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关于吴用的事件概括含回目(从水浒传江州劫法场)(1)

文/省油的灯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因为这几句诗,让《水浒传》中的宋江遭遇一场牢狱之灾,险些血染浔阳江。因为这几句诗,引出了梁上好汉大闹江州的好戏。也是因为这几句诗,让我们看到了梁山谋主,智多星吴用的谋划能力,水,真的是非常水!

吴用本是东西村教书先生,自比诸葛武侯在世,道号加亮先生,江湖绰号智多星。他的成名之作就是伙同东西村保正晁盖和破落道士公孙胜,以及渔民阮氏三兄弟,流浪汉刘唐,智取生辰纲。吴用凭此一役天下闻名,上了梁山之后更是成为梁山首席军师。

水浒传关于吴用的事件概括含回目(从水浒传江州劫法场)(2)

然而在梁山编外大股东宋江,身陷囹圄,岌岌可危之时,吴用的一系列谋划,让我们彻底看清楚了这个军师的深浅。水平有限,漏洞百出,甚至相比此次事件中,另一外谋划人物黄文炳,吴用也是大有不如之处。

在宋江喝酒乱提反诗之后,戴宗负责去东京汴梁传递文书,路上被梁山人马用麻药麻翻,劫持上了山。梁山众人才发现宋江危在旦夕。吴用谋划用伪造书信,引官兵押送宋江入京,然后半路劫持,这都没有问题。写字,刻章的人才临时拼凑也勉强可以解决燃煤之急。

水浒传关于吴用的事件概括含回目(从水浒传江州劫法场)(3)

然而这么重要的一封伪造书信,在写好之后,吴用竟然不详加推敲,就让戴宗送了回去。等到戴宗已经跑出去百里开外,吴用才猛然醒悟,宋江还没救出来,这又搭把戴宗搭了进去。狗头军师害死猫啊!说事出突然,乱了阵脚,这对一般人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谋划之人,一步失误就是三军送命,他怎么能如此轻忽。

吴学究道:“你众位不知。如今江州蔡九知府,是蔡太师儿子,如何父写书与儿子却使个讳字图书?

这是吴用自我剖析失误之处,他已经认识到破绽所在,不过却没有看到另外一个更为明显的漏洞。当时蔡京已经是朝廷太师,为什么还要用曾经做翰林的时候的印章。这一点被黄文炳毫不客气的揭露出来。“况兼这个图书,是令尊府恩相做翰林大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令升转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

水浒传关于吴用的事件概括含回目(从水浒传江州劫法场)(4)

这就是差距,吴用虽然自比诸葛亮,骨子里还是没脱了乡村学究的本色,见识短浅,人家一个通判的常识,到吴用这里都看不破,你指着这样的军师出谋划策,也真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都有不测之危。

本来可以主动从容营救,因为智多星的无用,变成了法场抢人。梁山这群虎狼,也真是本领高强,硬是从江州军马中把宋江救了出来。不过先别高兴,救完之后呢?一群杀红了眼的人,竟然不认路,来到江边急的团团转。要不是张顺和李俊突然出现。不仅宋江要葬送江州法场,梁山出动的这些人马也要沉入大江,喂了王八。

水浒传关于吴用的事件概括含回目(从水浒传江州劫法场)(5)

有人说,吴用也没有去劫法场,怎么会想那么多。拜托,策划这么大一场行动,不考虑退路,那真是会死人的,岂能因为一句不在现场就可以推脱。吴用又挖了一个大坑,差点把晁盖也埋了。

劫法场前,准备不充分,留下那么大的破绽,将主动权让给了别人。劫法场之时,不考虑退路,差点让一群英雄有去无回。这就是梁山智多星吴用的谋划水准。

水浒传关于吴用的事件概括含回目(从水浒传江州劫法场)(6)

相比较他而言,黄文炳简直就是完美无缺了。喝酒看着反诗,第一时间举报,为了自己可见用心,为了国家可见忠心。抓了宋江,看他装疯,几乎所有人都信了,可是黄文炳一句,他可是近日才疯,立刻让宋江现了原形。等到吴用造伪书,黄文炳稍一过目,就指出其中破绽,更立刻做好了应对措施。

不过黄文炳虽强,可是那蔡九知府不给力,江州的军马太弱了,这才让梁山人马劫走了宋江。一个狗头军师领导一群悍匪,硬是打败了一个智谋文官辅助的牛羊军队。这让人上哪说理去。

【省油的灯】闲看风云 扯淡人生

更多内容请关注省油的灯99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