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声明:

本文原标题《XXXXX又要被折腾了》。由于原标题可能引发误会,经过思考,删除原文,改为现标题后重发。浪费各位网友的宝贵时间,请见谅。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1)

一、一个通知拉开折腾的序幕

昨天,我收到某省基层接种医生的微信求助。他接到省级疾控的通知:对于4岁儿童,无论之前接种过多少剂脊灰疫苗,到了4岁都必须再接种1剂。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2)

上海1985年版接种证,脊灰疫苗接种5剂

上面出示的是一本有30年历史的古董级接种证(1985年上海市防疫站印制)。上面的免疫程序表里规定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5剂,2005年时我国将这个程序从5剂改为4剂。

为什么要减少1剂呢?如果这个改变影响到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效果,岂不是草菅人命呢?我相信这个改变一定基于坚实的科学证据。 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接种4剂脊灰疫苗足以保护孩子们。

是的,我必须再强调:常规免疫接种4剂疫苗足以保护我们的孩子免于小儿麻痹症的威胁。

可是,不知何种原因,我国在安排常规免疫4剂疫苗的基础上,还给孩子安排了一种叫强化免疫(后文中也叫补充免疫)的接种任务。不管孩子有没有漏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都要求孩子反复接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一般安排在每年12月5~6日和次年1月5~6日,4岁以内的孩子会被要求在这2个时间点接种2剂脊灰疫苗。这种强化免疫会以海报或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到家长。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3)

典型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通知短信

看到这样的短信,我的逻辑是崩溃的。

我的逻辑是:常规免疫的4剂足以保护孩子,为何孩子没有漏种疫苗,还要再接种呢?如果4剂不够,完全可以在常规免疫程序里安排5剂或6剂,那么2005年把5剂减少到4剂,岂不是犯了天大的错误?

我相信,诸位有着正常理性的网友,逻辑上肯定没法转过这个弯。

而且,这种强化免疫每年都会搞,于是一个不到4岁的孩子,正常应该只接种3剂脊灰疫苗,但每年被强化免疫2剂,很可能会接种9剂脊灰疫苗。这可不是理论推测,而是有大量接种记录为证。

比如下图中,这个孩子20120906出生,20160906满4岁。在其满4岁前,已经常规免疫3剂 强化免疫4剂,一共接种了7剂脊灰疫苗。就算是吃饭,明明3碗够了,也没必要吃7碗吧。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4)

拜强化免疫所赐,接种了8剂脊灰疫苗

三、本该纠正,反而折腾

也许是意识到强化免疫给中国孩子接种的脊灰疫苗实在太多了,决策者也想悄悄地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底,决策者发布了最新版的疫苗接种程序及说明,给出了详细的脊灰疫苗补种原则,让我们来看一下: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5)

2016版疫苗接种程序及说明

我想,任何一个能看懂中文的人,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都不会存在歧义。这段话的关键意思很简单:就是缺几剂补几剂。根据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 2、3、4月龄和4岁各1剂 ),4岁前应该接种满3剂,不满3剂就补足3剂;4岁时就应该接种满4剂,不满4剂就补足4剂。

这个剂次该怎么算呢?这段补种原则括号里的文字,就是强调要把补充免疫(也就是强化免疫)的剂次也算进去。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决策者也不希望中国孩子接种更多毫无必要的脊灰疫苗,所以在这里做了一个很明确的补救动作。

我很欣赏决策者的这次补救,没有坚持一错到底。关于强化免疫,我在微博上呼吁过很多次,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没有漏种常规免疫的疫苗就不必参加强化免疫,也呼吁决策者尽快停止在科学上和逻辑上均站不住脚的强化免疫。也许是我的呼吁起了一点作用,换来了补种原则括号里的那些文字。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在全国接种医生脑海里打下了一个无比牢固的思想钢印,使决策者的这次补救置于尴尬的境地。

