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今年本来是要到杭州旅行的,去实现我的西湖美梦。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中国乃至全球,上半年除了去单位上班,天天只能在家老实呆着,不敢出门。整个人就像动物园里的野兽,失去了空间活动的自由,生活变得枯燥无味,黯淡无光。下半年虽然全国疫情有所缓解,但也令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四处乱窜。立秋后,不知什么原因,我的胃部老是有一种灼伤感,天天半夜疼醒,痛不欲生。前思后想只好放弃去杭州的打算,十一长假期间只能前往哈尔滨,一来看看岳父岳母大人,二来想好好检查一下身体,找出胃疼的原因。毕竟哈尔滨比杭州离家近而且还可以住宿在岳父岳母家里,相对来说,对疫情的防范要保险一些。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

哈尔滨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前前后后来过多少次实在是记不清楚了。从小到大我第一个到过的大城市就是哈尔滨,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也是哈尔滨。​小时候母亲经常领我去哈尔滨到居住在那里的二姨家玩,刚上班时,每年出完外业后,我也都会来哈尔滨玩上半个月。如今岳父岳母在这里定居后,我又会和妻子每隔几年前来看望一次。我和哈尔滨有一种始终说不清楚的缘分。

​有关哈尔滨一词的解释我看到过好几种说法,在蒙语中哈尔滨的意思是平地,黑色的河滩。满语意思是渡口,晒网场,天鹅。而女真语中把它说成是光荣与梦想。除此之外,哈尔滨还有许多雅号,像丁香之城,教堂之国,东方的莫斯科,中国的小巴黎,以及音乐之城,榆树之城。据说早年居住在哈尔滨的满族人死后,都安葬在古榆树下。这真是一个奇异的风俗,难怪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哈尔滨的每颗榆树下都是一座墓碑和艺术陵墓。

哈尔滨在我青年时的记忆应该是松花江,秋林地下商城,无轨电车,道里,南岗这一系列地物标串联而成的。而现在的我对哈尔滨的认识应该是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老道外,以及马迭尔宾馆和华梅西餐厅这些百年文化遗产的形象来呈现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转变大概是用于随着岁月和年龄的增长而对事物认识和看法的角度也在会发生转变吧。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2)

"索菲亚"在希腊语中是"智慧"的意思。这座大教堂和著名的哈一百隔街相望,属于哈尔滨闹市中的一个景点,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它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教堂的通体全部为深红色清水砖,上边是绿色巨大的洋葱形状的屋顶很有特色。四翼是大小不同的敞篷顶的东正教堂,每当我见到它,总会突然将所有的视线都集中过去,面对这座气势恢宏、精美绝伦的大教堂,我似乎有着无数的赞美语言要脱口而出。

走进教堂细细观摩,你会发现细节之处的美感更是堪称绝妙,墙上有用各种不同形态的红砖堆砌成的形形色色的花纹装饰,教堂玻璃窗依然清晰可见,几只金光闪闪的十字架让天空都甘愿为之做陪衬。尤其到了晚上的时候你会感到它比白天还要美丽。

不过这里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在教堂周围栖息的鸽子了。我每次来到这里,都会看到有许多小孩手里拿鸽食儿喂着不时从教堂上方飞下来的鸽子。而那些已经吃饱了的鸽子,会飞到教堂的一侧阴凉处栖息着。它们在教堂的墙壁上慵懒的看着远方或是注视着下面的游客,有时往往会在上边整齐的排成一列,仿佛在给教堂站岗。

在我的感觉中,教堂和白鸽似乎总是形影不离的。我一直认为它们仿佛就是热恋中的情人,无法分离。只要有教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鸽的身影出现。

据说解放前哈尔滨有很多教堂,全城有二三十座,后来经历新中国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渐渐的都被拆掉了。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没有钟声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非常庆幸这座索菲亚大教堂虽然历经百年的时代风雪仍然能完整的保存于世。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3)

中央大街是一条闻名中外具有异域特色的百年老街,是哈尔滨市的名片。它濒临美丽的松花江畔,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

这里是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被赞誉为东方的小巴黎。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缤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到节假日城市里的各个部门经常会在这里举办各种灯会、啤酒节、摄影展、冰雕、演唱会这时的中央大街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4)

