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预售价格区间19-23万元(正式售价将于今年6月发布),即日起接受预订,预计将在第四季度交付。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1)

图片来源:smart

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

“四座的smart还是smart吗?!白等了这些年,取关!”

“已下定,哈哈哈”

... ...

4月25日晚间,在smart精灵#1上市发布会结束后,车事小说在个人朋友圈中注意到,小伙伴们对于这款新车的到来反应形成了两极化。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2)

图片来源:smart

事实上,预售价格区间仅为19-23万元已经表明,眼下的smart已经不再是多两个门还是少两个门的问题,而是其品牌战略定位已经出现重大转变。今天的smart不再是昔日那个走小众市场路线的“豪华精品小车”,而是借助加大车身空间,以及降低起售价来获取更多大众消费者的“平民小车路线”。

在上市发布会上,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也表示:“随着首款全新量产车型的正式上市,smart品牌已进入全速发展新阶段。未来,我们将坚持‘中欧双核,全球布局’前瞻发展战略,不断拓展企业全球发展边际。”对此,佟湘北称,“smart已经长大,明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3)

图片来源:smart

smart精灵#1,奔驰吉利联手后的首作

2019年3月,戴姆勒与吉利控股签订协议,双方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根据协议,新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协议签订1年后,这家合资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名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为54亿元,双方各出50%。

作为smart品牌电气化转型后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smart精灵#1正是由奔驰负责设计,smart研发团队主导工程研发,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打造而来。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4)

图片来源:发布会截图

据介绍,新车采用“感性·灵锐”设计理念,整体造型偏向圆润。一体式前后大灯设计,非常具有标识度。悬浮式车顶设计,以及D柱可点亮LOGO等细节设计,都成为了smart精灵#1的设计特征亮点。此外,新车提供11种车身颜色、4种内饰风格选择。

车辆内部,则以清新设计风格为主。具有热泵空调、双区自动恒温空调、多向调节、通风/加热座椅等配置。12.8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搭载了“灵感星球”smart OS全场景数字生态车机系统(支持微信)。在屏幕中间的“灵感星球”上还有一只随时待命的小狐狸(精灵助手Avatar),可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学习并适应用户的语音习惯。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5)

图片来源:smart

据了解,为支持各项科技配置,smart精灵#1全系配备了高通骁龙8155智能座舱芯片,该芯片采用7纳米制程工艺、8核CPU处理器。

作为纯电车型,在“三电”方面,smart精灵#1搭载一块66度的三元锂电池包,最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560公里(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在直流超充模式下(150千瓦,380安培),不到30分钟可将电量由10%充至80%。

新车搭载的永磁同步电驱最大功率为200千瓦,峰值扭矩为343牛·米。从静止加速至100km/h耗时6.7秒。此外,新车提供3种驾驶模式和3种转向舒适度可供选择。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smart精灵#1支持L2 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全车搭载了23个高精度感知硬件。并配备了业界首创的“全场景密友自定义功能”。用户只需通过在“smart汽车”APP上提前DIY场景和功能配置即可体验。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6)

图片来源:发布会截图

“调性”为“销量”让路,smart不再是小众市场玩物

据佟湘北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内,smart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铺开150家独立销售服务网点,覆盖超过40座国内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此外,海外市场方面,smart也已经携手宝腾汽车,共同开拓东南亚新能源车市场。

按照全新品牌发展战略,smart将从单一车型品牌转变为多矩阵车型品牌,进而构建成为一个纯电动车“家族”。

回到前文关于“smart四座是否还是smart”这个话题上来看,当前,对于这个全新smart品牌而言,“两座”还是“四座”已经不再是问题关键,对于这个“脱胎”后的全新品牌来说,尽快打开市场,让销量跑起来才是首要任务。

从这个维度来说,也就很好理解了19-23万元预售区间的设定意图。从价格上卡位当前纯电市场最热销的车型——特斯拉Model 3,进而后端再利用品牌、服务等维度在终端市场对其形成围剿。

smart四座上市时间(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7)

图片来源:smart

这也与大多数品牌采用的“战术”大同小异。只不过,相同的地方在于,包括smart在内都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特斯拉售卖的并不是电动汽车这个硬件,而是“自动驾驶”软件。选择购买特斯拉的大多数消费者,基于对“自动驾驶”这个新鲜事物的超前认知及接受意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单纯把特斯拉归类为“汽车产品”。这也是其在全球市场能够不断扩大市占率的关键点。

反观转型为纯电品牌的smart,虽然背靠奔驰和吉利两大股东,但无论是哪一方,均无法在短时间内在智能化领域赋予smart更多选项。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smart精灵#1不太可能会拥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技术或新功能。

所以,对智马达这家新公司而言,“活下去”显然比维持过往不接地气的所谓品牌“调性”更务实些。

———— / END / ————

|车事小说 AutoNovel 原创文章|

投稿、爆料:csxs20150720@126.com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等使用

转载需向本号后台申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