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最后所有的虑就干一件事情)(1)

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章句》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就是明心,所以“大学之道”第一、在明心、在开悟、在觉醒,所以古时候的大学不是教你语数外、数理化的,这些是“艺”,这叫“术”,这叫“六艺”,但真正的大学是让你“明明德”。其实朱熹也解释了“明明德”其实就是悟道。

我们先不管朱熹的,我们先说这个《大学》古本,“在亲民”就是慈悲。就是你一旦良知光明,你一定忠君爱国、弟友兄恭,孝悌忠信,一定是这样的,一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一定是对一切充满了爱、充满了慈悲,这是慈悲心。“在亲民”就是亲爱、亲亲,就是慈悲,是这个意思。

就是你一旦开悟,你知道一切都是你,你能不慈悲吗?就像我们讲的,你发现遍虚空遍法界都是你,你能不慈悲吗?这个花也是你,这个树也是你,这个小鸟也是你,这个张三也是你,李四也是你,都是你,你对他们能不慈悲吗?你说我不慈悲,不慈悲就是还没有明明德。所以一个是你内在良知光明,一个是你外在呈现出来的就是对一切都是爱,无条件的爱。

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是无善无恶,无善无恶是清净心,就是你看什么都和平,你听什么都和平,观自在、耳顺,就这个意思了。说白了孔子不是让你成个读书人,他教导你的核心是——成为圣贤。

02

定、静、安、虑、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就是定、静、安、虑、得,止于至善你就能定,定了你心就静了,你定在了无善无恶,就是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定静安虑得,你这个时候心就是清净的,心是清净的,内在就没有恐慌,就是平安的,就是和平的,这个时候就有灵感、就有直觉、就有指引、就是“虑”。一致而百虑,这是在《易经》里讲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后所有的“虑”就干一件事情——致良知。

致良知自然所有的“虑”就来了,这就是“戒定慧”,所以孔子这个“定静安虑得”就是“戒定慧”,持戒是让你定,定就生慧,戒、定才能生慧,般若智慧。那我们现在这样讲了生了什么“慧”——灵感、直觉、指引、触动。你生了“慧”你就要做,这就是知行合一。

你生了“慧”,你说:哎呀,我现在要买这个股票,一买就涨了;你生了“慧”,你说:我现在开车两条路,左边右边?内心的声音是左边,往左一走果然很顺畅,回到家才知道右边堵车了,堵了好几个小时,这就是“慧”,定生慧。这个“慧”就是“虑”,所以这个“虑”不是你自虑,不是你自己思考啊,不是“小我”的思考,如果你“小我”思考你就不会安和静,你就不会定静安。这个“虑”是在定静安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的,那你“虑”了之后你生的“慧”,生了“慧”你去做,你就得了。

——节选《传习录》第15集之传习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