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最不能招惹的人是谁呢?

恐怕是武松无疑了,招惹了林冲,林冲很可能会隐忍;得罪了杨雄,杨雄很可能会退让。但是一旦得罪了武松,那么就会陷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1)

武大的妻子潘金莲红杏出墙,在奸情被发现后,她竟然伙同奸夫西门庆毒杀了武大,武松知道哥哥死得蹊跷,于是暗中调查,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亲手将潘金莲和西门庆杀死祭奠了哥哥。

张都监和张团练为了争夺快活林的经营权而陷害武松,致使武松入狱,幸亏施恩四处使钱搭救,武松才逃过了死罪。张都监等人还不死心,想要在半路上雇凶杀死武松,多亏武松机警,在绝境中完成了反杀。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2)

此时的武松已经是戴罪之身,他杀死了解差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逃亡,到某个山寨里落草为寇。另一个是杀戮,杀死自己的仇人为自己报仇,然后再逃跑。

一般人肯定会选择前者,已经虎口逃生了,是断然不会再去赴险的。但是,武松不是一般人。

他立在桥上看了一会,思量道:“虽然杀了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3)

奔回孟州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复仇!只有仇人的鲜血才能洗刷自己的耻辱,只有得罪自己的人身死,他才能除去心中这口恶气。

武松趁着夜色潜回了孟州城都监府,杀死了自己的仇人。我想,当他沾着仇人的鲜血在粉皮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几个大字的时候,心中一定很畅快。

对于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事,不少读者觉得读起来十分畅快,“大丈夫当如是”。不过也有读者对此持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有些滥杀无辜的嫌疑,造成了马夫、丫鬟这些人无辜惨死。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4)

那么,武松在杀死丫鬟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这是否属于滥杀无辜呢?

武松是个机警的人,办事一定要牢靠,把所有的风险都排除干净。

武松从角门前往鸳鸯楼,想要找张都监等人报仇。有一处亮着灯光很是显眼,那里就是厨房。厨房中的丫鬟还在准备伺候鸳鸯楼上的三人,因而还未睡去,她们在那里抱怨作为客人的张团练等人不知羞耻。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5)

尽管她们只是两个手无寸铁的丫鬟,但是她们依旧是武松复仇路上的威胁。

武松在张都监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府上就没有不认识武松的人,若是两个丫鬟看到武松,那么势必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二人肯定会大吵大叫起来,如此一来,府中的其他人也会惊醒。

张都监怎么说也是一个州的军事长官,他家中的守卫力量也不会很弱。若是被发现了,武松非但没有办法报仇,恐怕就连脱身都难了。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6)

所以,这两个丫鬟必然是要被杀死的,这是保正报仇顺利实施的基础。

当时的武松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在大闹飞云浦后,武松也是很纠结的,他不甘心就这样受窝囊气,可是回去报仇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经过了很久的思量,武松最终做出决定“血债血偿”。

从那一刻起,张都监府内众人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7)

想要报仇,心中自然就不能有道德包袱,就不能有妇人之仁。

很多人都说,对于那些无辜的下人,武松完全可以不杀死,而是采取击晕、捆绑的方式使其失去抵抗能力,这样武松就可以继续报仇了。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是比较圣母的。“报仇不是请客吃饭”、“敌人也不会心慈手软”,武松若是真的这么做了,估计会类似在都监府,什么仇也不用报了。

在报仇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是不能有任何的慈悲之心的。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8)

所以即便对方跪在面前求饶,武松依旧是不为所动,仍是大喝一声“却饶你不得!”,然后就砍了对方的脑袋。

是啊,在武松落难之际可有人替武松考虑过,可有人听过武松的诉说呢?

鸳鸯楼上的武松已经被杀神附体了,在杀死张都监等人后,他说了一句:

“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遇到了谁(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9)

于是,他提着刀下了楼,把张都监一家都杀死了。

武松是滥杀无辜吗?恐怕不是,这才是最符合人性的状态。“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有什么比这更畅快的吗?

这就是江湖,一个不需要“道德”束缚的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