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它最初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民主主义的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用人道主义来反对封建统治和论证民主主义。他们认为,为什么要用民主主义取代封建专制呢?因为民主主义才是符合人性的,即人道主义的,而封建专制是违反人性的、反人道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1)

空想社会主义接过了人道主义论据,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这种制度也是违反人性的、反人道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符合人性的、人道主义的。

这种以道德原则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学说,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或曰伦理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经历过从民主主义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

他们都曾经是新黑格尔派的成员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在1842年前后由于革命形势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他们在哲学上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但这种唯物主义只限于自然观,而在历史观上他们仍然是唯心主义者,即人道主义者。

而在政治上他们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那时即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的人道主义已不同于民主主义的人道主义。

就马克思来说,他的人道主义不是人的理性异化论,而是人的劳动异化论,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述的劳动异化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过程。

但人的本质不是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而是劳动,因此,这个过程就是劳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过程,劳动异化的扬弃就是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也就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2)

这样,马克思虽然以人的劳动代替人的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但仍然是用人道主义方法来论证社会主义,未摆脱唯心史观,仍然停留在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

不过这种观点已突破精神性的理性而过渡到物质性的实践——劳动,这就为他从唯心史观架起了通向唯物史观的桥梁。

因此当他和恩格斯发现了生产活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时,唯物史观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出现了,他们不再需要劳动异化论了。

这实际上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标志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间是1845年,主要内容是哲学(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它们之间的中介的经济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尚处于萌芽状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于1847年在《哲学的贫困》中间世,于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系统的表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3)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道主义历史观转向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

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不再是一般的人道主义者,那么,能否说他们是反人道主义者呢?换句话说,从他们的思想转变过程来说,显然他们的理论已不再停留在人道主义,那么,能否说他们的理论是反人道主义呢?

具体分析起来,他们反对的、抛弃的只是人道主义历史观,而不是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或人道原则。

人道主义最初是针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来的,也就是承认任何具体的人都是人,在人格上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有人的尊严,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人,尊重人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平等待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4)

后来,启蒙思想家用这样的观点来论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进而用这种观点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于是人道主义就成了历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包括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属于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范围。唯物史观的出现突破了人道主义历史观,但不意味否定人道主义伦理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发表《共产党宣言》以后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人权和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和局限性,但他们从来没有抛弃人道原则,决不能说他们是反人道主义者。

但是,他们本人没有从理论上明确地区分人道主义的这两个方面,这就为后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埋下了争论的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