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玲的戏中人生文/赵日超
知名散文家赵日超和著名演员许亚玲合影。6月7日晚7点30分,我有幸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评剧大剧院观看了国家一级演员、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许亚玲主演的淮海戏《秋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承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原会长万伯翱,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著名作家董保存等观看了演出。
《秋月》是一部古装剧。该剧讲述了一位淮海戏艺人秋月(许亚玲饰)悲惨的一生。剧中的母亲秋月历经磨难,父母双亡、丈夫早逝、与儿子相依为命。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疾,含辛茹苦挣取手术费,在失手杀了盗取她给儿子治病钱财的李三后,她宁可舍弃减刑的机会,也要恢复儿子的光明。许亚玲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在表演中融入了很多复杂的情感,以情动人,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伟大母爱在这台淮海戏剧目中演绎得风声水起,扣人心弦,令人拍案叫绝。
万伯翱是万里委员长长子,新著《红墙内外》广为媒体好评,是我最尊重的作家之一。1962年,18岁的他高中毕业,父亲万里决意送他到农村去,其下乡10年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彭真市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新闻媒体好评,曹禺称他是“首都北京高干子弟下乡第一人”。万伯翱在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耕耘十年,在那里结识朋友、认识农民和社会。农场的经历成了万伯翱写作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创作出很多戏剧性的大部头作品。诸如在他写到了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如何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却在“文革”中饱受挫折,坠楼身亡……回忆往事,万伯翱笑称家里人是“朝中有人难做官”,自己则是“朝中有人难回京”。
6月3日,当我用手机发短信给他,邀请他观看淮海戏时,他竟欣然应允。他说:“关心学习戏剧艺术是我们作家的责任,谢谢您的邀请。万伯翺”。万伯翱曾任中国体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散文世界》杂志社社长。他不仅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慈善活动家,他不断把自己所得稿酬和书籍向社会各界捐赠。他还是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更让我意外的是,他还和著名评论家仲呈祥应邀一起观看了《秋月》演出。
这次汇演是一次名伶荟萃、群星璀璨的大聚会。许亚玲在演出中,将剧中女主人公秋月悲惨凄凉的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拉魂腔动人心魄的音韵,观众们被带入到剧情当中,深深感受到秋月面对困苦生活的不屈,对患病儿子的母爱,遭遇救命钱被盗时的无助与崩溃……
许亚玲出身于梨园世家,是我心仪已久的艺术名家。她的母亲杨秀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淮海戏表演艺术家,被世人誉为“苏北的江水英”。母亲在镜子前水袖长衫、细眉红唇的扮相让年少懵懂的许亚玲对戏曲一见倾心。家庭的熏陶促使许亚玲在年幼时就走上了淮海戏表演的道路。她曾师从著名京剧名家宋长荣、王元喜、李金鸿、王道津、盛红茹等,学习唱、念、做、打,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基本功。
许亚玲的表演技巧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为每一位观众所叹服。著名作家万伯翱说:“许亚玲的舞台形象俊美,嗓音甜美,吐字清晰又善表演,是难得好演员!”演出结束,他特意送给许亚玲一幅齐白石弟子作的画,侧面反映淮海戏《秋月》演出的成功。
2011年6月10日,是许亚玲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凭借在大型淮海戏《秋月》中的精彩表演,成功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江苏是一个活跃着十几个地方剧种的戏曲大省,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并且一举斩获两年一度的梅花奖绝非易事。2013年淮海戏登上央视戏曲春晚的舞台。对此,许亚玲难掩激动:“这是几代淮海戏演员的心愿,那天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许亚玲凭借多年磨砺功夫,在原来剧本的提升上,表演时发挥到极致,以情感人,使得这台淮海戏剧目风声水起,刹那生辉,犹如画龙点晴,使人物凸显于舞台,令人称奇,给人深深的启迪和昭示。