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之后,一大批明朝士大夫膝盖软了,跪倒在尘埃里,剃了头,在清廷里混个官职,被世人唾骂。有意思的是,主子也看不起这些“脱下旧服换新袍”的人,乾隆就把包括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120余人归入“贰臣传”。昨天看到一则笔记,一名从良的歌妓在面对清军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贞节之烈,都可以让这些人羞愧到死。

抗日老英雄11次一等功(嚼碎舌头和血喷在清将的脸上)(1)

葛嫩娘,字蕊芳,金陵人,将门之后,早年其父因抗清殉国,家破人亡。葛嫩娘沦落秦淮,“指奸辨贤,抱香自重”。意思是虽然身在软红十丈的青楼里,但只卖艺不卖身,直到遇到她的良人孙临。

孙临是安徽桐城人,字克咸,能文善武,与葛嫩娘一见彼此倾心,当时他曾经情不自禁地说:“此温柔乡也,吾老是乡矣!”当晚即与其定情,后为葛嫩娘赎身,娶为侧室。

抗日老英雄11次一等功(嚼碎舌头和血喷在清将的脸上)(2)

葛嫩娘与孙临志同道合,讲文习武,琴瑟和谐。后来清军南下,国势日衰,他们一起加入南明的抗清队伍中,在守福州时,城破双双被俘。

清将博洛见葛嫩娘貌甚美,欲犯之,“嫩不从,嚼舌碎,含血噀其面”!意思是葛嫩娘咬碎了自己的舌头,和着鲜血一口喷在了博洛的脸上!

抗日老英雄11次一等功(嚼碎舌头和血喷在清将的脸上)(3)

博洛恼羞成怒,挥剑刺死了嫩娘,孙临看到嫩娘倒下,乃大笑曰:“孙三今日仙矣登!”亦被杀。

1939年,在日本人铁蹄践踏下的上海,著名剧作家钱杏邨为宣传抗战,以葛嫩娘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一部话剧《明末遗恨》(原名《碧血花》,又名《葛嫩娘》),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演出。

抗日老英雄11次一等功(嚼碎舌头和血喷在清将的脸上)(4)

此剧意在宣扬民族气节,激发人们的抗日斗志。随后华成影业公司还将葛嫩娘的事迹摄制成故事片,以进一步传播她的精神,激励人们为收复祖国山河而奋起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