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1)

《那不勒斯四部曲》女性的成长买这套书是源于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只看了两季,放不下主人公的命运,于是买来书从头看起。

阅读体验

这部书阅读的最大魅力是拿起来放不下,是源于作者的叙说手法。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自己的一生,游丝般的笔触将动作、语言、表情这些显现的逐一放大,同时作者显微镜般的探究出每个场景下我的内心感受。

类似于《罪与罚》,区别是前者是男性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叙述,后者是女性一生的叙述。前者更多的对人物心里拆分到质子般的描写,后者则是对自己和女友跨越50年友情的描写。

阅读这部书就好像你是作者多年未见的闺蜜,坐在一个温暖的房子里,她连哭带笑的给你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你时不时拍拍她、抱抱她,度过了一个情感交融的下午。

女性情绪的笔触

摘录两段,“恩佐拥抱了我,他在他的那个拥抱里融入了他严肃的力量。尽管他只是在微笑,一个字也没说,我感觉到他的意思: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她摁着我,我感觉她真的要杀了我,我深切的感觉到我带给她的失望,还有那种母爱的真相:她很绝望的想为我好,让我按照她说的来,让我继续过她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但我已经实现的生活,这使得她在前一天还是这个街区最幸运的母亲。这种自豪变成了仇恨,她要毁掉我,惩罚我因为我所做的糟蹋了上天对我的眷顾。这时候我推开了她”

时代背景

故事梗概时代背景是二战后半个世纪意大利南部地区,经济落后,男权至上,恐怖组织,党派斗争。具体场景是意大利最贫穷的那不勒斯地区里一个最落后街区的九个家庭中人物的成长故事。主要人物是门房的女儿埃莱娜和鞋匠的女儿莉拉,主线是两人相互扶持又相互竞争的童年、青年、壮年到老年。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2)

故事梗概

埃莱娜和莉拉从小的伙伴,在学校里也是班级里面学习最好的女孩子。这里大多数家庭父亲从事的都是城市底层的职业,木匠、点心师、卖水果的,街区富有的就是放高利贷的商人卡拉奇和索拉拉两家。每个家庭至少三五个孩子,妇女地位低下,所以小学毕业后莉拉到鞋店挣钱了,唯有埃莱娜继续上完了大学,成为了作家。

所以在她的老年时候感慨: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不少书评说这是一部女性奋斗史,是一部意大利女权主义小说。

整部书虽然洋溢着女性向上的抗争、但是渗透出对人生、社会的失望,每个人都是充满缺憾的一生。

你能从作者的笔触中感受到对原生态家庭、对故土的的那种一心逃离但又血脉相连的撕扯。就像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只是活成我们父母的样子,区别只在于物质生活的提高。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3)

作者埃莱娜

情节随着埃莱娜和莉拉求学,结婚、养育子女、事业的演变描写了九个家庭的演变。埃莱娜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了作家,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就和我们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期盼,成为走出那个街区的骄傲。

这中间作者描写了埃莱娜童年时候的胆小、青年时候的隐忍、中年的放飞、老年的坚定,从中每个人都能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4)

天才女友莉拉

在埃莱娜一生中始终有着莉拉的伴随,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友谊,而是那种对天才女友的嫉妒下的一种励志。就好像你怎么努力也超越不了走在你身边的那个伙伴。

莉拉是一个天生秉异的女孩子,自小智力超群,总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看透一个人的深层,任何时候总是能够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孩子自小就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

十几岁的时候在街区女孩子遇到索拉拉兄弟调戏时候,只有莉拉把小刀横在索拉拉兄弟的脖子上。

虽然她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但是设计的鞋子成为了时尚,经营的货店、鞋店总是很快生意火爆,即就是离开丈夫,遭到情人背叛,混落到香肠厂去做低贱的剔骨工,她也能够很快翻身而起,成为一名计算机专家,开办自己的工厂。