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淮安、宿迁及徐州、盐城等地区,迄今已薪火相传两百多年,2008年淮海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淮海戏广为流传的说法有3种,一是清乾隆年间,山东历城的唐家兄弟因灾年饥荒,身背大鼓三弦到沭阳一带卖唱乞讨,有邱、葛、杨姓3人从其学艺,自此播下了淮海戏的种子;二是200多年前,海州民间盛行“太平歌”和“猎户腔”,当地的邱、葛、杨3人对此加以改造,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三是淮海戏源于秦腔,后经融会徽剧、京剧和柳琴戏才创立的新剧种。 身为艺术名家,许亚玲对淮海戏创作与演出自然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说,一部作品能体现一个演员的功力和文化素养,淮海戏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谈及淮海戏她总是津津乐道:淮海戏的传统剧目很多,素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称。淮海戏不仅是地方小戏,也是革命小戏,在战争年代,很多老艺人为了保护家园,在枪林弹雨里,边行军边为大家演出。经过多年摸爬滚打,许亚玲精心编排的喜气十足的《回娘家》终于亮相春晚。她说,淮海戏又叫拉魂腔,所以希望自己的每一次演唱都能拉住观众的心和魂,让更多人了解淮海戏,喜欢淮海戏。
1983年,许亚玲被分配到省淮海剧团后,渐渐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她的演唱技巧和韵味别具一格,行腔跌宕多姿,音质纯正,在余音袅袅中折射出真挚的感情;她的表演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被赞誉为人民艺术家。
曾对《乡村爱情》《鸿门宴传奇》《泰囧》等影视作品作出犀利批判的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仲呈祥则认为,《秋月》的制作是颇具匠心的。演出结束,他快人快语地对许亚玲说:“谢谢您的精彩演唱,为我们塑造了中华慈母的感人形象,既讴歌了优秀文化基因,又痛批了以怨报德的劣根,是一出好戏。向您和导演及剧组致敬!”
许亚玲从艺30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为大众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原野》《大唐女帅》《赶集》《回娘家》《夜深人不静》《姐妹花》《临时爸爸》《老县长的第二春》等。她的表演既有淮海戏自身表演风格的热情、幽默、奔放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能扣紧时代脉搏。她在继承淮海戏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乃至曲艺的演唱技巧,嗓音特点清脆中见圆润、明亮中带醇厚。
大多人的眼里,许亚玲似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可现实中,许亚玲自小因父母长年在外演出,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母亲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戏辛苦,来不得任何幻想与抱怨。小小年纪的许亚玲咬着嘴唇承诺:累死也不会叫一声!鲜有人知,许亚玲唯美动人的舞姿背后,双腿曾做过半月板手术,在一次演出中,有一组高空翻下的动作,她不慎摔伤左腿,韧带撕裂,半月板震碎,可就是这样她还强撑着直至演出结束,大腿肿胀后裤子脱不下来,是妈妈用剪刀沿裤腿将裤管剪开帮她脱了裤子。医生曾判她差点就从此不能再登上舞台,谈及这段经历,许亚玲表情淡然,暗色神伤。然而也就是从那时起,许亚玲一直奔波拼搏在追梦圆梦的路上,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淮海戏的演员,许亚玲摘得梅花奖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在许亚玲演出生涯中,拼搏、好学、苦练、上进,加上丰富的学识,才使她的艺术生涯突飞猛进。许亚玲常与人开玩笑说,自己的艺龄比年龄还要长,因为她“在娘胎里就开始接受淮海戏熏陶了”。“小时候看爸妈登台演戏,我真是羡慕得不得了。”许亚玲眼波流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她说:“我七八岁时模仿大人唱戏、拿着枕巾当水袖、披着床单当披风。”十二岁时,好朋友报考艺校拉许亚玲同去。原本只是为好友壮胆的她,阴差阳错地因被考官看中而被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许亚玲,迟迟不敢面对父母,唱了一辈子戏的父母坚决反对。许亚玲没有与他们争辩,只是梗着脖子反复说“我想唱戏”。许亚玲从此走向她奋斗的艰苦历程。用她的话说,那时三九寒冬早上五点起床,冒着严寒踏着冰先跑20圈热热身,再站到小河边衣……啊……吊嗓子。那时条件差,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手上、脚上、耳朵上都是冻疮,白天疼,夜里痒,每天还要坚持练指法、形体、毯子、跑圆场、打出手等。她最怕练的是双手抓枪,因为夜里刚有点愈合的冻疮口子,因猛一抓枪又迅速开裂,总是长不好,好多枪杆上都留下了她的血迹。许亚玲在戏校不怕吃苦,勤学苦练,她母亲说,从小她就有一股韧劲是个演戏的好苗子。她和同学们每天重复着压腿、搬腿、撕腿、踢腿、拿顶、下腰、前桥、后桥、倒食虎、小翻、甩脆……在老师的严格训练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许亚玲脱颖而出……