这条街的街面,是由无数个小方石铺成的,成鱼鳞状,闪闪发光非常好看。使用的方块石是由花岗岩雕凿,其形状大小如俄式面包,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面包石。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钱相当于一块银元,而一块银元够当时穷人吃一个月的。中央大街足有一公里长,粗略算下来,整条街大约铺有方石87万多块。难怪人们又把这条街称为黄金大街。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6)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7)

中央大街两旁的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以及现在多种风格,它们或高或矮,体量不一样,风格各异,但是集中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建筑群。美轮美奂地展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所有精华。建筑专家们常说中央大街就是建筑艺术博物馆。但我认为它们在骨子里应该是当时那些外国流亡者在哈尔滨居住时思乡的产物。

走在中央大街上,有时可以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俄罗斯风格的手风琴声。几乎就是在那一瞬间,使这座城市有了某种特殊的旋律。中央大街是艺术与浪漫的象征,街头飘着轻缓的音乐,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林立,里面挂着知名或不知名的画家作品,商场里有着不定期的艺术展览,还有那西餐馆里俄罗斯姑娘悠扬的琴声,所有这些让人们到这里感受到了他的多彩,风情和浪漫。让游人慢慢品味到了它的文化积淀和沧桑流变。

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如同走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之中,路面上的每一块方石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中央大街的面包石上,走过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游行队伍,走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士兵,走过开垦北大荒的战士,扭过庆祝公私合营秧歌。这条古老的街道见证了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0)

每当五彩缤纷的街灯,照亮哈尔滨中央大街时,一座座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让这条北国之城的大街上充满了浓浓的欧陆风情。华美时尚的橱窗,兴致勃勃的人群,以及酒吧里隐约传出的音乐,给这个深秋之夜,更平添了一份温馨和浪漫。

我每次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那流光溢彩的夜色里时,看到身边五光十色的橱窗,以及来来往往匆匆而过的行人,还有那每一栋像熟悉多年朋友似的欧式建筑,都会唤醒我内心深处早已印下的那份深深的记忆。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2)

中央大街马迭尔冷饮厅前有个马迭尔冰棍外卖窗口,5元一根。吃上一根著名的马迭尔冰棍,绝对是中央大街的独特景观。

每次我来到这里都要吃上一根,今年大概由于疫情的原因吧,排队购买的队伍不像往年那么长一会就购买到了。马迭尔冰棍方方正正,没有任何包装,冰糕完全裸露着,天天都在中央大街上销售,虽然不需要大声吆喝,但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据说仅在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冰棍一年365天,每天的销售量就达一万多根。到了哈尔滨不品尝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去了北京没到长城和故宫一样,会被人说白来了一回。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6)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7)

当年在中央大街居住的俄国人非常的多,俄侨的增多,使中央大街流行起了吃面包喝啤酒。这些俄国人的饮食习惯渐渐影响了哈尔滨人,很快哈尔滨人也开始喜欢起吃这些东西来。哈尔滨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大列巴像锅盖,喝啤酒和驴赛。列巴就是俄语面包的意思,列巴和啤酒成了这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标志。

秋林的大列巴最好,发面是用的啤酒花,而不是一般的酵母。吃的时候口感特别好,有一种清凉味。因为它烤制的时候不是用电,而是用柞木,把柞木点燃以后快成炭的时候,用它来烤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味道。现如今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一家食品店不卖俄式列巴,赛克和一串串面包圈的。著名的俄式餐厅华梅西餐厅的面包直到今天也要排队购买。

秋林里道斯的红肠也是哈尔滨特色食品,它和马迭尔冰棍,大列巴,格瓦斯是来哈尔滨旅游的人必需品尝的四大食品,用现代流行语句是必需打卡。

哈尔滨有商委、肉联、秋林三家红肠品牌,个人口味和习惯的不同,大家各有所好。不过就我的口感来说我还是愿意吃商委红肠,特别是南岗红旗大街的商委红肠非常符合我的口味,每次去都要排队很久才能购买到。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2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0)

每次当我在充这满异国情调的中央大街的街道上散步累了,只要有机会都会到这家华梅西餐厅来吃上一顿西餐,享受一下异国的情调和风味。

它的红菜汤和炸苹果以及自酿的略带酸味的红葡萄酒都是地道的俄罗斯风味,是在别处品尝不到的。不过我性格急,吃西餐要文质彬彬,慢条斯理,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很是不习惯。往往只吃大列巴夹上红肠,在配上一瓶格瓦斯来一顿最简单的俄式西餐。

