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宋】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咏月古诗50首(一天一首古诗词)(1)

译文

大年三十,须打扫茅屋,清除昔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和家人一起,祭拜天地。

世间万物都在送别残冬,迎接春节的到来。一年结束的日子,正在今夜。

生盆里的火燃得正旺,爆竹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

农夫预先知道明年的农事一定很好,因为冬天的瑞雪尚未完全消融。

注释

残腊:残冬。

生盆:中国民间于除夕焚烧木柴竹叶以祭祀祖先、神灵的火盆。明代周祈《名义考·籸盆彩燕》中解释:“北俗除夕采竹木叶焚之,谓之生盆。”

椒:即“椒酒”。《荆楚岁时记》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采花以贡樽。”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一首咏除夕七律。

除夕,是一年中极其重要和忙碌的一天。这一天,人们开始贴春联、吃团圆饭,还要一起守岁,一过子夜门外都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写出了除夕的生活、习俗、饮食,透露出浓浓的年味,使人感受到除夕的喜庆氛围与热闹气氛。

咏月古诗50首(一天一首古诗词)(2)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首联是说,大年三十,须打扫茅屋,清除昔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和家人一起,祭拜天地。这是写“除夕之扫拜”。

“爆竹声中辞旧岁,腊梅笑里迎春光。”从小年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打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扫除”这个工作,其实从腊月小年就已经开始了。因为除夕又称“岁除”,故而家家户户仍然会清扫庭舍,除旧布新,以应辞旧之景。除了打扫这个工作,还要燃香祭祖,表达对祖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颔联是说,世间万物都在送别残冬,迎接春节的到来。一年结束的日子,正在今夜。这是写“除夕之辞旧”。

一个“迎”字,一个“送”字,巧妙表达了迎来送往,辞旧迎新之意。“一年结局在今宵”,更是点出了除夕夜在人们心中的特殊意义。此处化用了李世民《守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之诗境。

咏月古诗50首(一天一首古诗词)(3)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颈联是说,生盆里的火燃得正旺,爆竹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这是写“除夕之习俗”。

此处言除夕习俗:一、生盆火烈,祭祀祖先;二、轰鸣竹,燃放爆竹;三、守岁筳开,吃年夜饭;四、听颂椒,向长辈敬酒。

这些除夕习俗,无不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尾联是说,农夫预先知道明年的农事一定很好,因为冬天的瑞雪尚未完全消融。这是写“除夕之祈盼”。

除夕之夜,农夫们都祈求来年是一个丰收年。他们已经从瑞雪中,预知了明年的农事,心情自然也是格外好。一个“好”字,一个“瑞”字,道出了诗人心中对于新年即将来临的美好祝愿,预祝每个人来年都能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纵览全诗,扫除、祭祖、放爆竹、吃年夜饭、敬酒祝愿等习俗一一道出,一幅祥和喜庆的除夕迎新图,也就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使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是为咏除夕诗中的绝妙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