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1)

关庙的对联,最能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仅《中华名胜对联大典》、《中国古今对联大全》这两部书记载的,剔除其相同的,全国各地崇祀关羽的庙祠178处,庙祠的对联317副。根据庙、祠的大小,少的一副,多的十几副。这些对联,有的崇尚关羽的忠义品格,有的赞颂关羽的神勇特质,有的以关羽为楷模,劝人警世。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2)

一、崇尚忠义

在中国,为人处世最讲“忠诚”二字。人们崇尚关羽,就是崇尚“忠义”。

1.把关羽抬到与孔子一样高的地位。

在关羽的出身地山西省永济市(古称蒲州)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关帝庙,庙内有一副对联: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此联推崇关羽已是登峰造极。“武穆”是岳飞的谥号。“文宣”是孔子的谥号。 上联尊关羽和岳飞同为武神,下联尊关羽和孔子同为圣人。同时交代了两位武神逝世的朝代,两位圣人的出身地。文字浅显,含意深刻,说明了关羽在由人向神向圣升华。还有一些地方的关庙对联和这一副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只是词句作了调整。

如天津市关帝庙对联:“夫子孰能当,孺妇知名,继文宣于千秋后;精忠庸有几,馨香终古,唯武穆可一龛而居。”

白崇禧为台湾省新竹县关帝庙题写一联为:“山别东西,前夫子、后夫子;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

为什么把关羽抬到同孔子一样高的地位呢?有的关庙对联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黑龙江省虎林县乌苏里江左岸的关帝庙里一副对联:

乃所愿学孔子也,

知我者唯春秋乎!

这是一副集孟子句的对联。孟子生于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孟子尊崇孔子,研读孔子的学说,传承孔子的思想。他说:“乃所愿学孔子也。”下联是孟子与滕文公论政时说的话,而这句话又是孔子说过的话。孟子对滕文公说,孔子著《春秋》这部书,有所赞扬和指责,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孔子听到反对他的意见后,感慨地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大意是:“了解我的恐怕就在于《春秋》这部书吧!”此联集孟子的两句话,赞扬关羽自幼爱读经史,一生按《春秋》行事。《三国演义》写关羽行军打仗也不忘读书。他千里走单骑,在已过三关斩四将后,来到荥阳,荥阳太守王植知关羽武艺高强,自觉不是对手,设下圈套,将于当夜三更火烧关羽所住的馆驿。关羽不知有此危急情势,安置甘、糜二夫人休息后,自己一人在正厅灯下读书。王植的从事胡班因羡慕关羽英名,在纵火之前想一睹关羽其人。他见关羽“左手绰髯,聚精会神读书”不自禁地慨叹一声:“真天人也!”被关羽知觉,方得脱险。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关羽的祖藉)关帝庙后院建有“春秋楼”,楼内有关羽读《春秋》的塑像。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3)

2.把关羽奉为做人的楷模

在关庙对联中,奉关羽为做人楷模的比较多。贵州省镇宁县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声威何其震,功勋何其赫,忠义何其重,真武圣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诚大丈夫哉。

细读上联,关羽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时的英雄形象就浮现眼前。品读下联,就会联想到关羽挂印封金、秉烛避嫌、痛骂碧眼小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入此庙,读此联,必然对关羽这位“武圣人”、“大丈夫”肃然起敬。

台湾省屏东县关帝庙有近世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独往独来,为英雄本色;大仁大勇,真圣哲楷模。”关羽大仁大勇的英雄本色,不仅影响海峡两岸人民,而且在东南亚、在欧美的华人中也有较大影响。在海外,有的华人团体、华人家庭供奉关羽的塑像。

北京地安门西,有一座关帝庙建于清雍正年间,乾隆皇帝御笔为此庙题写一联:“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山河。”赞美关羽品格与日月同辉,神威与山河同寿。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4)

3.把关羽同朱熹、诸葛亮比

台湾省台北市武圣庙有这样的对联:

一道辞曹书,媲美武侯笺二表;

三分尊蜀鼎,定评朱子笔千秋。

上联写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在河北的消息后,几次去拜辞曹操,曹操闭门不见。他写了一封辞曹书,立即扶甘、糜二夫人上车,起程去寻刘备。这份辞曹书,表达了关羽同皇叔誓同生死的决心。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请求北伐中原,去完成先帝未竟的统一大业。关羽的一份辞曹书与武侯的两次出师表,同是表达对汉室的忠心,二者可以比美。下联是把关羽和朱子相比。朱子即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朱子推崇孔孟儒学,宣扬一整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天理”。关羽忠于蜀汉,帮助刘备伐魏抗吴,如评点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正统观念是一脉相承的,永垂史册。

