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在立了太子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立太孙。有唐一代,在有太子的情况下,又立太孙的皇帝,只有唐高宗李治一人。李治在废了太子李贤之后,改立嫡三子李显为太子。李显当了太子之后,李治为女儿太平公主举办婚礼,顺便把李显的婚礼也办了。

李显在当英王的时候,娶刘氏为英王妃。刘氏不得武则天喜爱,被武则天活活饿死了。李显当太子之后,李治又为他选了高门令族女子韦氏为妃。由于李显是二婚了,所以他的婚礼只能和妹妹太平公主合办。

韦氏贵为太子妃,却只能和小姑子一起办婚礼,充当小姑子的配角。韦氏心里肯定不高兴,但是没办法啊。韦氏的肚子很争气,结婚没多久,就为太子李显生下了儿子李重照。李显成为太子之后,就是李治的大宗嫡子。大宗嫡子的嫡长子,就是李治的嫡长孙。

唐朝唯一得善终的太子(唐朝唯一的皇太孙)(1)

太平公主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嫡长孙李重照的出生,让唐高宗很高兴。李重照刚刚满月,李治就下诏大赦天下。大赦天下的恩诏,一般都是册封太子的时候的颁发。李治为了孙子满月就大赦天下,有点兴奋过度了。李治不但为了李重照大赦天下,还为他改年号为永淳元年。(此事典出《新唐书》语:“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焉。帝为皇太子时,生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改元永淳。”)

李重照还没满周岁,李治想立他为皇太孙。古代的时候,大宗嫡子不在了,立嫡长孙为太子的事情,并不少见。大宗嫡子在东宫当太子,同时又立嫡长孙为太孙的事情,在李治之前从来没有人干过。大臣听了李治的话,对李治说:“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太子在,子但封王。晋立愍怀子为皇太孙,齐立文惠子为皇太孙,皆居东宫。今有太子,又立太孙,于古无有。”

李治这个人,一向不循礼法。要不然,也不会干出立庶母为皇后的事情来。李治非常干脆地对大臣们说:“历史上没有的事情,就不能从我做起吗?我就想立皇太孙,你们再商量一下,看看可不可以?”

唐朝唯一得善终的太子(唐朝唯一的皇太孙)(2)

李治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治都这么说了,大臣们也不敢找晦气,纷纷表示赞成立李重照为皇太孙。大臣们一番合计之后,上表请求册封李重照为皇太孙。李治顺天应人,下诏册封李重照为皇太孙。李重照成为皇太孙的时候,还不到一周岁。(此事典出《新唐书》语:“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

李治给皇太孙设置了府官,自己带着老婆儿子去祭天。李治去祭天,把太子李显调到洛阳,让皇太孙留守长安,这是李重照人生的巅峰。当然了,李重照年纪还小,留守京城的事情只是挂名,巅峰不巅峰,他也不知道啊。

李治驾崩之后,皇太子李显继位称帝。按照礼制,李显应该要被册封为太子。问题的关键是,李显当皇帝之后就是守孝。守孝之后亲政不到两个月,就被太后武则天赶下皇帝宝座。李显还没来得及册封太子,就被废了。李重照这个皇太孙,也被贬为庶人,然后被软禁起来。(此事典出《新唐书》语:“中宗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

唐朝唯一得善终的太子(唐朝唯一的皇太孙)(3)

武则天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显历经磨难,终于复位为太子。李重照也结束囚徒生涯,被封为邵王。李重照这个时候已经改名李重润了,李重润在这个时候,说了一番非常愚蠢的言论。李重照居然对如日中天的张易之兄弟说三道四。

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张易之兄弟,是除了武则天之外,谁也惹不起的角色啊。武三思等武家兄弟,为张易之兄弟牵马,尊称他为“莲花三郎”,还说他是子乔再生。太平公主和李显、李旦,都在巴结张家兄弟。李重照敢说张家兄弟坏话,张家兄弟能饶了他吗?

张易之跑到武则天跟前,添油加醋说李重照坏话。武则天很生气,派人去把19岁的亲孙子李重照打死了。李重照的妹妹永泰公主和妹夫武延基,也受到牵连,被一起打死了。(此事典出《新唐书》语:“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

唐朝唯一得善终的太子(唐朝唯一的皇太孙)(4)

李显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重照因为愚蠢的言论,被武则天打死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不妨拿李隆基的表现,和李重照的表现做一个对比。李隆基七岁的时候,生母窦氏被武则天杀了。李隆基强忍悲痛,像没事人一样吃喝玩乐,一点悲伤的表情也没有。李隆基也是被软禁好多年,出来之后面对张家兄弟,是好也不说,坏也不说。

李隆基能在武则天诸多孙子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唐皇帝,跟他从小就有城府息息相关。李重照没有城府,该说的话也说,不该说的话也说,结果是祸从口出,把自己说死了。把李重照和李隆基一对比,就能明白“盛衰岂无凭”的含义了。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复位为皇帝。李显想立太子,却发现唯一的嫡子李重照死了。李显没办法,只好下诏追封李重照为懿德太子。李显知道父皇喜欢嫡长孙李重照,就把他陪葬在李治的乾陵。李重照贵为皇太孙,却因为一张大嘴巴惹祸,被人乱棍打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还是要有一点城府,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还是要有把握分寸。”

本文史料来源:《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