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官云
攒着多出来的外卖餐具,收集剪下来的吊牌,美其名曰“记录生活”,囤积塑料袋……这种举动,似乎更容易在上了年纪的长辈身上看到,如今却真真切切发生在许多年轻人身上。
他们往往一边追求“极简生活”,一边不停地囤囤囤,用看似无用的“破烂”塞满家里的角落。这届年轻人,怎么就迷上了“收破烂”?
囤破烂的年轻人
“当爸妈担心我一个人在外奢侈浪费的时候,我已经捡起了破烂。”
图片来源:网友微博截图
这可能不是一句玩笑话。最近的一个热搜很有意思,叫“第一批90后开始收破烂了”,这里说的“破烂”是一个泛指,包括但不限于日常舍不得丢掉的纸盒、包装袋、电影票等等。
确实,有些90后表面光鲜亮丽,暗地里却在囤破烂。超市购物袋留下来,仔细叠整齐,然后用一个大袋子装好,存着当垃圾袋。
再比如,装修时特别小资,留了一排专门放置红酒的格子,琢磨将来一定要买几瓶高档酒放进去,结果现在格子里堆着大小不一的塑料袋……
或者,囤破烂也可以创收,“是我本人了,现在每半个月卖一次纸箱 礼盒包装 饮料瓶,一个月能赚十几块呢。”
鉴于以上种种表现全中,已经有人预感自己以后会成为把沙发缝用塑料袋塞满的老太太,又或者,“我本人……家里仿佛一个废品收购站。”
“是我太抠门吗?”
对一些90后来说,囤点看似无用的“破烂”,已经习惯成自然。有网友分享了自己为何越来越喜欢囤破烂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友微博截图
“破烂”种类很多,最多的是叫外卖攒下的一次性筷子和包装袋,干干净净叠起来,收在角落里,筷子留着不想洗碗时用,塑料袋留着当垃圾袋。
慢慢地,线下购物和网购得来的各种购物袋,她也舍不得扔掉,理由五花八门: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外包装的图案精致可爱,不能扔;购物袋可以留着装别的东西,也不能扔。
即便换住处,也总会规划出一个区域存放那些没有丢掉的“破烂”:囤盒子可以放剪下来的吊牌,装衣服的厚纸袋可以放一堆叠好的塑料袋……无限循环,无限“套娃”。
她反省过是不是自己太抠门,但总觉得不知何时就会用到那些破烂,比如需要带东西去公司或者搬家时可以用来打包,换句话说,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物尽其用的生活哲学
一边囤积破烂一边嚷嚷着要过极简生活,看起来像是一种很“精分”的行为。但这届年轻人执行起来,却并不冲突。
有个观点说出了他们热衷囤破烂的心声:虽然那些东西有点像破烂,自己也不是强行要做环保,但总觉得还有价值,丢了可惜。年纪越大,花钱舍得,但浪费确实不愿意。
图片来源:网友微博截图
中国式生活哲学中,提倡“物尽其用”, 绵延了几千年,在今天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无论是囤破烂还是断舍离,都是人们对待日常物品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只是90后,很多00后也加入了“囤破烂”的大军,纸箱、塑料袋……只有想不到,没有囤不了。那些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似乎正在做这种长辈们才会做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
一些年轻人会开玩笑,说这应该叫“收藏”,那些破烂明明还有价值:吊牌可以废物利用当书签,比买的好看,顺便还可以记个账,“别忘了,那上面明码标价你花了多少钱。”
在他们手中,颜值高一些的“破烂”能够变身,空了的化妆品盒子可以做成创意收纳箱, 矿泉水瓶子可以做成笔筒,或者加固一下,用来当花瓶,再把纸箱改造成垃圾桶。
另一些人则说,一只用过的笔、一张车票,或者不同时期的信封,都是生活的印记。就像有人喜欢留着上学、上培训课的教材;有人喜欢存着不同时期参加活动的参会证。
“人生就像捡塑料袋”
有心理学家分析过,当不安全的感觉越来越深的时候,一部分人会通过囤积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就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手忙脚乱。
收集是避免匮乏一种办法,在需要时给生活带来便利。早已脱离原先使用场景的东西,仍可以提供某种安全感,“尽管用不到,但放在那,让我觉得至少这东西我不缺。”
从生活推及人生,道理也说得通。
网络名人李雪琴曾经提到一个有关攒塑料袋的观点:啥袋也舍不得扔,但你会发现,当有一天不知道用什么去装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打开存塑料袋的柜子,总有一个袋适合你。
由此,可以做一个类比:我的人生就是走在拾塑料袋的路上,捡到啥就是啥。夜以继日的刷题、每天奋斗,就一定能爬到金字塔尖吗?未必。
但是,所谓学历、运气……都是我们人生路上能捡到的东西,就像是攒起来的塑料袋,等我们需要时,可以拿出来,看看它能不能装下什么。
从孩童到成年,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经历求学、工作等种种角色转换,机会容易稍纵即逝,你之前积累下的东西,都不会白费,说不定在何时,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就像有句话说得那样,“人生就像攒塑料袋,不知道哪天会派上用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