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官令仪(花狗)要萧萧听他唱那使人开心脸红的歌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像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终于有一天,萧萧就这样给花狗把心窍子唱开,变成妇人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童养媳的真实命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童养媳的真实命运(童养媳的命有多苦)

童养媳的真实命运

文||王官令仪

(花狗)要萧萧听他唱那使人开心脸红的歌。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像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终于有一天,萧萧就这样给花狗把心窍子唱开,变成妇人了。

——《萧萧》

《萧萧》是沈从文写于1929年的经典短篇小说,他在控诉旧时代童养媳制度的愚昧和野蛮之外,也侧面歌颂了湘西农村人身上未泯灭的美好人性。但读完后,依然要为萧萧鸣不平。

这依旧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湘西故事:秀丽的山水,养育着勤劳能干的农人,还有天真纯净的少女。当然,也还有愚昧落后。12岁孤女萧萧,嫁到一个大户人家当童养媳了,小丈夫才3岁,少不经事的她过着开心的日子,直到被村里青年花狗引诱,情窦初开的她偷情怀了孕,美好日子才告终结。

《萧萧》的结局不坏,婆家人和小丈夫最后都重新接纳了她,萧萧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她年纪轻轻也由媳妇变成了婆婆。一切又回归到从前,而这正是现实的悲哀之处。

但是,结尾人性胜利的背后,却藏着不堪的现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导演谢飞改拍了电影《湘女萧萧》,在小说中一笔带过的“沉潭”,在电影里有了更直观和残酷的表现:

寡妇巧秀娘和铁匠被双双捉奸,村人认为这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按照族规,巧秀娘被沉塘而死,铁匠被打断了腿,那一声声凄厉而痛苦的喊叫,既是对不公命运的控诉,也喊出了旧时代农村女性的性压抑和苦闷。

童养媳制度由来已久,在民国时仍然昌盛,这种命定的畸形婚姻关系,对底层女性的迫害和摧残是极其严重的,直到解放后政府颁布新的婚姻法,抱养女童当童养媳的陋习才得以解决。

童养媳里,萧萧算是幸运的,但更多是像巧秀娘那样,一旦发现出轨偷情,就被沉潭而死了,可谓是毫无人性。

我国传统的乡土文化里,女人的贞洁比什么都重要,但贞节牌坊带来的,是女性自身极度的性压抑。而在追求性解放时,不是成了潘金莲式的荡妇,就是成了民国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后萧红那样的悲情人物,总之受伤的还是女性。

《萧萧》中,萧萧天性的释放,不仅遭到了男人的背叛,还差点成为被吃人礼教沉潭的牺牲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性解放:对女学生的向往和偷情,是一次无力的抗争

童养媳是贫穷的产物,分两种:一是娶不到媳妇的穷人家,会到别处抱养一个女童,等女童长大,就和儿子圆房成亲,传宗接代;二是穷人家的女孩养不起了,就送给富裕点的家庭做童养媳,既可以帮婆家干活照顾小丈夫,还能解决生计问题。

湘女萧萧,就属于第二种。她父母早亡,是个孤儿,由年老的伯父抚养长大。

正是因为没有父母宗法礼教的管制,伯父又疼爱她,所以萧萧的天性没有受到压抑,在乡间纯天然地成长着,活泼健康,是个清澈透亮爱笑的女孩。

在12岁那年,她被一顶花轿抬入一个大户人家,成了千千万万童养媳中的一员。别的年轻新娘子,想到要离开母亲,去和一个陌生男子睡觉,做传宗接代的事,那种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会让她们大哭一场,萧萧却不哭。

对萧萧来说,从伯父家到婆家,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生活的地方而已,而且在婆家吃得好穿得暖,没啥不好。

丈夫春官才3岁,还没断奶,萧萧的主要职责,就是照顾丈夫,她每天背着丈夫到村前柳树下去玩耍,饿了,就喂东西吃,哭了,就哄他,或者亲嘴,直到把他逗笑。

按当地规矩,萧萧叫小丈夫为弟弟,这对相差9岁的夫妻,就这样建立起了一种“姐弟”关系,萧萧也会为弟弟洗尿布和衣服。晚上弟弟哭时,她还会抱到院子里看星星和月亮,很有少女情怀。