如果能够赶上坐在靠窗的位置用餐那是非常幸运的,这样可以一边用餐一边看着窗外。透过餐厅的窗子,不仅可以看到街角处的秋林商店,也可以看到街对面的马迭尔旅馆。看到楼与楼缝隙中那些铁铸的雕塑和微型的休闲广场。我常想这些早年的建筑是否也曾是那些流亡在外的外国侨民梦幻中的精神家园呢?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2)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3)

其实吃西餐最好是在不饿的时候去吃,慢慢的品尝,悠哉悠哉。如果饿急了千万别去,每天到那里订餐的人特别地多,需要排队等号,折腾半天终于等到座位后,点菜上菜还需要等上很久,而且往往还吃不饱。

我一般去东方饺子王,老昌春饼店去吃饺子和春饼。这两家老店即经济又实惠,除了中央大街外,哈尔滨各大商业街区都有连锁店,吃起来非常方便。

老昌春饼是哈尔滨老字号的春饼店,市内有多家分店。有筋饼和春饼两种,筋饼薄而不破,春饼厚而不硬。卷上京酱肉丝、嫩炒鸡蛋或者土豆丝等各种炒菜,抹上酱料,在加上两片熏肉一口咬下去,清香四溢,味道特别的棒。通常我比较喜欢用筋饼卷,薄薄的,饿的时候几乎是一口一个。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5)

东方饺子王也是哈尔滨一家著名老店,饺子皮薄馅大,入口滑溜溜的口感十分劲道。店里的饺子种类很多,什么松仁玉米馅的,茴香猪肉的,牛肉圆葱的,黄瓜虾仁馅的,不过我最喜欢这里的三鲜馅水饺,配上一两个小菜,一杯啤酒,价格便宜,经济实惠。吃完饺子在喝上一碗面汤,原汤化原食非常的舒服。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6)

中央大街上有几家百年老店非常的吸引我,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进去看看。

马迭尔宾馆,马迭尔俄文译音是现代,时髦的意思,这座中央大街上的百年老店在电视剧《悬崖》里多次出现,特别是电影演员小宋佳扮演的我党特工顾秋妍,在这里演唱的那首伤感的俄语歌曲《苏丽珂》旋律优美动听令人难忘。这座小楼属于法国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造型简洁明快,据说当年的市政管理局局长曾经在这里宴请过宋庆龄,而写过《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也曾下榻过这里。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8)

中央大街上的教育书店,前身是日本松浦洋行。这座建筑几乎囊括了欧洲所有建筑手段的精华。最引人注目的是二楼凉台的两个希腊神话人物雕像,这两个雕像把这个整体建筑推上了艺术的巅峰。

我经常来这家书店购买图书,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一度迷恋下围棋,我的大部分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的围棋书几乎都是那时候从这里购买来的。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39)

街角上的这家秋林商店是当年有名的远东第一店,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南岗也有一家秋林店。最早秋林商店是外国流亡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它经营大列巴,列巴圈,苏合力,古力斯蛋糕,力道斯红肠,毛巴合杂拌糖,伏特加酒,还有啤酒。哈尔滨人现在对于啤酒的钟爱,大概就是当时受这些外国侨民的影响吧。哈尔滨人对啤酒的喜爱程度是其它任何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多年来哈尔滨的啤酒销量一直居全国领先的地位。哈尔滨山东人居多,大多是他们的父辈当年闯关东来到这里的。这里的人生性好爽,如果你来到哈尔滨做客,肯定会请你喝上一杯地道的俄罗斯风味啤酒的。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2)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5)

顺着中央大街直走,走到尽头眼前一片开阔,那就是美丽的松花江。江边有斯大林公园,俄罗斯风格的江上俱乐部以及江畔餐厅,还有1957年建造的防洪纪念塔。这座防洪纪念塔几乎就成了松花江畔的地标,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照上几张照片以留纪念。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6)

沿着江边带状铺开的是斯大林公园,这是一个顺河堤傍水别具一格的开放式江畔公园。它吸收了欧洲园林风格并加以完善和提高,在全国众多公园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4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2)

