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1)

春雨贵如油

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春雨

我们来说说“春雨贵如油”

怎样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2)

“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有两处出处。一是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春雨一滴滑如油。”二是明·解缙《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怎样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3)

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对

春雨贵如油

其实贵的是北方

怎样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4)

01

在我国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春雨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少于10%。春季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天多、蒸发强烈,往往易形成连续干旱。同时,这时正是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水多;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分。因而春旱突出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其原因是,此时夏季风尚停留在岭南一带,雨季未到。

而在东北和南方,这种说法就不太适用。第一,因为南方春天下雨的机会较多。第二,东北地区虽春雨也少,降水量的2/3集中在6-8月,但东北冬季漫长,地面积雪厚,山地积雪厚达40-50厘米,平原一般厚达20厘米。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象水库一样,把冬季降水的大部分积存下来。第二年春季积雪消融,正值春播开始,雪水便成为稳定的水源,故东北一般无春旱现象。

怎样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5)

延伸阅读

农谚也有“地域性”和“时间性”

一些人们熟知的农业谚语背后其实也存在着“地域性”和“时间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毛留喜介绍。

像“春雨贵如油”就适用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一方面,西北、华北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大风天多、阳光照射、蒸发强烈,土壤水分散失更快。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冬小麦等越冬作物在春季进入返青生长期,需水量增加,此时若能有雨水降临,就显得珍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而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全然不同。春季,华南北部、江南一带雨水丰沛,土壤湿度多保持在较高水平。在这些地区反而流传着“春雨成河,麦收稀薄”的农谚。

再如“瑞雪兆丰年”,其中的“瑞雪”更多是指冬季的雪,而非春雪。冬季天气寒冷,积雪不易融化,覆在农田上不传热,有保温保湿杀灭虫卵的作用,因此称之为“瑞雪”。而春季正逢农作物苏醒生长,突遇降雪降温则可能使拔节、孕穗阶段的冬小麦和萌动生长的果树等经受不住寒冷的天气而造成冻害。因此,春季降雪不能称为“瑞雪兆丰年”。

怎样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