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恶疫复袭,诸多城市陷入苦战。披甲奋兵鏖战时,仍然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东西,从因果演绎法层面,可以触发更多的思考。同时,捍卫国泰民安的暗战,从未偃旗息鼓,愿警钟长鸣!
关于因果演绎
因果演绎,系从结果项,推演触发结果项的过程与原因,当某一种过程与原因得到逻辑推演,则尝试使用推演出的过程与原因,解析结果项的类似项。在因果演绎中,证实与证伪并不代表水平高低,仅仅是一种逻辑推演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如果尝试使用较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解释,则不妨如此审视:所有的结果,均由“动机” “行为” “因果逻辑”三大核心要素构成,面对具体事项时,并不永远会得到三大核心要素俱全的线索结构,大量的时候,偶发概率变量会改变整个事件从路径到结果。
举例来说,一个成年男子,从18楼高楼,向楼下丢掷砖头,由于高空丢弃面临的重力加速度,砖头砸坏了楼下邻居的驻车。从“因果逻辑”而言,邻居家驻车受损是果,抛掷砖头系成年男子的“行为”,而在此背景下,“动机”会变成多路线选择的不确定性因素。动机可能性之一,该成年男子与邻居有隙,蓄意泄愤,也就是瞄准了抛砖头,动机就是构成邻居家车损;动机之二,这位成年男子不失顽童心理,想试试看18楼抛砖会是什么结果?那么猎奇就是该成年男子动机;动机之三,该成年男子心智不健全,很多行为无法以常理度之,这种情况则会出现无法锁定其高空抛物动机。三种动机均存在可能性,而论证动机,则需要参照更多的盘外因素进行考量并且采取相应的定性,动机一的论证,需要进行左邻右里的信息访谈,了解是否邻里之间历史存在纠纷?且出现过可以触发高空抛物构成物损的程度?动机二的论证,需要了解该男子日常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成年人心性;动机三的论证,则需要考虑该男子日常是否经常出现精神异常多次高空抛物或者不计后果的危险行动。
仅仅一个例子而已,接着,话题将回到2022年春,一场艰苦的抗疫战役中的一些碎片场景。
神秘的杭州、合肥与成都现象
一对从上海出发的母女,火车抵达杭州后,开始疯狂逛街,说直白一些,就是哪儿人多往哪儿去,直接构成杭州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封闭管控,数千杭州市民接受封闭管理。类似的故事,同样在合肥以及成都上演。
于是,但凡有网民发声的地方,骂声一片,文明一点的,批评上海市防疫机制存在漏洞,造成阳性病例外溢,粗暴一些的,则直接开始抨击上海人,以地图炮模式开骂粗话(这一点很有趣味性,笔者长时间观察,但凡简单粗暴地图炮的网民,心智水平对于鉴别事物真相的能力存在相对不足,例如杭州阳性母女为例,一个自媒体开骂“上海母女”立刻数百个自媒体开始转发,都忽略这对母女并非上海籍,而是其他省市户籍,乃至于不是居住在上海工作生活的驻民,而是一连串在中国多城市流转的“旅行者”。旅行者之所以打双引号,后文会逐步解释)。
当我们尝试使用因果演绎,来审视杭州、合肥与成都的阳性病例外溢现象时,或许一些隐藏的要素,会得到重视。正如上文所述,因果演绎,或证实,或证伪,均属于因果演绎工作过程中的可能性,因此,并不代表真相,只是存在因果演绎中的疑点,会被寻找与提炼。
较为显著的因果逻辑在于,阳性母女抵达杭州并且毫无节制逛街出现在诸多人流密集场景,此“行为”直接构成杭州大量市民被封闭管理的“结果”,且因果逻辑之间的作用力相当显然,不需要质疑。但此行为的“动机”则存在疑点重重。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系上海封控,公共交通绝大多数停止运营,离沪的航班与班次降低到极低的频次,绝大多数小区均在封闭管理,大两千万上海市民足不出户。一对母女(暂且不论是否自知阳性),付出极大的出行代价(在一个城市都封闭管理时,出行难度很大,包括离开小区、向机场或者火车站靠拢等均比往常难度大很多,自驾开车需要通行证,莫非是共享单车?),抵达异地城市,而从其行程轨迹审视,目的性似乎只是为了逛街旅游(未见商务目的性导向的行程),自然而然会触发令人倒吸一口冷气的质疑:这对母女对逛街旅游有多么强大的执着和爱好?才会在警戒级别如此之高的阶段,不惜代价冲到异地,马不停蹄只为逛街?类似质疑,同样出现在合肥与杭州的阳性病例身上。
动机推演来说,一对母女只为旅行购物,在如此高强度防疫情况,出行异地且疯狂痴迷于人流密集场景,显然存在不合理性。更存在不合理性的点在于,这对阳性病例母女,似乎在多个城市不断转换,疫情当前,这谜一样的行动都可以拍一集《走近科学》。于是,当“旅游购物”动机存疑,或者说“旅游购物”的动机在因果演绎中显得不怎么站得住脚的时候,是否还会存在隐藏动机尚未被忽略?而通常,当迷雾混淆视线时,寻找动机发起方的最佳方法,便是锁定构成结果的受益者,唯有受益者,才会有发起“行为”形成结果的动机。而中国更多城市进入财力、物力、人力的巨量消耗进行抗疫防疫,符合谁的利益?