萧萧爱听祖父讲城里女学生的事,城里的女学生们像无人管的野孩子一样,放荡不羁全不成样子:

她们在学校,男女在一处上课读书,人熟了,就随意同男男子睡觉,也不要媒人,也不要财礼,名叫“自由”……她们年纪有老到二十四岁还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岁居然还好意思嫁人的。

女学生的这种自由,恰恰就是童养媳们所没有的。但在农村人的封建世俗眼光里,就觉得女学生们是堕落的坏女人,让人害怕,反而是极不正常的童养媳制度,却是好的。

这种颠倒是非和黑白的观念,虽然是由长期贫穷造成的,但精神的愚昧和麻木,更令人匪夷所思。

学生思想解放,代表着性和婚姻的自由,但由于祖父母们总说女学生们的不好,所以萧萧也就不想成为女学生。但是有一次女学生们路过村庄,被萧萧看到后,才发现女学生们那样潇洒不羁,心中便无限向往起来。

这也是萧萧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在小说中她梦到自己爬树,变成一条鱼在水里到处溜,或者轻轻飞起来变成了天上的星星,这些梦境,其实就是萧萧潜意识里自由意识的外化。

萧萧不光思想意识开始觉醒,身体也开始发育成熟。

这只看她一年来身体的发育就可明白。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这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

身体发育起来的萧萧,引起了村里一个青年花狗的注意。花狗23岁,是个长工,长得一般,但是身体健壮能干,而且很懂小女人心思,有事没事的时候,他就来逗春官玩,顺便调戏萧萧。

花狗给萧萧唱了很多山歌,都是那种男女之情的,比如:“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下埋坟坟冲坟,娇妹洗碗碗重碗,娇妹床上人重人。”这些“十岁娘子一岁夫”的歌,意思是妻子年岁大,可以随便到外面做一点不规矩的事,丈夫只顾去吃奶就好了。

渐渐有些明白事理的萧萧,初次听到这样的歌,自然很生气,但身体的欲望不会骗人,经不住花狗的软磨硬泡,情窦初开的萧萧春心萌动了,为了花狗一句“我为你睡不着觉”,两人做了坏事。

在萧萧看来,这是爱情,也是天性的释放,她甚至天真地让花狗发誓,要对她好,不抛弃她。

然而,对萧萧来说的追求自由和性解放,不过是弱势群体一次无力的挣扎罢了。

性压抑:媳妇熬成婆婆的背后,是摆不脱的悲剧命运

萧萧怀孕了,想和花狗私奔去城里,靠给人做工,过自由的生活,花狗却怕了。

在电影《湘女萧萧》中,花狗看到巧秀娘和铁匠偷情,一个被沉潭而死,一个被打折了腿,他明白自己和萧萧身为弱者,是逃不开这样的命运的。于是还没等东窗事发,就独自逃跑了。

面对渣男的背叛,留下来的萧萧只得独自面对自己的命运。15岁的她依然带着小丈夫,在婆家生活,可是肚子渐渐大了起来,为了不被发现,她吃香灰喝冷水,想把孩子流掉,可是并没用。

眼看肚子就要藏不住了,萧萧打算也像花狗一样,一走了之,可是还没等逃走,就被婆家人发现了。

这在乡下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十几年后为自己儿子继承香火的萧萧,被另一个男人下了野种,这对婆家人来说,是不可饶恕的耻辱,于是把她双手捆起来,丢在灶间饿了两天。

一家人平静的生活,为这件新事全弄乱了。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按本分乱下去。悬梁、投水、吃毒药,被禁困着的萧萧,诸事漫无边际地全想到了,究竟是年纪太小,舍不得死,却不曾做。

出了童养媳偷情这件丑事,按规矩,要么是沉潭,要么是“发卖”。萧萧的伯父是个忠厚老实的人,舍不得将萧萧沉潭而死,就让婆家去“发卖”,得来的钱作为对小丈夫的补偿。

“发卖”,就是卖到别人家去做二手媳妇。可一时间,也没有人家愿意要萧萧,萧萧就在婆家暂时住了下去。

在这里,封建愚昧的礼法制度里,人性开始闪现出光辉,萧萧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条命,用礼教来吃人,终归是恶的。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萧萧的命运。

