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杜甫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通过前面两篇《有一说一,课本上杜甫的诗,孩子到底能学到啥?》 / 《知道杜甫很牛,但不知道他很狂,还很惨!》,大家对杜甫有了更多的了解。
可是问题来了,有同学会好奇,我了解杜甫干嘛呢?考试又不会经常考他的诗词,学完之后对我的学习帮助并不是很大啊。
非也非也,杜甫跟李白不一样,李白的诗是出口成章,而杜甫的诗更多是一首首改出来的,改就意味着有规律,找到规律,就能为我所用的。
我又不写诗,用什么呢?
写作文!
杜甫的诗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几乎每种诗歌形式他都做到了最好,不论是古体、近体他都做了一个高峰。当然绝句还是李白写的好些,但是叙事诗杜甫就是绝对的大神。
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杜甫的叙事诗,通过借鉴他叙事诗中的精髓,让自己叙事类作文也写的更加精彩。
话不多说,接下来小半爸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杜甫诗歌中的精妙。
杜甫不仅是诗圣,也是诗史,这个我在上篇文章进行了讲解,但是对于诗史的讲解并不多。
有同学可能好奇,为什么诗史是杜甫不是其他人?
首先说诗史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原来啊是唐代一个叫孟棨(qǐ)的,他是第一个称杜甫的诗歌为“诗史”的。但是大家记住哦,他并不是说杜甫所有的诗都是“诗史”,而是指杜甫安史之乱及流离陇蜀时期的诗歌为诗史。
因为这段时期他写的诗很多都是叙事诗,主要是关于百姓的现实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重大事件,比如官吏又来抓壮丁了、夫妻刚结完婚就要分别等。在他的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百姓的生活状况,就像一部史书一样。
叙事诗
是诗歌题材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诗歌。
简单说,就是他的诗歌可以当做历史故事看,可以反应当时的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比如大家要是读了他的《新安吏》“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就会知道原来战争那么残酷啊,还没成年的就要上战场。
如果读了《石壕吏》中的“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就会了解到,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原来会这么大,一个家庭三个孩子就会战死两个,另一个可能就在战死的路上。
读了《垂老别》中的“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就会知道,一把年纪了也要上战场,老了也不得安宁。
类似的是史诗还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最有代表的还是安史之乱期间写的“三吏”、“三别”。
所以要是有人问最能说明杜甫的诗是“诗史”的代表作是什么,同学们就可以回答是他的叙事诗“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诗歌是文学的源头,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篇小文章,其中的选词造句、写作手法、意象表达等,都浓缩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和作文技巧。
小半爸在前面说了,杜甫的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个抒情,一个是叙事,其中叙事诗到杜甫这达到了诗歌史上的一个小高潮。他的叙事诗人物性格丰满、风格多样,最主要的是还能打动人。
在他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叙人民的事就更少。杜甫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写实的风格也很明显。对于我们同学写叙事类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以杜甫的这首五言叙事诗为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 对比写景
这首诗前四句都是写景的,我们平常写景,写的很普通,甚至可能完全是流水账。
我们来看看杜甫在这首诗中是怎么写的。
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先写的是远景,远景怎么看到的呢?记住一个动作,抬头!先写你抬头能看到的景,这点杜甫在《绝句》中同样使用过类似的写法,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抬头才能看到的。
这句诗里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写法,在景中采用了对比,比如山河依然在,但是国家破败了;城里应该是春天的模样,但是却杂草丛生。在两组对比中,形成一种反差,烘托出一种凋败的气氛。
再写近景,就是你低头才能看到的景色。第二句的景色主要是花和鸟,采用的手法是拟人,花明明不会流泪,杜甫却偏要说“花溅泪”,鸟只是简单地飞来飞去,杜甫却偏偏要说“鸟惊心”,借助鸟和花将自己内心的惆怅表达出来。
所以大家写景时候,不妨学习杜甫怎么“望”,先是远望,将你抬头看到的景色用对比写出来,然后是近望,将你低头看到的景色采用拟人的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景不仅形象,更能够与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
• 夸张写情
所有的景色描写都是为了后面的情感表达做铺垫,前面四句可以说就是氛围组,先是烘托一下悲伤的气氛。下面四句就可以进入主题了。
