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要是近视了咋整?#历史#​#我要学历史#​

古代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人近视了咋整)(1)

《笑林广记》里有不少关于近视的笑话。比如《虾酱》篇,说有一人挑粪经过一位近视者,近视者看不清挑的是啥,但闻那臭烘烘的气味以为是卖虾酱的,遂唤曰:“拿虾酱来。”挑粪人以为这人有病呢,没理会就走了。近视者以为“卖虾酱的人”故意不卖给他,就赶紧追上,“将手握粪一把,于鼻上闻之,乃骂道:‘臭已臭了,什么奇货,还在这等行情!’”这个重口味笑话告诉我们:古人近视不仅耽误学习,还影响智商。

古人称近视为“不能远视”,就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为了弥补近视的问题,古人会使用放大镜和眼镜。我国已知最早的放大镜,出土于东汉广陵王刘荆墓,为水晶材质。唐代,大量西域制造的玻璃材质放大镜进入中原,被称为“火珠”或“火齐珠”。从名字便可以看出,唐朝的放大镜主要用于聚光点火,并非近视者专用。

古代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人近视了咋整)(2)

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双镜片的老花镜,名为“叆叇”(ài dài),其外形和今天的眼镜很接近。

今人使用的有镜腿的现代眼镜源自西方,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其在明朝宣德年间传入我国。

明朝仇英的名画《南都繁会图》就有戴眼镜的人物形象。

古代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人近视了咋整)(3)

眼镜刚传入中国时,其价格和一匹马一样昂贵。后来,眼镜作坊普及,成本降低,五六钱银便可买一副,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五百元。

古代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人近视了咋整)(4)

关于‬眼镜‬。《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欧阳修这操作相当于雇了个“人工点读机”,哪里看不清就点哪里,估计文忠公得有好几百度近视。

我是艺澍@艺澍的艺术​欢迎大家在我评论区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几百年前……谈谈几百年后……

古代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人近视了咋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