萧萧的生命中,她注定了没有恋爱和婚姻自主权,一切以男性为主导,嫁给小丈夫,就要顺从小丈夫,等着他长大,照顾他服侍他。就算被花狗引诱后,她也只是男性的一个附属物。

对萧萧来说,照顾小丈夫是职责本分,和花狗在一起是恋爱和情欲的本能释放;但对小丈夫一家来说,萧萧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她有没有自己的需求,根本无关紧要,对花狗来说,她也只是一个能满足男人欲望的对象罢了,哪有什么爱情。

这正是童养媳制度和萧萧命运的可悲之处,她要么不断压抑自己的天性,变成一个哭丧着脸的怨妇,要么释放天性,被礼教扼杀,哪一种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继续住在婆家的萧萧,生了个儿子牛儿,婆家人欢喜,也就不打算“发卖”她了,等到萧萧和小丈夫春官正式拜堂圆房时,牛儿已经10岁了,能割草放牛,成了家中的劳动力。

春官因为从小依赖萧萧,所以对潇潇的感情,更像是姐姐或母亲,所以一刻也离不开她,也就不计较她之前偷情的事。后来萧萧和丈夫也生了儿子毛毛,她抱着毛毛常倚在门前看热闹,就像10年前抱着丈夫一样。

牛儿12岁的时候,也娶了大6岁的媳妇。就这样,28岁的萧萧,成了18的儿媳妇的婆婆,她往后的日子,一眼望得到头,只会不断地枯萎下去,再无任何激情和波澜。

萧萧做媳妇的时候,其实和未结婚的少女一样,那时候他还有梦想,有追求,天性善良纯真,自由散漫无拘束地野蛮成长着,就连随着青春而来的情欲,都那么懵懂自然,不令人厌恶。

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等到她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媳妇的时候,悲剧已经发生了,她成了不贞的荡妇,差点就被沉潭。即使没被礼教扼杀,她也年纪轻轻就成了婆婆,成了自己曾经反抗的那一类人。

人最可悲的是什么?不是你反抗失败了,或走了错误的道路,而是你无力反抗,失去了自我,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了曾经反抗和讨厌的人,并且渐渐麻木,乐享其中。

萧萧的悲剧,是贫穷和时代造成的,但也是一代代人们失去自我后,集体无意识种出的恶果。

结语:“人性美”的理想社会并不理想

小说的最后,偷情怀孕的萧萧,既没有被沉潭,也没有被发卖,而是和小丈夫一家继续其乐融融生活下去,表面上看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赢了,但其实仍是一出悲剧。

萧萧在用自然天性对抗封建礼教的时候,她是败了的,她向往的女学生生活对她来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她的爱情依然是传统的童养媳桎梏,她困守在一个礼法森严的大家庭里,无声的呐喊和控诉,再也没有人听见。

甚至,在经过了一次天性释放的偷情之后,她身上的污点,让她再也没有任何追求爱情和释放欲望的机会和可能,小丈夫就像她的儿子和弟弟一样,这样的关系,对她来说只有压抑。

沈从文写《萧萧》的本意,是想描绘一个未被城市物质文明浸染和扭曲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自然美和人性美天人合一,人性胜过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但实际上,这种野蛮生长的自然风俗和婚恋观念的集体无意识,并不理想。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被集体意志所压迫,萧萧由反传统到回归并融入传统的人生闭环,充满了悲剧性。

当然,在祖父母们眼中很可怕的女学生们,代表着文化革新,她们身上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包括性的解放。这一革新的完成,用了近百年,如今在有些落后地区,女性地位依然很低。

你如何看待萧萧的结局,你认为是人性的胜利还是悲剧的重复?欢迎留言讨论。

好文推荐:“湘西船妓”灵魂拷问:性羞耻还是穷挣扎?沈从文《丈夫》真相了


于历史中见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