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小儿为何口出狂言(小儿常作惊人语)(1)

上星期的一天,儿子回家后,无精打采地说,下周要开家长会,请妈妈去参加。其实他不说我们也已经知道,早已经有“家委会”(家长代表委员会)的热心人在QQ和微信群中发布了这一信息,何日何时,议题地点,一一俱在。所以儿子的汇报,不过他在履行告知的职责,并不对老婆去参加这个家长会,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问儿子对这个即将召开的家长会有什么期待或者评价?儿子长叹一声,接着吐出四字真言:晴天霹雳!意思是说,这个要开家长会的消息,对他来说无异于大晴天的一个高音频炸雷,把他吓得不轻!

我知道儿子为什么对区区一个家长会,会有这么危言耸听的评价。作为“留学”一年刚刚回归的他来说,现在还处在调整期,无论是日常表现,还是学习成绩,都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优秀生”状态。所以他对自己现状的判断,是悲观多于乐观的。反映在对家长会的态度上,也就有所保留,甚至认为很可能是“大难临头”,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的概念里,家长会一直是种神奇的存在。对于优秀生来说,那无异于一场小小的颁奖礼。但对于素日表现不是太理想的同学来说,说是一场噩梦,倒也并不为过。弄得不好,老爹或者老娘开会回来,恼羞成怒,气咻咻地往屁股上招呼一顿,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判断自家孩子在班里表现如何,以他(她)们对家长会的态度作为依据,大抵不会有什么差错:洋洋得意或者不以为然的,说明最近没有什么把柄落在老师手里,因此高蹈超脱;小心翼翼或者愁眉苦脸的,一般都是最近表现不佳者,一心盼望的,莫过于老爸老妈到时都出差在外、无暇参加。儿子此次用了这骇人听闻的“晴天霹雳”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显见他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不利判断。

其实我们家的风气一向民主,对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学习成绩——都远没有那么苛刻。特别是儿子“阔别”一年后再回归原来的班级,有一短时间的调整,也早在我和老婆的预料之中,并不会以开学仅仅不到一个月的表现,来武断地评判优劣。事实上,我们两口子一致认为,虽然儿子过去一年的课业可能会有所落后,但他一定有能力、有信心赶超上来,重新夺回以前的荣光。所以儿子这种不惜使用如此愁云惨淡甚至杀气腾腾的猛词来描摹自己的心情,是有些反应过激了。

不过我也隐隐感觉,儿子之所以在用词上“下此重手”,很有可能又是在故伎重演——事前先让大家把期望值降下来,如果事实证明结果确实不如人意,那说明他“打预防针”的措施不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有先见之明的;如果结果远超预期,那就可以给父母一种额外的惊喜。就像以前每次考试之后,我们忍不住问他预计成绩如何时,他也总是如此故作玄虚地要么摇头不语,要么大倒苦水,先把悲观气氛营造出来,结果却总是超出预期,他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一番我们意料之外而他意料之中的赞美了。

果然,老婆去参加了家长会回来之后,并没有青筋暴跳、磨刀霍霍,反而因为并没有遭遇预料之中的被老师点名批评的“特殊关照”而面有喜色。原本按照她的推理,就算不被那个新来的班主任专门修理一顿,也总会被点名“特别关照”一下。而结果却是,老师在点评到儿子的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数学还要加把劲”,然后就是“阅读能力强,希望继续努力”的一番鼓励了,还专门让儿子示范了一下朗读方法,以供其他家长参考。所以总体而言,老婆提心吊胆地去开这个被儿子描绘得十分恐怖的家长会,收获却远远超出预期,回家后不但找不到任何对儿子施展“霹雳旋风老娘拳” 的理由,还因为当众“遭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褒扬,而对儿子心存感激,可见儿子事前选择使用“欲扬先抑”的攻心策略,是何等的高明和老到。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里说,当年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豪杰,一通东扯西拉的肆意臧否之后,最后曹阿瞒先生终于按捺不住,指着刘备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惊人之语,吓得刘玄德先生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好在“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才得以在雷声的掩饰之下,假装镇定地把筷子捡了起来,还狡辩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看来儿子这次听说开家长会后而随手使出一招“晴天霹雳大法”,就轻飘飘地将一场很可能“风雷激荡的战争”化解于无形,也颇有刘皇叔的瞒天过海之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