每当我来到松花江畔,耳边总会有两首歌曲在回荡,一首是《松花江上》,另一首是《太阳岛上》。前首歌深沉悲壮,后一首轻快欢畅。现如今祖国繁荣强盛,早已今非昔比,在不容外寇侵略凌辱。今年哈尔滨年后疫情吃紧,人心惶惶。而现在已呈现歌舞升平,一派祥和的景象。从这次冠状病毒的防疫战中就可以体现出 祖国的实力和强大。一江流过,水悠悠。面对滔滔的江水,抚今思昔,令人唏嘘赞叹。

我喜欢在松花江边散步,在这里我可以充分感受到精神上的喜悦和心灵上的平静。如果赶上下雨天来到松花江,撑着雨伞在江畔散步,望着滔滔江水以及江面上慢慢升起的雨雾,远处一片朦朦胧胧的,这时的我几乎要融化在这细雨迷蒙的江边小道上了,心情格外的舒畅。

浪漫的哈尔滨人称它是母亲江,确实它能让我感到一份亲情和一份依赖。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流亡后方的学子们曾经在这里齐声低唱过《松花江上》期盼着家乡的平安。松花江它是一部历史的长卷,它不仅有太多的历史故事,也曾倾听了太多的苦难。

每次来到江边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他们或者散步或者高声歌唱,非常的悠闲。还有一些老人在椅子上静坐,面对滔滔江水厮守在江边自晨自夜。可以看出他们与繁忙的城里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信条。

松花江是从长白山的天池发源,流经哈尔滨然后汇入黑龙江。它是中国第三大河流,著名的三花鱼就产自这条江里。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称它为一条黑色的河流,它在我的眼中始终是深蓝色,只有在夕阳辉耀之下,才变成了一条金色的大江。

我来到江边那天正赶上一个普通老人在江边放飞风筝,他的风筝放飞的很高很高,直入云端。有趣的是这位老人边放风筝边跟着播放的音乐高声歌唱,播放的歌曲是我要飞的更高。老人的举动引来了江边无数游客的围观和羡慕。望着云端里的风筝听着老人那循环往复的我要飞的更高的嘹亮歌声,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个人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贫民百姓,只要心存理想,放飞心情,尽情释怀,他的人生一定会像空中的风筝那样,飞的很高,很高。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6)

太阳岛位于松花江北岸与斯大林公园隔江相望,可以坐江上的索道直接到达,也可以乘做客轮渡江而至。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5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2)

它以郊野风光、欧陆风情、冰雪艺术、北方民俗为特色。​

岛上古树参天、沼泽连片,蓝天碧水、清泉飞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6)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6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1)

太阳岛上主要有太阳石,松鼠岛 ,天鹅湖,太阳瀑、水阁云天,太阳岛花卉,东北抗联纪念园,冰雪艺术博物馆,太阳岛美术馆,太阳门,富川园等景观,是娱乐休闲疗养的好去处。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2)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6)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8)

岛上有水,水上有阁,阁下有湖,湖边有山,山上有亭,山湖相映,云霞倒映,景观秀丽,野趣浓郁。是避暑度假的乐园,是郊游、野餐的天堂。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79)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2)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5)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6)

太阳岛上​的四季景色变化非常的明显,春季这里萋萋芳草,山花烂漫,绿叶盈枝。到了夏季则草木茂盛,繁花似锦,绿柳如烟。秋时,霜色正浓,枫红柏绿,老圃菊黄。冬季这里飞雪轻舞,玉树银花,白雪皑皑,冰封大地。

80年代初​​由王立平作曲,郑绪岚演唱的那首《太阳岛上》一经广播电台电视宣传播出,使得太阳岛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名岛,一时间前来太阳岛旅游​的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虽然来到太阳岛多次​可是每次几乎都是在秋天,不能领略岛上其它季节的风姿。不过秋季霜天红枫层林尽染,这时登岛一游,宛如漫步于色彩绚丽的人间仙境,就像样板戏《林海雪原》里少剑波唱到的那样,好一派北国风光啊!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89)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历史老街区,它是哈尔滨的发源地。

所谓的道里道外是以当年修建中东铁路来划分的,道就是指中东铁路,以此来划分为道里、道外、南岗。道里是以俄国人为主的外国人聚居区,道外则是华人居住地。以前有哈尔滨商人住道里,官员住南岗,流民苦力才住道外一说。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0)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1)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2)

