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花变幻»____说点茶之九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1)

苏东坡《送南屏谦师并引》云 ” 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十二月二十七日,闻轼游落星,远耒设茶,作此诗赠之。”

道人晓出南屏山,耒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2)

何谓三昩,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指修行已经到达很高的境界。引入中国,指茶的“清,净,味”。煮茶也好,烹点也罢,要求茶汤清,茶面净,茶味绝。明代人陆树声《茶寮记》记叙如下。

” 终南僧亮公,从天池来,饷余佳茗,授余烹点法甚细。予尝受法于阳羡士人,大率先火候、次侯汤,所谓蟹眼、鱼目,参沸沫浮沉以验生熟者,法皆同。而僧所烹点绝味清,乳面不黟,是真入清净味中三昧者。”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3)

早先点茶高手一般出于寺庙僧人,五代沙门福全,北宋南屏谦师,都是一代高僧,世人尊称佛法大师出手谓三昧手。二是点茶前有一个入定程式,先要净手。三是在点茶过程中会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在汤花变幻过程中如有神助,出现盏动,汤动,壶动,水动,筅动,通过人动达到瞬间的动态平衡,使汤面出现瞬间散灭的花鸟鱼虫走兽等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态画面。

三昧手又称弄泉手。

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微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叹鼎难调要公理,策动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傅衲子。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4)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5)

三昧手是用于对佛家高僧的尊称。

对俗家是万万使不得的。

点茶脱胎于劳动文化,成为一种玩茶方式后。也折射出一个道理,历史上的玩茶一族,必须有钱有闲有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只要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一个群体形成,自然会产生一个玩茶群体,一旦具有卓越能力的人加入,玩茶也会玩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6)

《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

寒泓不到十余年,老眼重看意惘然。

漱裂苍崖王龙口,堕成清镜雪花天。

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

珍重赞公惊久别,且谈诗句未谈禅。

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律诗,又把我们一起带入一个梦幻世界。

(作者:彭克荣。刊载于《茶博览》2019年第八期)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7)

茶知识漫谈(点茶讨论点茶奇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