因为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都是有他的行文节奏,悲伤的气氛才会引出悲伤的事情,如果你开头写,今天阳光明媚,然后说打仗了,就会很奇怪。
怎么让你的悲伤更加悲伤呢?杜甫给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夸张一点,悲伤就会多一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说的是战争,持续了一个春天,有可能没有这么长,说战争打这么久,更能凸显战争的残酷。
导致的结果就是家人因战乱分离,一封家书能够抵得上黄金万两,其实一封信哪能这么值钱呢,比李白的“千金散去还复来”还夸张。
杜甫这里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渴望和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共鸣,成就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个夸张就更明显,更直接了。因为战争,杜甫不仅担心百姓,还担心亲人,自己的白发越搔越短,少到连簪子都插不了,可见忧愁之深。
这句诗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李白的愁,导致白头发长得太长了,而杜甫的愁,导致白头发掉没了。一个夸张多了、一个夸张少了,都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所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善于采用夸张,会让你的情感传递更加生动,而且好理解。
当然,杜甫还有很多优秀的古诗,《春望》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叙事诗,通过赏析这篇叙事诗,同学们可以知道,叙事写作是有技巧的。
先是写景,写景的时候注意远景和近景的结合,可以采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这样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中,也就是老师经常说的情景交融。
然后就是写情,写情最主要的是打动人,而巧妙使用夸张的手法,会让你的文章读起来更“深情”。
除了以上两个技巧之外,诗歌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手法,小半爸也整理出来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微信公号对话框中输入 诗歌技巧 ,即可获取。
最后我们来聊聊这个很多同学都好奇的问题。
好不好呢,这个判断先不说,先说说他们各自的风格。
读过我之前文章的同学应该还记得,豪放飘逸是专门用来形容李白的诗歌风格的,其实杜甫也有一个专门名词来形容他的诗歌风格的。
沉郁顿挫!
有同学一听,这几个字单个读都认识 ,但是一连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不急,小半爸一个一个来分析,说完大家就明白了。
沉郁,说的是他的诗歌情感深沉忧郁。因为他的诗写了很多苦难嘛,自己过的也不好,所以写诗的时候,感情就比较低沉了。
顿挫,说的是他的写诗手法。就跟写毛笔字一样,笔锋按下去停一下,叫顿,转后笔锋稍松而转折,叫挫。说的是杜甫的诗歌,不是像李白那样一口气写出来的,而是曲折、回旋、婉转,不断地转就叫顿挫。
这个特征就决定了他的诗,会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波动,写出来的古诗更容易打动人。
同样是鄙视权贵,李白会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腆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预堆",一飘逸,一沉郁,对比来看就很明显。
通过与李白的诗歌对比,你们会发现沉郁顿挫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
第一是他的感情比较悲观,似乎自带忧郁属性,很少有开心的事。
第二是他的写法很有张力,一会悲、一会喜、再一会说不定就疯了。
所以李白与杜甫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一个潇洒,一个忧郁,但是同样在诗歌领域成了自己的国王。
评价一首诗的优劣,很多时候自己的主观想象很重要。有的人觉得李白的诗好,可能他这个人就自由潇洒,李白写的诗自然很对他的胃口。有的人喜欢杜甫的诗,可能他这个人最近正好心情不好,或者本身自带忧郁气质,读杜甫的诗自然容易产生共鸣。
所以,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情感和技术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平,他们的诗很难有高下之分。你可以说你喜欢李白,但也不能说李白的诗比杜甫写的好,你可以喜欢杜甫,也不能说杜甫一定比李白牛。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我说,李白就是个天才,杜甫就是个地才,两位都是千年难遇的人才。
EASTWEST
这篇文章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杜甫的诗歌,主要包括以下3个知识点:
❶ 诗圣杜甫的诗之所以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许多诗真实地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❷ 杜甫的诗歌特征可以用沉郁顿挫来形容,是说他的诗歌情感深沉忧郁,写诗技巧充满张力。
❸ 写叙事类作文,可以使用对比写景、夸张写情,让文章读起来既形象传神,又情感丰富动人。
参考资料:
杜甫沉郁顿挫本义探原_张安祖
杜甫诗歌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_翟颖璐
“诗史”说本义辨_李科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文章图片: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