许亚玲主演的《秋月》的制作是颇具匠心的。剧中,一身缟素、腰系罪裙的秋月被押赴刑场,但她悲而不哀,伤而不恸,儿子手术已做,了无挂碍。刑场上,秋月与儿子刑场诀别的大段唱腔,把原有板式放慢一倍,用颤抖的气声,无伴奏的唱出了内心惨痛,唱出了对儿子的惜别,让人心碎恸泣,以情感人。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董保存是一位资深编辑,在文学出版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编辑的图书中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有刘亚洲的《恶魔导演的战争》,有的还在国际上获奖,被称为出版界的一个“大腕”,其中纪实文学《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被评为“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董保存说:“《秋月》跟传统的淮海戏不一样,是属于一代人的一个标志性剧目。许亚玲的舞台形象俊美,人物个性鲜明,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让大家跟着剧中人物的喜而喜、悲而悲……”
许亚玲总说,淮海戏是唱给老百姓的戏,淮海戏必须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我们不仅要在舞台上演,还要在街头演、在乡村演。这些年她和她的团友们走遍全国,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先后演出了多部拿手戏,从剧场演到广场,从城里演到农村,让广大观众大饱耳福眼福。现在淮海戏的好风光、二泛子、串十字、喜调、彩调等10多种曲调,老百姓非常熟悉和喜爱,这些优美动听的声腔,清新的曲调的演绎,无不渗透着许亚玲的一番心血。
“简直太神了,这场戏就像看电视,不光是主角,就连那街边卖茶撒的小贩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听那呼呼的风声、那踩在石板上的脚步声、还有那‘滴滴答答’的水滴声,就像我们自己走在当年的街巷里,看着事情的发生。每一位演员的表演细节很到位,即使是最角落处的演员也吸引眼球。”带着孩子来看戏的钟女士忍不住在朋友圈中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许亚玲现为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人大代表,许多作品被社会认可,受观众喜爱。1986年以来,她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大赛中获奖,《快乐的苦恼》获第二届柳琴、泗洲淮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快乐王》获省首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草包村长》获省第二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代代乡长》获省第三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姐妹花》获省第二届淮海戏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临时爸爸》获省第三届淮海戏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省第四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全国第五届优秀儿童剧展演表演奖;小品《山那边是海》获第11届中国曹禺杯小戏小品大赛银奖(个人获优秀表演奖);小品《对门》获江苏省第二届小品大赛二等奖;小品《一千零一次新娘》获第12届中国曹禺杯小戏小品大赛银奖(个人获优秀表演奖);小戏《赶集》获首届中国国际小戏节金奖(个人获优秀表演奖)等。此外,她还出版发行了淮海戏《大唐女帅》《红楼梦》《淮海戏唱腔集锦》,磁带《皮秀英四告》《双玉婵》《孟姜女》等。如此骄人的成绩,在青年演员中是不多见的。
与许亚玲难得的邂逅,总有点“相识恨晚”的感觉。只是在曲终人散的那一刻,心底才漾起钟爱淮海戏的波澜,于是对淮海戏倍加向往。我渴望有朝一日在有她表演的大舞台上再次领略她的风采,聆听她那行腔悠扬、变化自如的淮海戏唱腔,追寻艺术生命最本真的风景,用自己的文字为淮海戏的“唱、念、做、打”演绎一份厚重,给生命增添一份担当。
作者简介:赵日超,江苏淮安人,知名散文家,东方旅游文化网主编。2014年4月出版散文集《窗外风景》,《人民日报》《文学报》《中国环境报》《中华日报》(泰国)《中国散文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文学》(香港)《党的生活》《江苏作家》《华夏散文》等刊登了书评。《法制日报》《消费日报》《中国文化报》《作家文摘》《文艺报》《中国建设报》《世界论坛报》(台湾)等多家媒体刊登书讯并好评。人民网、海外网、光明网、中国散文网、美国乐天网、中国文明网等200多家网站宣传了《窗外风景》。中国作家网转载了50000字,全国四十强报社《大连晚报》连续15期15个整版推介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