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延续过去10年的平均速度,我国在2027年就会进入老龄社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养老陪护人员培训机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养老陪护人员培训机构(老年陪护呼唤高素质人才)

养老陪护人员培训机构

众所周知,我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延续过去10年的平均速度,我国在2027年就会进入老龄社会。

老人越来越多,一个新兴产业蓬勃而起,那就是——老年陪护。

一、城市老年陪护市场现状

老年陪护,一般人的理解,就是老人生病受伤生活不能自理了,请一个家政住院或者住家照顾。这其实进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老年陪护,顾名思义由陪伴和护理两部分组成。护理多数是基于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陪伴则是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现实生活中,不能自理的老人在老年人群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城市里绝大多数老人都有社会保障,随着我国富裕家庭不断增多,有能力享受老年陪护服务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再来看我国的家政行业,近些年特别是疫情放开之后,以深圳为代表的各家政公司在网上大做广告,诸如“零基础做家政,月入过万”等等,吸引了大批人员赶赴发达城市,虽然短期内造成了市场饱和,拉低了用工收入水平,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推动家政行业蓬勃发展的作用。

笔者就是疫情放开之后南下深圳的家政大军中的一员。

二、老年陪护的真正需求

我对老年陪护的认识,来自几年前的一个邻居。

我家对门租住着一个80多的老太太,起居基本能自理。因为没怎么交往,刚开始以为她儿子陪她养老的,时间长了才知道,她的子女给她租了两居室并请了个男护工住家照顾,这在我们当地是相当不错的条件了。子女偶尔回来,平时只看见护工骑电三轮带老人出去玩,感觉还是满尽心的。有一天我正准备出门,对门老人隔着钢栅喊“救命”。我下了一跳,忙问缘由,原来老人被独自锁在家了,一大堆的控诉,各种不顾她的死活。我激于义愤,问到电话打给她女儿。后来据说是护工趁老人休息出去打麻将多玩了一会儿。说起老人的感受,护工也是满口叫屈。

春晚的小品《常回家看看》剧情虽然比较夸张,所表达的基本上也是老人物质生活满足之后的情感需求。

笔者出来打工之前,在家专职照顾妈妈两年。妈妈年事已高,过去的精明强干和“丰功伟绩”已成过眼云烟。除了一日三餐和简单家务外,笔者发现,老人的精神需求远大于物质需求。到了她们这个年纪,再多的美味也吃不了几口,再好玩的地方也转不了几步,再好的电视节目也有看烦的一天,再热闹的聚会也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她们看起来是不用工作衣食无忧,似乎不应该再有烦恼,让年轻人羡慕的发疯,但还是时常有孤独、无聊、伤心、恐惧等情绪莫名其妙地出现,需要及时引导和排遣。

我经常在妈妈遇到负面情绪时讲哲理故事,说笑话,帮她硬性驱除不良心情;平时挑选影视作品并跟她一起刷剧,带她短途出游,到处品尝美食;最大的功劳,是教会妈妈玩电脑游戏,这极大地挤占了老人发生负面情绪的时间和精力!

笔者也有意识地找到一些老人攀谈,了解老人的心态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发现不同的过往经历和文化素养,所聊的话题也大相径庭,有人家长里短,有人高谈阔论。

笔者在海关广场执勤时,遇到的“王伯伯”就很有意思。他年近80岁,身体健朗,曾是海关中层干部,每天散步时喜欢找人聊天。那天他找上了我,一会儿特朗普,一会儿疫情对国际国内的影响,一会儿国家财经走向。幸亏我的文化积淀还将就,不但从容应对还加以发挥,直聊的他神采飞扬,连说“你跟他们不一样,有好多他们都不懂”。

遇到这样的老人,你的底蕴不够就很难跟他的意识形态处于同一层次,平等交流就比较难了。

通常来说,每个人老了,都有陪护的需求。选项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其一是家人陪护,后代中有比较贴心的孩子,专门在家侍奉老人;其二也有朋友陪护,跟专业护工相似,就是更贴心;其三,敬老院互相陪伴和专业护理;其四是专门的保姆住家陪护。笔者这里专门讲住家陪护。

经济条件很好的老人,通常是退休前有一定身份地位成就的人,他们的需求肯定不会满足于有一个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必然会有比较高端的陪护需求;而往昔的同事朋友不一定经常聚会,子女在身边的时候也不多,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住家保姆,所以,对高素质陪护人才的需求就出现了。这就是本文想着重强调的陪护者。

陪护者的家庭地位很特殊,应该介于家人和朋友之间,既要平等对话又要有孝敬心思。因为不能平等对话,陪伴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孝敬心思,付工资的主家就会心理失衡。这就对陪护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人脾气好,文化积累丰富,生活技能也不错,身体也好,相当符合从业条件,我决心要在这个新兴市场里挣得一份高收入! 想明白了这些,我坚定了对老年陪护市场前景的认定,毅然从湖北老家南下深圳,培训考证。

当我自信满满等着分配工作时,才尴尬的发现,我很难在老年陪护方面就业。因为我56了,雇主基本不要,就算偶尔有活儿,也是到医院照顾伤病员。所以也就有了这篇感叹般的文章。

三、悖论

1.市场需要高素质,但高素质人才却不一定看得上陪护工作

陪护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社会地位是十分底下的。一般人但凡有办法都不愿意做这种工作,更何况心高气傲的高素质人才。

2.较年轻的陪护人员与老人的代沟不易抹除

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胜、处事毛躁;老人淡泊、沉静、思虑周全,代沟是显而易见的。想要找到合心意的陪护并良好相处,要么不断换人尝试,要么长期磨合,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

3.年龄偏大的雇主不愿用,因此家政公司也不招,即使有人达成了也是偶然事件,劳动保障也难以实施

年龄偏大的人员,这里特指50-65岁之间的从业人员。一个是社会保障不好办,另一个,主家担心从业人员的健康拖累。

上述三方面的情况,说出了老年陪护的矛盾之处,想找好的、合适的的确很难。找合适的陪护,除了事先的筛选,还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有能力提供高素质专业服务的机构很少,也是造成用工矛盾的因素之一。

四、 优秀的老年陪护人员从哪里来?

笔者认为来自大龄人群较为可行。这是一群曾经在各个领域比较杰出的人,他们或许遇到了经济困难,或者他们的事业遭到了挫折,也可能他们喜欢这一行等等。总之,他们愿意放下身段从事收入较高的服务业!前提条件是他们还很健康。这群人从事这个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

1.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

毕竟活了大半辈子,耳濡目染也会接触不少安全、健康、医疗等常识,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很快上手成为行家里手。

2.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更容易跟老人达成平等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

3.跟老人年龄差距不大,基本没有代沟,交流起来会非常轻松。

4.他们基本上接近或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更适应老人的生活节奏。

五、未来高端老年陪护市场,得大龄高素质人才者得天下

高端老年陪护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如果要想在众多家政公司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要避开人潮涌动的低端市场,另辟蹊径。正如奢侈品消费,一个高端用户足抵大量低端消费。要想拥有服务好高端客户的能力,必须要下力气去挖掘人才,不断签约储备符合要求的大龄高素质人才,打造独树一帜的专业服务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