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更年期女性每天饮用多种无糖饮料,就会发生动脉阻塞,尤其是小动脉所导致中风的风险会增加。
不仅如此,早在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与每周饮用人造甜味饮料少于一次的人相比,每天喝此类饮料的人患上中风或者痴呆的概率要高3倍。”
现如今,人人都已经对含糖饮料的危害如数家珍,无糖饮料以人工甜味剂代替糖分、卡路里低,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健康的选择。饮料行业也因此展开了一场无糖革命。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查阅此前的媒体报道发现,2018年2月,百事集团率先发布了一款叫做bubly的无糖气泡水,可口可乐公司则推出了可口可乐纤维 和雪碧纤维 ,力求打造碳酸饮品的“健康”新标签。
可口可乐亚太区研发总监 Dr. Machiel表示:消费者们常常寻求健康食品以及功能食品。企业布局探索健康化、年轻化的饮料市场,无糖饮料将成为未来新型饮料的发展趋势。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研究人员发现,与平均每周饮用无糖饮料少于一次或完全不喝的女性相比,每天饮用两种或更多无糖饮料的女性,患中风的可能性会增加23%,凝块引起(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会增加31%,患心脏病(致命或非致命性心脏病)的概率会增加29%,总体死亡风险的概率也会增加16%。由于这项研究仅限于绝经女性,结果或许不能推广至年轻女性或男性。
无糖饮料不等于“无糖”
所谓无糖饮料,是以人工甜味剂代替蔗糖的饮料。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如果每100ml饮料中含糖≤5g,则可以声称为低糖饮料;含糖≤0.5g,可声称为无糖饮料。
由此可见无糖饮料上面标注着无糖或者是低糖的字样,实际成分里面还是有糖分的。
不仅如此,相关专家介绍,无糖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人造甜味剂和防腐剂,主要有木糖醇,麦芽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这些都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不少消费者表示,因为怕胖,改成喝无糖饮料,是对自己最后的倔强。调查发现,市面上1/4的甜味饮料是无糖饮料,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并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健康。
人工甜味剂成罪魁祸首
来自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团队认为,阿斯巴甜、糖精等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对血管产生影响,最终引发中风和痴呆。
那么糖精、阿斯巴甜这些人工甜味剂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对糖精都十分的熟悉,糖精是一种古老的甜味剂,制造原料主要是甲苯、氯磺酸等,这些都是石油化工产品。一般认为,糖精少量食用是无毒的。但事实是,糖精毫无营养价值可言,且过量食用的话会对人体产生导致食欲不振、中毒、营养不良等伤害。
一些国家出台相似的法律法规,规定食物商品中如果使用了糖精,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现在,糖精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被禁用。
那什么是阿斯巴甜呢?
阿斯巴甜低廉的生产成本,很多饮料品牌都在使用阿斯巴甜,在我国,阿斯巴甜是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然而,这种化工甜味剂真的安全吗?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其实并非那么可信,甚至已经被认为是使人们患上令人恐怖的疾病的罪魁祸首。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列出的92种阿斯巴甜副作用中包括丧失记忆、破坏神经细胞、偏头痛、生殖系统失调、神经错乱、大脑受损、失明、关节痛、阿尔茨海默症、肿胀、神经系统紊乱、脱发、对食物上瘾、体重增加、婴儿出生缺陷、纤维肌痛、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糖尿病等。
科学家们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无糖软饮和痴呆症之间的潜在联系,但无糖饮料不应被视为更加健康的选择。含糖饮料和这两种疾病之间并无关联,不过,相关专家表示也不鼓励人们喝含糖饮料。所以,无糖饮料不应该再被视为更加健康的选择。我们还应谨慎使用才是。
每周固定栏目
【新闻动车组.省内】以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各地市食药监动态新闻、自采原创新闻为主
【新闻动车组.国内】国内食安热点新闻
定时推送
【食安那些事】食品安全领域的事件、争议、舆情等
【热点冷思考】相关领域或行业的评论类文章
【健康无小事】食品安全科普
机动栏目
【最新动态】除工作日外,其他时段发生最新的动态新闻
【数据会说话】抽检信息(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