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鸡为什么总喜欢点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鸡为什么总喜欢点头(重点并不在于鸡娃)

鸡为什么总喜欢点头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咱们有个读者,看了《小舍得》,问了个鸡娃的问题。问题很长,就不摘录了。

说说看我对于《小舍得》的看法。

小舍得前几集实际上不是鸡娃的故事,而是一个外公和两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个外公是张国立,他当年爱上了住院期间的护工,和自己老婆离婚了,老婆带着亲生闺女宋佳离家走了。

护工带来了一个拖油瓶,和前夫生的女儿蒋欣。就是这么一个重组家庭。

蒋欣的儿子是学霸,宋佳的女儿是学渣,蒋欣不断地在她这个后爸面前炫娃的同时,挑衅宋佳,于是两个女人三台戏。

你看着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鸡娃,实际上都是围绕蒋欣的心结展开的。

剧中蒋欣看着挺招人厌,但我能够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

蒋欣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而她的妈妈实际上属于小三上位。蒋欣是在后爸也就是张国立的资助下才上了大学,而且是从柜姐干起。

她后来嫁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二代,也没啥正经工作,全靠公婆每月资助个一两万。

所以蒋欣有一个情结,证明自己的情结。她需要通过儿子的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她需要后爸也就是张国立的认可。

你要是看得懂人,就能看明白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听到这里,你觉得我在否定蒋欣的鸡娃做法?或者说我认可放羊式的教育?

也不是。

即便你没有剧中蒋欣这种天然的证明自己的情结,鸡娃也是你要考虑的,你起码应该考虑一下,因为鸡娃和如下两件事是挂钩的。

第一件事是你生命的感受深度,第二件事是你的生活方式。

有句话说的很刻薄,但是很真实。

没钱的人知道有钱人看不起他,但是没文化的人不知道有文化的人看不起他。

因为没法知道。

钱的确能解决很多问题,但确实不是所有问题。

一个人即便很有钱,只要没文化,他生命的感受张力就很弱。或者讲,他的生命可以很宽,但是不深。

很宽是说他可以周游世界,不深是说看了等于没看。

同样是看到一只鸭子,感受力强的人体验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感受力弱的人只能说:好胖的一只鸭子啊。

洪七公说郭靖吃饭,牛嚼牡丹。意思就是说,他在饮食文化上为零,即便娶了黄蓉这样的国家特一级厨师,也享受不到美食的乐趣。

这就是第一个问题,钱可以继承,文化不下功夫是很难具备的。

不要说什么天才,天才都是拼出来的。苏轼晚年的时候还在做梦,梦见自己小时候背书,背不过,被他爹打,半夜惊醒。

第二件事是什么呢?是这个世界是扎堆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剧中宋佳的老公是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宋佳的亲爹,也就是张国立,退休前是设计院的副院长。而宋佳的老公,就是老丈人一手提拔的。

提拔一个人你觉得靠什么?是先成了女婿再提拔,是这样么?

不,这是不合规的。现实中,往往是先成了学霸,以校友的名义提拔,而后成了女婿。

你去看互联网大厂,为什么都是学霸扎堆?难道是因为重视人才?

其实这个游戏恰恰与你想的相反。

一家公司,起初看不到希望,别说高薪配股,哪怕贱价卖身都找不到下家。

这种时候,最艰难的时候,是招不到名校生的,来的都是二本。他们是找不到工作才来,他们是跳不出去才不走。

俗称公司的创业阶段,跟着艰苦奋斗,或者讲不得不跟着艰苦奋斗。

等公司的业务成熟了,做大了,上市了,有钱了,开始高薪招人了,谁来了?

名校生来了,来干嘛的?来摘桃子的。

摘桃子一个人是成不了事儿的,需要结成小团体,也就是所谓的山头。怎么办呢?

这里人傻钱多,校友们速来。于是山头林立。

年薪百万,年薪二百万,我为什么不给自己的校友,为什么要便宜别人呢?是不是这个理儿?

何况部门里都是师兄弟,就算我做点什么,也好遮掩不是?

