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秘史完整(一代女皇武则天)(1)

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为后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做出一系列举动: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掌权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武则天秘史完整(一代女皇武则天)(2)

范冰冰版武则天

开始称帝

  1.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后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

  2. 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为政

  1. 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如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

  2. 武则天年684迁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建立武周。

军事

  1. 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2. 在北方,东突厥在唐太宗时期本来已经被灭,唐高宗在位时期突厥复兴。调露元年(679年)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和唐朝重新爆发了战争,双方互有胜败。

  3. 在东北,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由此不难看出武则天时期军事上的总体表现不及唐太宗时期。

  4.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去世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武则天秘史完整(一代女皇武则天)(3)

乾陵

武则天秘史完整(一代女皇武则天)(4)

无字碑

经济

  1. 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

  2. 但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历代评价

  1.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 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2]。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3. 武则天统治的缺失主要是丢失领土。 首先在686年主动丢弃了安西四镇,在692年才派王孝杰收复。另外又在696年激起孙万荣、李尽忠的叛乱,使武周期间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时尚处在中国统治,而滥杀程务廷、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始终没有再收复过。她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

武则天秘史完整(一代女皇武则天)(5)

《旧唐书》评价:史臣曰: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

《新唐书》评价: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 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