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来这里就是美国啊,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1979年4月,51岁的刘禄曾第一次来到美国,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中午,她来到一家很有名的餐厅吃饭,正当刘禄曾准备一尝味道时,一位美国男子走上前来,向她示意道“女士,请问你是不是来自中国?刘女士?当过兵,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官?”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

一句话将刘禄曾带回了过去,她打量男子半天之后,惊喜地说道“詹姆斯?”男子点了点头,像好友般地同刘禄曾握起了手。

这样一场奇迹般的相遇是怎么一回事?俩人之间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奇迹相遇

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刚刚从事外事旅游工作的刘禄曾,接到了一项任务——陪同吴贻芳女士前往美国。

吴贻芳女士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江苏省副省长,此番她前去美国,主要是做一些文化和教育上的交流。

订好机票,联系好美国方面的接待人之后,1979年4月,刘禄曾陪同吴贻芳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2)

吴贻芳

“原来这就是美国啊!”走下飞机第一次来到美国的刘禄曾感慨道,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除了必要的行程之外,去吃一下美国食物,感受一下美国文化也被安排在内。

最后一天中午,美国方面的接待人安排了纽约一家有名的餐厅,刘禄曾在点菜时竟然发现菜单上有一些“中国菜”。

“难不成老板是中国人?”她内心感到一丝疑惑,就在这时,一位美国男子在不远处一直在打量着她们一行人,还与她目光相交了几次。

刘禄曾没有在意,只专心在食物品尝上,等到吃的差不多了,刚刚在远处打量她们的男子走了过来,做起了自我介绍。

原来,男子是餐厅的老板,看到她们一行人是外国人,特意上来打招呼,刘禄曾点点头,用流利的英文说道“你们的菜很好吃,尤其是中国菜,很有味道。”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3)

男子一听刘禄曾说话,脸上的表情就变了,他急切地问刘禄曾“女士,你从中国来的吗?”刘禄曾点点头。

男子接着问道“那请问你是不是姓刘?曾经当过兵,而且是从事翻译官的工作?就在1953年?”听到这里,刘禄曾一脸茫然的表情。

刘禄曾盯着美国男子的脸,慢慢地从茫然变成吃惊,最后是惊喜,她认出了眼前的这个男子“你是?詹姆斯!”男子高兴地点头,两人互相望着彼此,过去的回忆也渐渐浮现。

战场回忆

1952年,刘禄曾刚刚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就响应号召参加了人民志愿军,奔赴向朝鲜战争前线。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4)

刘禄曾出生于名门世家,曾祖父是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刘秉璋,官职做到了四川总督,成为了一名“封疆大吏”。

母亲也是湖南省的名门望族,既有地位又有钱财,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刘禄曾一直有着报效祖国的心愿。

东吴大学,是当时很有名的一所大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西制大学,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从东吴大学的法学院毕业。

毕业后刘禄曾就报名上前线,当时的朝鲜战场上,因为美国俘虏的问题和缴获的美国物资的问题,恰好急需要一批会英语的人才。

刘禄曾就这样被录取了,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她坐上了前往朝鲜前线的卡车,一路上都在幻想真正的战场应该是什么样的。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5)

然而对于一个刚刚从学校里走出来,从小在家庭的庇护下衣食无忧快乐长大的小姑娘来说,战争的残酷是她无法想象的。

还没到边境线,刘禄曾就一次次地看到了从前线拉回来的伤员和尸体,断手断脚,缺一块少一块,这样的场景无数次震撼到了她的内心。

等过了鸭绿江,到处都是炸弹留下的弹坑,她开始感到害怕了,坐的汽车在行驶了一段路之后就无法前进了,因为没有路了,路也被炸毁了。

她只好和其他几十名一同前来的姑娘们一起下车步行,头上是轰鸣飞过的飞机,不时有炮弹落在周围,刺鼻的硝烟味久久不能散去。

从下车到前线战场,整整3、40里路,她没有见到一个朝鲜人,没有看见一间立起来的房屋,更没有见到一堵完整的墙。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6)

