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下旬结束的第29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IBO”)上,中国队4名选手全获金牌,其中,排名中国第一的是宁波市镇海中学的姚昱臣,他的成绩在世界排名第二。
从两年前并不特别喜欢生物到觉得“生动、有料”,姚昱臣一路闯关,进入浙江省队、国家集训队、代表国家队出征,直到以个人史上最好的参赛成绩拿下IBO金牌。这名未满十八的学子说:“我不喜欢做笔记,不喜欢刷题,不喜欢死记硬背,主要就是多看书,看懂就是记住了。”
金牌得主小档案:
姓名:姚昱臣
奖项: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
学校:浙江宁波镇海中学
教练:袁有平
获得资格代表中国参加IBO竞赛,真正是万里挑一。在宁波镇海中学的生物选修教室,不到18岁的姚昱臣身着白色T恤、一副黑框眼镜,言行举止沉稳,但眉宇间又透着一股机灵劲。
姚昱臣
生物竞赛之旅
从没感情到被“有料”打动
这间教室明亮宽敞,四张课桌组成一个方块“阵地”,七、八个这样的方块排成两排,有的桌面上堆放着一些“大块头”生物书,似乎在无声地诉说曾经有过的“备考硝烟”。进门右侧靠墙立着一个铁皮书柜,书柜最上面两格属于姚昱臣。打开柜门,里面整齐摆放着他备战竞赛的笔记和资料。两年前,刚升入镇海中学高一的姚昱臣就是在这间教室,正式开启“生物竞赛之旅”。
姚昱臣是指导老师袁有平亲自挑选而来。彼时,姚昱臣还是一名初三学生。袁有平回忆:“当时他的综合考试成绩挺好,面试印象不错,但有一个担心,怕他不能静下心来,这个孩子看起来挺灵活,开朗外向,怕进来之后管不了。”
姚昱臣最初对生物并没有太多特别感情,各学科成绩较为平均,但袁有平老师的生物课讲得生动、有料,打动了他,他最终选择了生物兴趣小组。
“所有想象的事情最后跟现实不太一样,但真的进入生物兴趣小组后,我意识到要读的书确实很多,相当于提前学习大学生物知识。”姚昱臣如是说。
曾让小学老师头疼
从坐不住到静心啃“书”
当记者问他,觉得是乖学生吗?姚昱臣不好意思地大笑:“在小学时就让老师头疼,觉得老是不学习,一有机会就往外跑。到初中后,班主任很严厉,从初一就对我严加整治,但也不会让我当众出丑,所以,初中收敛不少,但不喜欢成天坐在书桌前,一有时间就喜欢找人聊天,一起去散散心。”
这种“进步”在袁有平看来显然是不够的。“虽然我们会鼓励觉得学得累了可以休息,出去走走放松,但刚开始时,姚昱臣是课间去玩,体育课去玩,经常找不到人,不过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后来慢慢就把控的比较好,累的时候才出去休息。”
对于终于可以静心坐下来啃“大块头”的生物专业书,姚昱臣幽默地说:“这是高中生普遍的觉悟吧。”
对于觉得自己是学霸吗?姚昱臣很淡然的回答:“我只是做了该做到的事情。”因为要准备比赛、参加比赛,他平时会落下一些课程,“有些我非常佩服的竞赛生,他们瞬间就可以跟上常规课,而且是跟上创新班的课程,我并不是很能做到这一点。”
姚昱臣和他的指导老师袁有平
竞赛感悟
特别不想做一个书呆子
对于姚昱臣的学习特点,袁有平评价道:阅读能力比较强,“比如大学本科四年的生物专业书,大致都要掌握。他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好像没见他一直去背书,但比一般的同学掌握得快,资料整理得好。”
姚昱臣说,自己不喜欢做笔记,不喜欢刷题,不喜欢死记硬背,最主要的就是多看书,从小就喜欢看书,“其实看懂了,本身就记住了,有些东西记下来并没意义。”
他认为,记笔记本身是梳理知识点,但梳理知识点并不一定要靠记笔记,“我比较多的是划线,或者想起前面的知识点,想不太清楚,就会在书旁边再抄一遍,翻书时看到就再想一遍。”
姚昱臣特别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给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包括支持他选择生物竞赛。“因为我从小做作业快,做完了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学过画画、学过竹笛,但几乎没有上过课外补习班。”
回头看自己两年前选择走竞赛这条路,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姚昱臣认为,应该是比较适合自己的选择,“我比较适合生物竞赛,但也是非常冒险的事,一些好素质的学生可能并不适合竞赛。”。
在这段奇特的学习经历中,姚昱臣也获得很多启发,“比如生物方面的专业知识,中国的学生可能非常擅长,但和国外的同龄学生相比,他们的气质会成熟不少,对世界的认识也丰富很多。所以,我不要做一个书呆子。”
高一时,姚昱臣就已经被保送清华大学,对于未来,他说:“抛开研究的难度,未来希望能从事脑神经科学或者肿瘤的研究。”
教练袁有平
2年备战,师生奋斗数百天
在成为4名国家队成员之一、代表中国前往伊朗德黑兰参加此次的IBO比赛前,姚昱臣一路经过了全国生物联赛(浙江省赛区)、浙江省队、全国生物竞赛、国家队的层层选拔,最后在今年三月份,从50名国家集训队队员中脱颖而出,正式进入国家队。
教练袁有平说,在过去两年的备战竞赛中,姚昱臣基本都没有休息,“去年上半年整个学期只回过一次家,付出的努力比平常人要多很多。”