行走在这里的数十条老弄堂里,随处可见建于20世纪初的巴洛克风格老建筑。各种有趣的建筑装饰加上街头的民俗雕塑,它们勾勒成一道怀旧岁月的场景。这里没有那种为了迎合游客而准备的特殊商城,更多的是那充满人间烟火气市井味的生活店铺。每次看到它们都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感慨和兴奋。

楼房没有一点翻修的痕迹,全部都是旧的不能再旧了的建筑,但衰落的建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繁华落尽的苍凉。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基本上保留了哈尔滨最为原始的生态。

年轻时候我来哈尔滨几乎是不去老道外的,近几年一到哈尔滨,只要有机会我都要来这里转一转,大概是岁数大了,人都会产生恋旧的情怀吧。

走在老道外,千万不要轻视你身旁的任何一栋建筑,哪怕是早已破落到不起眼,这里的每一栋百年老屋,无不在诉说他曾经的辉煌,诉说着哈尔滨的历史。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3)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4)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5)

与中央大街上欧洲人所建的老建筑不同,老道外的楼房多数为20世纪初华商所建造的。这些楼房虽然不像中央大街上保存的那么完好,不过中央大街上给人总有一种老建筑被新建筑包围着的感觉,并且那里的老建筑现在很多都已经变成了卖现代商品的时髦商店,显得不伦不类很不协调。这里的楼房除了具有浓郁的欧洲浪漫主义色彩外,同时还掺杂着更多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雕刻细腻、色彩浓郁,古朴典雅。比起中央大街的旅游景点来我更喜欢这里那充满中国情调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6)

经过岁月的流逝和风吹雨淋,老道外内的很多建筑已然成为危房,房屋原有的本色早已分辨不出。很多巷弄的老房子都已经或正在准备拆除。即将消失的老城风貌令每次前来观光的我都会长吁惋叹。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7)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8)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99)

近年来由于哈尔滨市政府的努力,对老道外部分街区进行了大力的保护和维修。现在的老道外,不仅有众多的老建筑得以保护完好,而且在街区的各个角落里还能看到许多后来放置的民俗雕塑。街头巷尾间的这些景象会勾起你对过往的怀念,恍惚间会让你产生置身于老电影环境当中的错觉。

老道外这些被翻修改造保护的建筑组成了如今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区。这一带还留存有不少老字号店铺,比如张包铺、张飞扒肉等哈尔滨美食。它们使这里成为了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类似于的央大街的另一种风情的步行街。

新老建筑交相辉映,这片兼具中国元素和巴洛克欧式风情的建筑群即保留了老道外的质朴沧桑,又致力于再现旧时光里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这条风情街道,即成了哈尔滨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更是对巴洛克建筑记忆的保留和延续,它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们更为直观的置身于其中,更真实的感受到了哈尔滨那段古老的记忆和历史。

当所有的城市都变得千篇一律时,古老的街道和建筑保留了城市原有的风貌和景观,它们是城市记忆的最鲜活的载体。哈尔滨老道外就是具有这样价值的一个独特的存在。

素描黑龙江(哈尔滨素描)(100)

哈尔滨这座新中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城市八十年代初,在全国是相当有名的。记得那时候有一部电视纪录片叫做《哈尔滨的夏天》特别是里边那首由郑绪岚演唱的歌曲《太阳岛上》在全国的传唱,使得哈尔滨的知名度非常高,紧接着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热播,还有在哈尔滨拍摄的反特电影《黑三角》的上映,让哈尔滨这座城市当时在全国闻名遐迩,甚至可以挤进全国十大城市之中。现如今无论是经济还是在文化生活上,哈尔滨早已被全国其它省市的一些一线城市和那些沿海城市远远的抛在身后,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夜幕下的哈尔滨》了。

不过作为生活在北方的我一直对哈尔滨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情愫,特别是冬天那大雪纷飞下的哈尔滨还有街道旁一座座晶莹剔透迷人的冰雕以及走在中央大街上隐约飘来的俄罗斯音乐更是令我陶醉和留恋。

再见了哈尔滨,希望下次有机会冬季能够到来,再一次感受你那迷人的风情,从新来描摹你那动人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