在趁着夜色悄悄摸进前线地下坑道之后,更令她震撼的场面出现了:昏暗的坑道里,卫生员们正手举着煤油灯,潮湿,刺鼻,闷不透风的环境里,医生正紧张地做着手术。

无论是负责护理伤员的女卫生员们,嘴对嘴地喂伤员吃饭,还是用嘴帮伤员吸尿,替伤员清洗包扎伤口,刘禄曾的内心被感染了。

第二天天没亮,部队就要进行转移,刘禄曾刚一出坑道,敌人的飞机几乎是贴着地面就飞了过去,好在后面的战友赶忙按下了她的头,让她赶紧趴在地上。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7)

敌人的“磁吸战术”给部队的前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刘禄曾保持了一整天的紧绷状态,每当听到飞机声音时,不用别人提醒,她就赶紧趴在地上,头也不抬。

有次,她悄悄地抬起一点想要看个究竟,结果敌机的飞行员正在向下面查看,她一眼就看到了飞行员的脸,吓得她赶忙低下头去。

就这样持续了1个星期,路上饿了就吃点雪,渴了就喝点雪水,能够停下来做饭的次数真的是少之又少。

过河的时候,寒冷刺骨的河水泡湿了刘禄曾的衣物,一连几天,她都是裹着湿衣服昏昏沉沉地睡去,还从此落下了病根,一点凉水都不敢碰。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8)

刚刚从学校出来,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她,哪里适应的了这样的苦?刚开始,她一边哭一边行军,同行的姑娘还会安慰安慰她。

可当随行的姑娘突然间少了几位,其他人咬着牙忍着泪水的时候,她再也不哭了,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场,残酷,无情,人的性命都会随时丢掉,相比之下吃点苦算得了什么呢。

战争越是残酷,人性的光辉越是凸显,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战士们总是会充分地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电影《上甘岭》里一位卫生员女兵在唱着这样的歌曲。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9)

虽然这首歌是后来才写的,但在当时,的的确确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异国他乡,战火纷飞,不知道明天的情况下,战士们用歌声来寄托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

有的战士衣服破了,刘禄曾就自告奋勇地帮他补,外面大雪覆盖,星光照在上面泛着白光,她就这样一针一线地替战士们缝补好了衣服。

这样的日子磨砺了她的内心和性子,她从一名刚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成长为了一名饱经风霜,不怕困难,拥有坚定信仰的人民志愿兵战士。

同敌人打交道

在战场上,这位东吴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在适应了战火硝烟的环境之后,开始展现出了自己超凡的学习能力。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0)

一开始,和俘虏的敌人打交道的时候,她凭借流利的英文和对方交流,可是对方一看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便嚣张起来。

无论她怎么说,对方都不配合她,还不停地对她说出一些污言秽语,还嘲笑起来,然而这些行为一点都没有令刘禄曾生气。

对方越是傲慢,越是自大,刘禄曾心里的信仰就越是坚定,面对如此傲慢自大的敌人,志愿军取得胜利将是毋庸置疑的。

她开始一点一点给这些俘虏做工作,问他们的家人,问他们的家乡,为何要背井离乡来到这里?送掉自己的性命不说,还要破坏掉别人的家。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1)

配合的美军俘虏

在她的耐心开导下,许多俘虏都选择配合,主动交待,刘禄曾还给他们介绍人民志愿军的俘虏优待政策,更是令他们感激不已。

为了能够同这样俘虏交谈,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导他们,刘禄曾自学了许多军事上的知识,和一些对当前战局的分析。

每天她都会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晦涩难懂的军事用语,她会向老战士们请教,有一些难以翻译的词语,她会通过翻译书籍来学习。

每天队伍上召开作战会议或者总结会议,她都会偷偷地躲在旁边听,等到同俘虏交谈的时候,她就会把这些专业用词给用上。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2)

