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一定不能错过秋水、秋声。“秋水无痕清见底”,这大概是秋水最美的样子;秋声呢?假如你的窗前有竹,只需闭目倾听,那叶叶萧萧的,便是无限的秋声。

来读俞桂的七绝—《初秋》:

初秋美景绝句 秋声来处无寻觅(1)

初 秋

宋·俞桂

火老金柔暑告残,

乘凉正好望西山。

秋声来处无寻觅,

只作窗前竹叶间。

初秋美景绝句 秋声来处无寻觅(2)

诗词赏析:

俞桂,南宋诗人,善绝句,文字清畅。初秋在他的笔下依旧那么诗意,那么含蓄。

“火老金柔”,真是诗的语言,一读便觉新鲜有趣。

初秋美景绝句 秋声来处无寻觅(3)

古人将四时与五行相配,一一对应,便生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夏属火,秋属金。秋之初,秋气才生,尚轻柔;而夏气将尽,已老衰,故曰“火老金柔”。学到了吗?夏去秋来,用诗词来说就是“火老金柔”。“暑告残”,容易理解,即暑气已在苟延残喘,再也嚣张不起来了。

初秋美景绝句 秋声来处无寻觅(4)

虽说如此,但残暑依旧不可小觑。烈日悬空,还须觅凉。“乘凉正好望西山”,西山,并不一定特指某一座山,你可以理解为太阳落下的西山。“望西山”,则表现出对晚凉的迫切期待。

接着写秋声。

秋声,泛指秋天里的一切声音,比如雨声、风声、更漏声、梵铃声、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蒋捷的《声声慢·秋声》,对此进行了极美的阐释,并为秋声贴上“凄凉”的标签。

初秋美景绝句 秋声来处无寻觅(5)

但秋声未必都是凄凉的,像窗前的竹声,细细碎碎,如龙吟凤哕[huì],动听得很呢。

不过,俞桂的关注点并不在此处。“秋声来处无寻觅,只作窗前竹叶间”,秋声从何处而来呢?无处可寻觅。你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在窗前竹叶间萧萧作响了。秋声“来处无寻觅”的神秘感,才是吸引作者的主要因素。

初秋美景绝句 秋声来处无寻觅(6)

可以猜测,作者带着好奇心去聆听秋声时,他一定不会感到凄凉,反而洋溢着意趣、妙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