“最担心的是省队选拔的那场比赛,只有8个名额,毕竟如果进不了省队,那就意味着竞赛之路就止步于此了”,袁有平如是说。之前,姚昱臣参加了全国生物联赛,这次比赛要从浙江的1200个学生中选出60个人,他在这次比赛拿了一等奖,排第十名,然后浙江省队的选拔是从这60个人中选8个。最后,姚昱臣考了第一名,顺利进入浙江省队。
姚昱臣领奖瞬间
给他一个解剖镜
就能辨认小花种类
在袁有平看来,姚昱臣不仅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实验动手能力也非常强,“他的植物切片切得又快又好,给他一个解剖镜,他就能辨认出一朵小花是哪一科的植物;给他一只小蜜蜂,就能极为熟练地将小蜜蜂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取出来。”
为了给姚昱臣准备实验标本,袁有平也煞费苦心。有一种植物叫“毛茛”,通常生长在水沟旁边,为了找到一株“毛茛”来观察它的根结构,袁有平遍寻了宁波数条大小水沟都没有找到,结果有一次在学校食堂吃早饭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几棵,他赶紧挖出来,又去找种菜的人,才挖到足够多的标本。还有一次为了找到稻蝗,袁有平骑了几公里的自行车才找到。
“力不从心”
考试拿了世界第二
最意外的一场比赛是全国生物竞赛,全国有240学生参加,这一次考试,姚昱臣只考了30多名,“成绩不理想,因为有项实验数据他忘记给老师签名了,但他是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唯一一名高一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袁有平说。
今年三月,从这50人中再选出4人组成国家队参加IBO,姚昱臣当时的成绩是第三名。对于IBO的成绩是世界第二,姚昱臣直言“完全没有想到”。
“国际赛和国内赛差异比较大,实验考试总共分四门,每一门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就是题没法做完,只能尽力发挥。”
当晚成绩是从铜牌开始,从后往前公布。按照近年中国队的水平,基本上预期可以拿金奖。姚昱臣原本会期待自己或许可以拿金牌,但完全没想到是很前面的名次。当工作人员宣布到第十名还没有公布他的名次,他已经很开心。
“到公布第三名时,老师已经让我披着国旗准备领奖。等到宣布我成绩时,特别开心。” 姚昱臣说。
对话姚昱臣
要有十足毅力与努力
广州日报:准备竞赛是枯燥、漫长的过程,有什么方法给自己打气?
姚昱臣:不烦躁就行,并不说要特别开心才能学习,只要能静下心来就可以。
广州日报:对自我的要求高吗?
姚昱臣:只要尽力,有些地方必然会有不足,如果没办法尽力就没必要纠结,坦然一点。我对专业性的东西要求比较高,毕竟自己经历了足够长时间的培训,经历了很多比赛,如果实验水平到不了应到的水平,肯定是自己没有做好。该做到的做好就行。
竞赛成绩有一定随机性
广州日报:对想实现的目标会很努力?
姚昱臣:对,目标摆在那,自己要尽力,但不会说达不到就会怎样。毕竟有太多真正优秀的同学落选,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特别显著的缺陷,并不是有实力的人一定会走到最后,竞赛成绩有一定的随机性。
广州日报:对想选择竞赛道路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姚昱臣:真的有远大的目标和打算,就要有十足的毅力,付出十足的努力。
竞赛结束方离兴趣更近
广州日报:现在会不会对生物课的兴趣更高一点?
姚昱臣:会更加不排斥,毕竟现在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也接触到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尤其是现在竞赛全部结束后,就没必要再钻研那些为竞赛而准备的问题,就可以离兴趣更近一点。
小链接:考智力也考动手能力的IBO
建立于1989年的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旨在考查参赛者的生物实验技能和解决生物难题的能力,是世界学生在生物学领域的最高水平展示。IBO不仅是对智力的考验,也是对体力、动手能力的挑战。在实验考试这一天,需完成4个实验,每一次实验都需要阅读数十页的中英文背景材料,并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实验作答。今年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有2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观察员。经过4门实验(植物解剖和生理学、动物系统和解剖、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行为和进化)和理论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金牌27枚。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裕妩 实习生 邵文清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蔡凌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