她给敌人的俘虏分析局势,指出人民志愿军必胜的原因,告诫敌人再打下去只是无谓的牺牲罢了,就这样,她的工作开展的很快而且很顺利。

但也是有一些人不听的,对付这类人,刘禄曾只好采取了一些“硬”手段,直接将这些人和其他人关在一起,没过几天,他们就“屈服”了。

詹姆斯,是给刘禄曾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俘虏,第一眼看到詹姆斯的时候,刘禄曾的心里就蹦出了一个想法:这个人不好对付。

满脸不屑,眼睛也四处乱飘,看见刘禄曾之后,詹姆斯就把眼神移到别处,一眼也没瞧过刘禄曾,这让刘禄曾很为难。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3)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不会有一个丝毫没有感情的人存在,刘禄曾开始对詹姆斯劝说,可无论是提到家,提到亲人,提到祖国和家乡,詹姆斯的脸上都没有丝毫的表情变化。

就在刘禄曾准备放弃,将詹姆斯和其他人关到一起的时候,刘禄曾看到了詹姆斯不自觉的扣了一下手。

也就是这一下,刘禄曾打算再尝试一下,既然家和亲人都没有反应,那应该是没有家也没有亲人,刘禄曾问他“你孤独吗?”

这才让詹姆斯正眼瞧了她一下,刘禄曾心里就有了底,在锲而不舍地同詹姆斯说了1个多小时后,詹姆斯这才开了口。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4)

原来,他没有家人,妻子和孩子都去世了,自己生活所迫偷窃了一辆车,因为听说参军可以抵掉刑期才来的,所以回不回国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刘禄曾就对他说“可是你来这里打仗,不正是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还让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最后这些人也落得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上。”

刘禄曾的话触动了詹姆斯的内心,他开始逐渐认真地听了起来,最后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詹姆斯被释放的时候,他还特意找上刘禄曾,同她告了别,还说十分感谢她的教育和改造,刘禄曾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俘虏,所以对詹姆斯的名字特意记了一下。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5)

坑道里的生活

除了教育和改造俘虏之外,她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向敌人喊话劝降,地点就是著名的上甘岭前线。

顶着铺天盖地的炮火,响彻在耳边的爆炸声一直持续了几天几夜,她一点都不敢露头,只敢缩在坑道内一个小小的炮弹箱子上。

活动范围只有箱子周围,吃的东西很少,水更是奢侈物,她一天只敢撒一泡尿,尿多了怕自己脱水。

整个上甘岭战场上,只有她一个女性,然而她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特殊”,撒尿的时候,就在壕沟旁直接脱裤子;

不停地喊话让她口干舌燥,有的战士忍住将自己的水让给她喝,她也拒绝了,信仰和信念支撑着她一次次地撑了下去。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6)

等到1953年7月双方宣布停战的时候,刘禄曾高兴地爬出了坑道,站在山顶上,向着对面的敌人用英文说道“We want peace,We hate war(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返回祖国后,她转业去了南京的政府部门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最基础的岗位上,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消息传来之后。

她又申请到了外事旅游工作,准备继续用自己的英语能力作出一点贡献,却没想到,在26年过后,她偶然地来到美国,居然遇见了当时当过俘虏的詹姆斯。

上甘岭坑道里有女兵吗(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17)

原来詹姆斯回国后,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纽约经营起了一家餐馆,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初开导过他的刘禄曾。

詹姆斯不知道名字,只听到别人叫她“LIU(刘)”,后来他在自己的餐厅里开始卖起了中国菜,因为刘禄曾,詹姆斯对中国抱着一丝好感。

当他看到刘禄曾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但是在战场上结下的缘分,还是让詹姆斯一眼就认了出来,刘禄曾也不敢相信,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她也还记得这个十分特别的“俘虏”。

立场,国籍,在这一刻都不再重要,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因为战争,俩人相识,又因为和平,俩人得以再次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