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院士评选结果公布时这两天,网上各种透露谁谁谁当选的消息纷至沓来,以非官方的声音在为2021年“两院院士”的揭榜摇旗呐喊其中,院士是否出产于“我的大学”,最受热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科学院院士最终评选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科学院院士最终评选结果(又到院士评选结果公布时)

科学院院士最终评选结果

又到院士评选结果公布时。

这两天,网上各种透露谁谁谁当选的消息纷至沓来,以非官方的声音在为2021年“两院院士”的揭榜摇旗呐喊。其中,院士是否出产于“我的大学”,最受热议。

坊间一直流传着评不上科学院院士才去评工程院院士的说法。这也使我更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院士的成色。

手捧一块金子,所谓成色好,是指含金量高的意思。

我要声明的是,中国的院士的待遇全世界数一数二,是最“值钱”的,这是“面子”,但我说的中国院士的成色,并不与此同义,而更多的是指他们的“里子”、他们的学术贡献。

我们就分几个层面来说一说。

第一、从世界的范围看,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院士与发达国家的院士比,特别是与美国的院士比,成色要差很多。理由其实很简单,毕竟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都没有出现在我们的院士里,说明我们整个院士群体的水平还比较低。但有两个特例:杨振宁是在美国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的归国院士,屠呦呦根本就不是院士。

第二、从院士类型的层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比中国工程院院士成色要高一些。

首先从溯源上讲,1955年,一批从国外回来建设“新中国”的科学家,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批“学部委员”,即现在的科学院院士。他们个个学富五车,且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可以说,他们是中国院士中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一群,但已大都离世。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初,首批工程院院士则大多是各部委主管科技的官员。尽管为了提高影响力,1994年、1995年两年直接从科学院院士中划拨了34人过去“撑门面”,包括钱学森、张光斗、吴阶平、王选等。

再从规模和评选速度上讲,截至2021年10月,中科院院士共评出144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评出1143人(具体数字可能会有微小出入)。其中,科学院院士从1955年起共评了20届,平均每届评出72.2人;工程院院士是1995年开始评选的,共评了15届,平均每届评出76.2人。

第三、从学科领域的层面,数学院士的成色最高。

截止到2020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合在一起,数学64人;物理196人;化学202人;生命科学和医学351人;地学264人;信息技术科学和技术科学1271人。信息技术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院士,是数学院士的20倍,即相当于评上20个信息技术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院士,才能有一个数学的院士被评上!

第四、研究发现,评上科学院院士的人,有1项以上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记录的人比较多;评上工程院院士的人,有1项科学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经历的人比较多,因果关系明显。这里的逻辑是,“得国家科技奖者得院士”!问题是,国家科技奖的评奖标准并非只有学术标准,还有经济、社会因素,且受行政、“关系学”影响较大,再加上院士最后一轮评选时“学缘关系”的叠加,这样评出的院士,当然难有屠呦呦这样的杰出科学家,院士的成色也值得审视。

2021年的“两院院士”当选名单即将公布,当选者和当选者的“利益相关者”,还有“我的大学”的关注者,在欢呼雀跃时,适可而止就好。因为用一句不太好听的话,无论从哪点上讲,中国院士都是“矮子里拔将军”。他们的成色,大都还不高,他们不应该被延续目前这么高的各种待遇,不应该成为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更不应该成为跨界的“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