花花轿子众人抬,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这是职场的奥义。

所以你想想,如果你不是名校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好岗位不容易轮到你呀,意味着你只能去赌,在几千家小公司里面赌,看谁能活到最后,笑傲江湖。

但是很难赌赢哦,这是概率嘛。99%的非名校生是真的要下地种桃子的,而1%的名校生,可以看到挂果了再来摘。

你自己说哪条路容易呢?

行文到这里,我说了三件事。

第一、蒋欣并不是在为了娃而鸡娃,她是在为了自己的心结,为了自己的攀比而鸡娃。

第二、为了文化而鸡娃,文化影响孩子的生命感受。

第三、为了学历而鸡娃,学历影响孩子走入社会之后的难易。

平心而论,这里面没有是非,只有不同的处境。

人的选择都是人的处境决定的。

社会走到今天,是多元化的。有的人有复杂的亲戚朋友的社交环境,换句话说,她不想攀比,也得攀比;而有的人社交环境很简单,她想攀比,也得能找到人不是?

如果是后者,这个问题不用解决,天然不存在,如果是前者,你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文,评价日本战国时期的山中鹿之介,我说如果不是他发疯一定要兴复尼子家,硬是把已经出家的尼子胜久找回来,胜久最终不会落得切腹。

站在胜久的角度,鹿之介是个害人精;可是鹿之介自己未必这么看自己,他觉得自己才是尼子家的忠臣。

所以,如果你像蒋欣一样,有一个复杂的社交环境,需要通过鸡娃的方式让自己被认可。

有一件事你得想清楚了,那就是你和你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鹿之介与胜久。

你觉得你是忠臣,你觉得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自我感动的同时抱怨他怎么就不理解你。

可是在孩子的眼里,你纯粹是戏精附体。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了文化,为了生命的深度而鸡娃。

严格意义上讲,这事儿无可避免。作为父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接触各种层面的人,不断的带他体验,让他自己去感受。

最后一个问题,为了学历而鸡娃。

这件事,取决于你的孩子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取决于你到底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比如站在我的角度上看,我这个人不需要学历。

我本科时搞得差点毕不了业,某些读者看了以为很严重,总是问我如何绝地逢生。其实站在我的感受上不认为那是绝地。

因为我这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搞钱的天赋,我打游戏是赚钱的,比俩教授加起来都赚得多。

如果当年我本科退学了而不是去读研,生命的轨迹肯定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钱,一定比今天多。

所以上学对我而言是赔本赚吆喝,而且赚来的这个吆喝还不见得是我要的。

杜月笙临终的时候,把一箱子的欠条都烧了。正如他人生第一笔钱,2000块大洋全分了。他不爱财,他就爱个结交名流。

《鹿鼎记》里面的多隆,打着厚葬韦大人的理由,索要金棺材,金缕衣,金盆洗手...,等手下真的去操办,他又说,折现吧。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杜月笙很看重别人怎么看他,多隆完全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

我的性格像极了多隆,我喜欢钱,可是不通过学历,我也能搞到钱,而学历能带来的那些,我并不感兴趣。

我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自愿的,而是环境使然。

我的家人希望我念书,而不是做一个生意人,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体面,我为了体面,确切的说是他们的体面,念了很多年的书。

婚后我的太太希望我有一份在她看来正经的事情,她情愿经济上蒙受损失,也坚持说服我从事,哪怕是兼职那些她认为体面且有意义的工作。

所以我把时间切割了,一部分事情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面子,另一部分才是我想要的。

如果我没有家人,终身未婚。那我本人是不需要这个面子的。这里面有性格的原因,也有天赋的原因。

但是换个人,就可能完全不同的性格,比如我儿子。

他非常喜欢当官,非常喜欢担任学校里各种职位,甚至非常喜欢开会。他很享受社交,他还特别喜欢请客吃饭,他不喜欢独处。

学历有没有价值要看你做什么事儿。

如果你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甲方当领导,享受那种觥筹交错间拉关系的感觉,那学历真的很有用。

方方面面不同的路,给孩子讲清楚就可以了。人都是自私的,你只要讲透不同选择和他切身利益的关系,谁也不傻。

如果你总是讲不透彻,那是你的沟通表达能力有问题;如果你讲透了,需要的是时时刻刻的提点。

因为一个是长期的目标,一个是当下的体验,二者常常有冲突。这就需要家长时时提点,让孩子莫忘初心,方得始终。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