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的,其首要研发人物是邓稼先。殊不知,这颗原子弹爆发的背后,隐藏了中国多少领导干部,科研知识分子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位同志,名叫张爱萍,为了我们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他可以说是倾注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失败到失败,愈挫愈勇,最终得以亲眼见证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盛大场面!
临危受命,任重而道远
1960年5月底,我国本打算在酒泉进行苏制地对空导弹发射实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之后,只等一声发射口令原子弹就能爆炸成功了!但就在此时,苏联专家却故意以我国的燃料不合格为理由,强制叫停实验,并明确表明,这颗原子弹不能使用我们中国的燃料,必须要进口使用苏联的燃料。
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在很多技术方面确实需要依靠苏联的帮助才能达成,因此,我国不得不被迫接受苏联的要求,但之后的苏联又一再推脱,摆明了就是要阻止原子弹在中国发射。
同年7月,苏联毫无征兆的撤走了所有的专家,还带走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我们国家当时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团队,原子弹相关事宜不得不暂时停滞了下来。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张爱萍恼对于苏联的所作所为恼怒至极,当即开始组织对国产的燃料进行实验,并在两次实验成功时候证明了我们国产燃料并不亚于苏联燃料。
1961年,中央召开了关于原子弹后续发展的事宜,会议确定由势头最强的张爱萍担任总负责人。
会议结束之后,陈毅将此项决议传达给了张爱萍,张爱萍却是一副极为为难的表现,毕竟自己练初中都没毕业,又怎么懂得这些方面的东西呢!
陈毅看出来张爱萍的难为情,鼓励他道:“不懂不要怕!不懂还不能学吗?谁是生下来就能当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张爱萍听了这些话茅塞顿开,不会,总可以从头学起吧!
从头学起,意志坚定从未想过放弃
张爱萍听从了陈毅的话马不停蹄,一路奔波,紧赶慢赶来到北京核武器研究所找到了时任研究所所长的朱光亚。这朱光亚可不是一般人,其曾任美国核物理专业的博士“我是来向您请教的,请您告诉我什么是原子弹?”朱光亚听了张爱萍的问题之后,一头雾水。
张爱萍向朱光亚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深深被张爱萍同志的决心和态度所打动,不仅耐心的给张爱萍讲通了关于原子弹的基础原理,还给张爱萍分析了当前我国原子弹发展事业所处局面以及前进道路上会遇见的阻碍。
1961年10月,张爱萍同刘西尧正式开始对我国现有的原子能工业情况展开调查,在两人的带领下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国原子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张爱萍向中央汇报中写道,只要继续保持当前工作状态,计划在1964年,我们国家就能成功完成核爆炸,这是历史的画卷中极这历史性的一刻!
心愿达成,终见蘑菇云渲染天空
1964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自主研发的导弹经过各方面的改善,已经完全达到了试发的标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爱萍还费劲周折邀请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前来检验指导把关,众多科学家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各抒己见,也出现了许多分歧,最终张爱萍拍板说道:“如期进行!成功了,功劳你们的,失败了,责任全是我的!”
1964年9月,关于此次原子弹爆炸中央召开了一项秘密会议,参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张爱萍向周总理请假,自己有一个紧急的外事活动需要参加,周总理批准了他的请假,在张爱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周总理突然拦住了他的去路:“爱萍通知,请检查你的衣服兜里有没有写字的纸条,如果有的话,需要留下!”
张爱萍瞬间就明白了周总理的意思,虽说自己心里对国家的忠诚度极高,但是周总理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毕竟此时正处于我们国家试验原子弹的关键性时刻,机密信息方面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于是,在周总理和大家的面前,张爱萍大大方方的掏了自己所有的口袋,最后一个纸条也没有,周总理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张爱萍得以顺利的离开了会场。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历经无数科研人员数以计日的努力之后,终于爆炸成功,此次原子弹的爆炸,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
张爱萍在后来的回忆当中,不由得对周总理竖起了大拇指,并且将周总理的精神总结为十六个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结论:
张爱萍踏实认真一丝不苟为国奉献的精神属实令人赞叹不已,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是中国之幸,是国家之幸!我们一定要将他的这份精神传扬下去,以张爱萍同志为榜样,教育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