这个烙印是什么呢?那就是:强化免疫的疫苗不算数,如果4岁没有接种过,之前就算接种N剂疫苗都算漏种,必须在4岁接种1剂脊灰疫苗。

可怕的是, 这个思想钢印从人脑蔓延到电脑。在软件系统中,4岁之前接种的超过3剂的剂次,都不纳入统计,只有满4岁后接种的那1剂脊灰疫苗才算正宗的第4剂。前面展示的那份接种记录正是这个情况,孩子4岁前接种的4剂强化免疫疫苗被软件系统自动忽略,接种人员为了完成接种率考核的要求,不得不通知孩子4岁时再接种1剂疫苗。我在本文第一张图片中的评价是:人居然给计算机算法给限死了。

或许我冤枉了一些专业人员。他们的思想可能已经转变了观念,但电脑程序还没有改动,但接种率考核的方式还没改,他们就“只能”迁就于这种不合理的统计和考核,就“只能”通知4岁儿童再来接种1剂毫无必要的脊灰疫苗。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6)

如果强化免疫的疫苗不算接种率,那么干嘛要接种?

因为强化免疫而在4岁前接种≥4剂疫苗的孩子,我估计至少有2500万。

对于接种五联疫苗的孩子,如果严格按照文中提到的奇葩统计口径,18月龄接种的第4剂不算脊灰疫苗第4剂,必须在满4岁后被通知来再接种1剂脊灰疫苗。

2500万儿童被通知来接种1剂毫无意义的脊灰疫苗,这算小折腾还是大折腾呢?

四、我的建议

给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将满4岁,看一下孩子的接种证,如果接种脊灰疫苗已经满4剂(包括强化免疫剂次),那么接种人员通知你孩子4岁去接种脊灰疫苗时,忽略这种通知即可。如果你自己看不懂接种记录,那么你带孩子去接种门诊后,让接种医生帮你确认到底接种过几剂脊灰疫苗,不到4剂就接种1剂,如果已经满4剂不必再接种。当然,如果你认为孩子再接种1剂脊灰疫苗没事,那我也不反对。

给决策者:尽管你们在脊灰疫苗补种原则中,用中国人都能看懂的文字,用白纸黑字的方式解释了“补充免疫也算剂次”这个简单的规定,但由于跨世纪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给专业人员烙下的思想钢印实在过于深刻, 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非理性地自动屏蔽你们的规定,必须用更大的声音才能让他们恢复理性。为了避免2500万儿童被折腾,请你们尽快向全国各省疾控中心发布的说明:第一应该再次强调补种原则;第二必须明确接种率的统计口径;第三要求修改软件系统的接种率算法。

给各省疾控中心:请你们务必认真阅读决策者发布的补种原则3遍,用一个正常中国人的文字理解能力,做出一个有担当的判断。请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你们要对全省儿童的健康负责。

五、特别鸣谢

我把决策者的补种原则看了很多遍,还给同行们看了很多遍,我们都这样理解:补种时要将补充免疫(也就是强化免疫)的剂次算在内,不能只算常规免疫的剂次。

我担心我们可能因为过于投入而产生偏见,于是想到让一个支持强化免疫的医学科普者@火爸朱剑笛 来帮我们把关一下。如果他的看法和我们一致,那我们就有100%的把握了。

朱剑笛靠提供循证医学知识积累信誉,目前已经有40多万微博粉丝。我和朱剑笛在强化免疫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但能保持沟通,他也一直非常坦诚表达他的观点,这一点让我非常佩服。我还邀请他加入了有300多人的【免疫规划各方谈】微信群,愿意随时和他交流。

昨晚,我先和他确认了我国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程序,然后再贴图给他看决策者发布的脊灰疫苗补种原则,告诉他有一个孩子4.7岁,接种了5剂脊灰疫苗(常规免疫3剂 强化免疫2剂),按照补种规定是否现在还需要再接种1剂?

上梁正下梁歪怎么回事(上梁正了下梁还歪)(7)

支持强化免疫的火爸也认为,这样的情况不需要再接种

我本来觉得,火爸这次有可能回避这个问题。

但火爸的回复简洁有力——【不需要】,这三个字对于中国儿童来说太重要了。

(完)

个人介绍:疫苗与科学,陶黎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硕士,果壳网医药达人。微博粉丝21万 ,微信公众号粉丝3万 ,收到众多粉丝的好评!欢迎加入我的粉丝群,入群方法,关注医来er趣公众号(ID:yilaierqu2016)申请入群,小助手会拉您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