受。

二、其次对好对联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对联看似简单,但小世界有大乾坤,小技巧有大学问。起联往往蕴含深意,或者带有连环,或者暗藏机巧,万事万物皆可入联,如果你知识储备度不够,就无法准确应承上联,达不到珠连璧合的意境。

三、对好对联要有技巧。一是要在境界上要达到上联的高度。如上联“风起云涌观日月”,气象非常宏大,如果你只对一个小的景物就达不到这个高度。那么能达到与风云和日月相对应的景物就很少了,因此我对的是“电闪雷鸣撼天地”,电雷与风云相对,天地与日月相对,闪鸣与起涌相对、撼与观相对(动与静),形成对应匹配的宏大叙事场景。二是要契合上联的意境。例如上联是“诗染红楼情泣泣”,我对的是“曲绕空阁泪悠悠”。这首对联让人联想到名著《红楼梦》中美丽而孱弱的女主人翁林黛玉的悲伤爱情故事。她住在空寂的红楼里,哀怨地用诗表达着她对贾宝玉的深深爱恋,诗诗泣血,然而结果却是宝玉娶了宝钗。当新婚乐曲传到林黛玉独守的空阁时,绕耳不散,曲曲悠悠夺命,其诗其曲,其场其景,其悲其怨,其伤其恨,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三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助词对助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达到对仗工整,韵律相符,富有音律美感。如上联是“何处无芳草”,我对的下联是“此间有知音。”,如上联是“山山水水循日月”,我对的下联是“村村落落飘炊烟”,如上联是“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易”,我对的下联是“进也难,出也难,进出也难”,这些都体现了工仗之美。四是要有对比之韵。如上联是“寒鸦争老树”,我对的“暖鸭竞新田”。寒鸦对暖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描述的是深秋已过严冬将至的景致,一个描述的是严冬已过新春来临的场景,一个是众鸦争老树,具有悲怆感,一个是群鸭竞新田,具有朝气象。同是竞争,一个充满悲凉,一个充满欢欣。景象迥然不同,形成极致反差。又如上联是“春到江南绿”,我对的下联是“秋至塞北红”。春对秋,到对至,江南对塞北,都是大的地理范围,但却一个是南国,一个是北国,一个是长江之南,一个是长城以北,一个是春之绿意盎然,一个是秋之火红浪漫,表现了祖国大江南北四季的美景如画、秀丽河山。五是与上联要达到同向意境或反向意境。同向意境,如喜中更喜、悲中更悲,形成助推,达到高潮,例如上联是“雪恋梅芳梅恋雪”,我对的下联是“雨思荷香荷思雨”,雪与雨为一组对,梅芳与荷香为一组对,恋与思为一组对,恋雪与思雨为一组对,丝丝相扣。又如上联是“和气生财和天下”,我对的下联是“满心祈福满乾坤”,和气生财对满心祈福,和天下对满乾坤,字字相嵌。又如上联是“黄菊篱边谁惆惘”,表现了一种孤寂哀怨的心态,我对的下联是“翠柳堤旁独徘徊”,更加深了人那种寂寥的心境。反向意境,如悲中见喜、喜中见悲,更觉喜更喜,悲更悲,形成鲜明对比。如上联是“楼秋悲雁去”,我对的下联是“阁春喜燕来”,上联带悲秋景,下联呈喜春色,一秋一春,一悲一喜,雁与燕现不同心境和命运,从而形成极致反差,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六是要体现更高或更深的境界。如上联是“松在悬崖立”,我对的下联是“人往风头行”,反映了人要像松树一样不畏风霜雪雨,敢于直面险境,但更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在狂风暴雨中历练成长的乐观向上精神,使下联有机地承接了上联,却在内涵上更提升了一个层次。

对联其乐无穷,对联学问深厚,对联永无止境。愿与联友分享心得,共同提高对联的水平与技艺。

怎么对才算是对联(如何对好对联)(1)

怎么对才算是对联(如何对好对联)(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