无论是落魄还是富裕,她瘦弱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身边的男人。

她的那种聪明都是有根基的,内心一直都有着不变的坚持,那就是善良、正义。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5)

莉拉就像一团火,总是在燃烧、折腾、甚至于靠近她的人苦不堪言,尤其是那些和她三观不一致的丈夫、朋友。

她永远都是雪中送炭的那个朋友,而且还是打着你骂着你还一直爱着你的那个朋友。所以埃莱娜称其为“我的天才女友。”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6)

那个时候的街区也离不开党派斗争,在工人运动成为潮流,甚至于大学教授的孩子都参加了共产党,和街区木匠的儿子帕斯卡莱一起刺杀资产阶级、黑手党。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7)

铁路工人的儿子尼诺上完了大学,跻身于知识分子阶层,聪明帅气,算是街区里面最出色的男孩子,所以先后成为了莉拉和埃莱娜的情人。事业上一度支持工人,但风头过去后参与资产阶级额的社会党,还当选了议员。

尼诺的聪明是没有根基的,就像书中对他的分析:

“他喜欢取悦掌权者,而不是为了某种理想奋斗,它会成为了一个附庸权贵的技术官僚。”

无论是暴力之上的工人运动,还是自由民主的改良,莉拉始终能够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这个街区,而不是追随潮流,成为“乌合之众。”

埃莱娜则始终用书籍包裹着自己,谨慎甚至于躲闪着潮流,远离政治,主要是因为她没有莉拉看的透彻,内心也没有自己的坚守。

莉拉世俗但从不媚俗,她永远是你身边那个最接地气的人,但绝不是盲从的消费者。所以只能莉拉影响周围的人,无论是他的丈夫、还是情人、甚至于街区最有势力的索拉拉兄弟也奈何不了她。

莉拉和埃莱娜都没有完美的婚姻,一个聪明勇敢,一个木讷隐忍。

但是都有着女性身体里要怒放的独立,反抗哥哥、父亲的拳打脚踢,反抗男权至上的家庭,反抗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所以她们注定走出了一条自己撑起一片天的生活,所有的流泪、流血、抗争都在她们的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一路走过。

为什么写此书

埃莱娜是在莉拉六十岁失踪后开始叙述她们的故事。

莉拉为什么在此时消失?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到了老年,街区有了现代化的高楼,政治派别的斗争也趋于缓和,街区的黑手党索拉拉兄弟也被暗杀,莉拉也似乎从失去女儿的痛苦中走出来了,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是此时的莉拉却无视无息的从街区消失了。

曾经因为参与刺杀资本家被判刑的的,也就是街区伙伴木匠的儿子帕斯卡莱猜测说:“她一定在某个地方,做哪些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事儿。”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8)

一天上午埃莱娜收到了一个包裹,是她们两儿时丢失布娃娃,当年正是这两个丢失的布娃娃给她两换来了赔偿,于是用这笔钱买了《小妇人》,萌动了两个孩子写书挣钱的愿望,莉拉尝试着写了自己的《蓝色仙女》,埃莱娜成为了今天的作家。

“两个布娃娃经过半个世纪,出现在面前,只是证明莉拉还好,她还在意我,她也打破了自己的界限,终于开始周游世界了,这个世界已经比她的小了。”

这就是书的最后埃莱娜对失踪后莉拉的猜测。

埃莱娜说:“我爱莉拉,我希望她继续存在,我希望我能够使她继续存在,我觉得这是我的任务,我确信她从小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

“我日复一日的写作就是为了赋予她形状,塑造她,让她平静下来,这样我也会平静。”

每个人注定孤独终老,相互嫉妒相互激励又相互扶持的两个女孩子也摆脱不了人类的宿命。

陷入无尽思念和猜测的埃莱娜记录下莉拉的一生,于是有了这部《那不勒斯四部曲》。

人穷极一生只是为心安。

只要不被忘记就是不朽。

谁不想拥有呢(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友)(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