河南省辉县关帝庙一副对联有扬朱子、抑诸葛之意。“春秋大一王,拒北和东,诸葛尚非知己;纲目存正统,尊刘抑魏,紫阳方是同心。”上联说关羽和诸葛亮不是知己,主要是在对待东吴的观点不同,诸葛亮主和,关羽主战。直到关羽被吕蒙杀害,英魂在刘备面前哭诉,请求刘备伐吴雪恨,诸葛亮还是建议刘备先伐魏,报仇伐吴徐图之。下联又是说关羽与朱熹维护正统的思想同出一辙,虽然朝代不同,但观点一致。紫阳,地名,在今安徽省,朱熹著书立说的地方。本联中“紫阳”代指朱熹。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5)

4.把关羽的刚而自矜进行诠释

关羽失荆州被吕蒙杀害后,诸葛亮评论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人们出于对关羽的崇拜,一些对联把关羽的刚而自矜加以重新诠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金沙港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史官评我曰矜,谬矣!视吴魏诸人,原同孺子;

后世尊我为帝,敢乎?论春秋之义,终是汉臣。

此联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上联说史官评点我骄傲,这是不对的,你看,吴魏的文臣武将,不像一群无知无能的小孩吗?下联说后世封我为“关圣大帝”,我哪里敢接受,按照《春秋》的规矩,还是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汉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关羽的弱点也是瑕不掩玉,并不影响他的英雄本色。

有对联这样写:

秉烛非避嫌,昼夜思汉室,

释曹岂报德,始终藐奸雄。

这副对联很受人们喜欢,甘肃省兰州市关帝庙、山东省安丘市关帝庙、河南省禹州市关帝庙、湖北省利川市关帝庙都用了这副对联。刘、关、张在徐州兵败分散,关羽在张辽的劝说下,与曹操约三事后而降。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甘、糜二位夫人同处一室。关公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关羽避男女之嫌,也是一种个人美德。此联却将此意拔高,说关羽当时没有避嫌的意识,而是一心想着汉室大业。下联采取了转换角度的说法,关羽在华容放走曹操,不是为了报当初之恩,而是对曹操的藐视,以展现关羽傲视一切的英雄气质。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6)

二、赞颂神勇

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驰骋疆场上。

1.对英武的高歌

湖南省湘潭市关帝庙和贵州省安顺市关帝庙有同样的对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这副对联写关羽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建安五年,袁绍派遣大将颜良率军围攻白马。曹操带领十五万兵迎战。曹操初战失败,被颜良连续斩了两员大将。曹营无人能敌,关羽奋然上马,他倒提青龙刀,策马冲进敌阵。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手斩于马下。关羽割了颜良的头,拴在马项之下,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将士惊魂失魄,不战自乱。曹军乘势进攻,获得大胜。关羽镇守荆州,鲁肃邀他赴会。鲁肃企图在宴会上讨还荆州,如果关羽不同意,伏下刀斧手杀之。关羽明知是计,仍从容渡江赴会。他只带了一把大刀,几个随从。酒喝到高兴的时候,鲁肃提起归还荆州事。关羽假装喝醉了,很客气地说,请你来日到荆州赴会,再商量这件事吧!关羽离席,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向江边走去。鲁肃手下的吕蒙、甘宁等人,本想按计划行动,但看到关羽一手提刀,一手挽住鲁肃,恐怕鲁肃被伤,不能动手。关羽直到江边上自己的船时,才放了鲁肃,鲁肃已吓得魂不附体。这副对联,引用这两个故事,赞颂关羽的机智与勇敢。

山东省潍坊市关帝庙的一副对联,也是赞颂关羽的英勇。“匹马嘶回千里月,单刀笑指一江风。”这副对联只是上联换成了关羽一匹马、一柄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7)

2.对关羽人生经历的概述

湖北省当阳市关陵有一副对联,简述关羽的人生经历,表明关羽爱憎立场。这副对联是:

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兄玄德,友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

不少地方的关庙也采用了这副对联,只是略有增删。

河南省许昌市和湖北省玉泉山两地的关帝庙同有这副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蔽处不愧青天。”上联写关羽的外貌与坐骑的特征,连用四个“赤”字,赞扬关羽忠于汉室,表里如一,义无反顾。下联写关羽爱读经史,惯使大刀,连用四个“青”字,赞扬关羽文韬武略,心怀坦荡。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8)

3.对关羽被害的惋惜

辽宁省义县,福建省东山市、甘肃省兰州市这三个地方的关帝庙都有下面这副对联:

数定三分扶炎汉,伐魏讨吴,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在一统佐熙朝,伏魔荡寇,神威远震,只完当日精忠。