类推演信息传播中的“谣”与“辟谣”
杭州、合肥与成都的阳性病例,系具有显著性的悖逻辑现象,明眼人瞬间便可发现异常。而更多容易被忽视的逻辑悖论,在日常信息传播中极为普遍,最常见的,便存在于微信不同群或者朋友圈内的谣言,谣言之丰富程度,已让不同行政职能部门把辟谣作为日常常规事务进行部署和执行。
“现在全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万一中美关系进入冲突,则服务器都会瘫痪,所以尽快到银行把钱取出来”,此乃一。
“多地市民处在饿死边缘,囤积以下15件食品,能让封闭期间得到保障”,此乃二。
“某地大白与封闭管理期间的居民发生肢体冲突”,此乃三。
此乃四——>此乃N多——>此乃无穷大。
上述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看到过,部分信息用于让信息真伪鉴别能力较低的老年人进入囤货焦躁,部分信息则用于让心智暴戾的网民瞬间口吐芬芳,共性在于,由于谣言的“行为“,构成恐慌或矛盾冲突,而无论这种恐慌将以挤兑资源为结果,抑或以国人与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其他城市矛盾冲突为结果。
正如本文第一段落简单分解的因果演绎法,当“行为”与“因果逻辑”存在时,“动机”则会变成对一个事件定性的至关重要因素。迄今为止所见的大量辟谣与溯源调查,造谣者几乎使用的统一口径为“为吸引眼球”,而“为吸引眼球”这档子事儿,要说千万人里有那么三五七个奇葩尚属符合逻辑,要说每日满天飞的谣言均为数百上千造谣者为“吸引眼球”为动机?这本身,动机存疑的嫌疑程度,并不很小。
另外一个现象,作为新闻传播职业的从业者可能更容易关注到,而没有经受过专业传播训练的普通市民则容易忽视——网络谣言的结构性,具有极强的内在结构合理性与群体结构均衡性特征。
内在结构合理性指的是,大量网络谣言的设计与传播,居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即可相当从容隐藏其“因果逻辑”,以煽动提现挤兑银行资金的谣言为例,出现在中美关系微妙期,且显得相当为市民生存着想。
而群体结构均衡性则体现在,并非所有网络谣言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因果导向性,大量网络谣言看似人畜无害,甚至还真的难说会有建设性作用,例如“多吃某食品有助于XX方向健康”等,医学专家就算辟谣这种医理性逻辑不存在,多吃几个西瓜利尿这种事儿也不会构成什么身体重大损失。却偏生大量看似无害的网络谣言,构成部分危害性谣言的隐蔽气氛组,让一些危害甚大的谣言混在其中,不知不觉形成社会面、经济面与民生面的负面影响。
仍然回到因果演绎,笔者研究了大量的网络信息(暂时没有能力一个一个鉴别“每天三个水果告别脚气”或者“中国只要如此做,拜登在厕所里哭了“之类是否均属于谣言,但目测都很可疑),迟迟无法解决一个终极困惑在于,造谣者”动机“何在?最神奇的是,笔者发现大量造谣者连“吸引眼球”“哗众取宠”“吸引流量”的基础动机都不存在,甚至于大量这样的谣言都不需要浏览者关注发布谣言的公众号(这个知识点,但凡吃传播这行饭的都清楚,发内容而不蓄流量,违背传播的底层需求逻辑)——于是,终极拷问——“动机”何在?
一寸河山一寸血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话题,乃至于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仍然从因果演绎层面,留一个问号,能让所有读者,尝试自我推演的问号,即“动机”,无论是杭州阳性母女病例,抑或无所不在的网络谣言,当“动机”存疑时,多数情况找到结果的受益方,明确“动机”,或许可以为网络清源,形成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河五十州的《一寸河山一寸血》记录的是抗战时期,每一寸国土均由战士们前赴后继的牺牲和战斗所捍卫。和平年代的暗战,仍然存在,即使未见硝烟,意识形态渗透与公信力破坏这档子事儿,过去数十年西方势力早就驾轻就熟。捍卫网络信息净土,降低国人之间的信任度内耗,系每一位网民,可以试试看从我做起的责任与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