这副对联对关羽跟随刘备战斗一生,奔波一世,却没有实现匡复汉室的大业,十分惋惜。赞扬关羽成佛封神之后,仍然佑国护民,伏魔除奸,为的是完善自己忠义的品格。

湖北省江陵县关帝庙对联是缅怀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的。“荆州形胜即中原,得之则进取易,失之则退守难,天意苍茫,莫怪公犹立马;壮武大名垂宇宙,生不作曹氏臣,死不作孙家妾,人心维系,遂令我欲登龙。”荆州自古战略要地,其重要性谁不知晓。失掉荆州,不是谋划不力,不是作战不勇,是天意难测。忠于蜀汉,对曹操是挂印封金,对孙权是骂使绝婚,宁可玉碎,不可瓦全,这是人心之所系,才使我敬佩有加,欲追随其后。这副对联表达了对关羽的认同和仰慕之情。

四川省巫山县关帝庙有一副状物抒怀的对联:“山势西来犹护蜀,江水东下欲吞吴。”通过写“山势西来”、“江水东下”,表达了关羽忠于蜀汉,仇恨东吴的强烈感情。

浙江省富阳市和江苏省南京市,这两个地方的关帝庙有一副相同的对联:

此吴地也,不为孙郎立庙;

今帝号矣,何须曹氏封侯。

富阳与南京,分别是孙权出身和建都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不为孙权建庙,却为关羽建庙,通过反衬,说明关羽形象的影响深远,受到各地民众的崇祀。历代统治者不断为关羽加封,已经有了“关圣大帝”最高名誉,还要曹操封的“汉寿亭侯”做什么呢?通过反问,强调关羽的崇高威望经久不衰。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9)

三、劝人警世

各地关庙有不少劝人警世的对联。这类对联,通俗浅显,不用典、不隐喻,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1.鞭挞狡诈

浙江省如皋市和湖南省大庸市的关帝庙有同样的对联:

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许入庙谒帝;

无一毫光明心迹,何须稽首焚香。

此联警示人们应重友情,光明磊落。如果你不能做到这样,你入庙拜神,不是对关圣大帝的亵读吗?如果你心怀不轨,头磕得再响,香烧得再多,能掩盖自己的丑恶灵魂吗?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顶有一座关帝庙,浙江省江山县的仙霞岭上也有一座关帝庙。这两座关帝庙用了同样的对联:“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此联教育人们,做人要忠诚,拜佛要虔诚。

福建省泉州市关帝庙的对联,直接痛斥狡诈之徒:“诡诈奸刁,到庙倾城何益;公平正直,入山不拜何妨。”上联警告那些狡诈的人,即使到庙里摆阔气,大上香火钱,还是得不到神灵的的保佑。下联说,正直善良的人,心里有关圣大帝的形象,入庙不下跪,神灵照样会降福于你。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10)

2.祈福禳灾

湖北省房县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恳关公显灵,驱那毒残鬼魅;

望东岳祈福,佑吾愚弱黎民。

这副对联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在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薄弱,地方恶势力横行。即使朝庭有明君,也是天高皇帝远。老百姓希望关帝显灵,铲除邪恶,保佑黎民百姓。

晋祠对联及意义(从关庙对联看华人社会的道德理想)(11)

3.劝人学圣

中国的圣人,都是后世加封的。按封建伦理确定的圣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但要鼓励和提倡人人去学。如湖北省阳新市就有这样的对联:

作圣有何奇,认真“忠义”两个字;

慕公无别法,熟读《春秋》一部书。

这副对联把学习圣人说得太容易了。仿佛只要记住“忠义”二字,熟读《春秋》一书,就成为圣人了。但仔细想来,从“认真”、“熟读”两个词来分析,学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谁能理解“忠义”的真谛,谁能吃透《春秋》的宗旨,光说不行,还要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看你是不是讲信义,重承诺,是不是去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湖南省宁乡县关帝庙对联这样告诫人们:“古来不乏英雄,能称圣贤者罕矣;世上许多朋友,有如兄弟者谁乎。”劝导人们学习圣人,要从学习圣人的思想境界学起,有了圣人的思想境界,才有圣人的行为规范。这样的人才可跻身圣人的殿堂。交朋友,要从心上去交,只要心心相印,才能是挚友、是诤友。

云南省石屏县关帝庙的对联:“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此联告诉人们,兄弟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治国齐家的永恒主题。

我们从遍布全国的崇祀关羽的庙祠,又从这些庙祠的众多对联中,认识到了一种关公文化。这种关公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理想,即体现在关公形象中的正直、忠诚、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作者:李金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