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日前,安徽省和县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亮眼出炉,经济形势迎来“开门红”。

一季度,和县季度考核考核指标综合得分县区排名第一。其中,地区生产总值71.2亿元,增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5%,增幅全市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倍,居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5.8%,增幅全市第二。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序时进度位于全市县、区排名第一。

而在日前公布的安徽县域经济考核中,和县位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A类县第八,连续两年获评A类县通报表彰。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的亮眼成绩,源于该县对经济形势问卷的破题思考。

履职尽责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安徽和县审时度势)(1)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秦祖泉、郭彤彤供图

“主动‘吃亏’ 做站上风口的‘猪’”

4月27日,在安徽省和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内,新入驻的安徽东爵有机硅有限公司正加紧建设。该企业是在原安徽星诺化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腾笼换鸟再建而成。

“东爵同和县是在2017年安徽省制造业大会上结的缘。当时,东爵预备扩大投资,和县有意盘活闲置资产。一番洽谈后,‘一拍即合’。”和县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晨聊起企业落户和县的“机缘”:“目前,化工园区内共有35家化工企业,其中90%以上为江浙企业,大部分是从南京研创园承接而来。”

和县园区如何对江浙企业保持“吸引力”?和县发改委主任李善给出答案——态度上敢于吃亏,工作上做好服务,效果上谋求共赢。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这样的战略风口,和县要勇于做风口上的‘猪’。不怕吃亏,主动迎上去。”在谈到长三角一体化、融入南京都市圈时,李善这样说道。

2020年,和县与浦口区签署《和县—浦口区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和县经开区与浦口经开区签署“伙伴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同年,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揭牌,主动承接南京及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说是‘吃亏’,其实就是扛住压力大胆先试,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及要素保障,以最大的诚意让合作区域和企业满意,我们才能有‘翻盘’的机会。”和县发改委总经济师王春燕解释道。

日对接、周调度、月总结。今年以来,浦口经开区与和县经开区联合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交流频繁,以求共同推动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优质产业项目加速成熟转化。

“我们找到了一种项目落地的‘三赢’模式。”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汤庆华谈起一家名为南京交通工业化建设生产总部基地项目。这家企业原是由浦口经开区管委会提供线索,和县县委书记、县长重点跟进,多次前与投资方会商洽谈,南京市政府也给予了相关政策。最终,企业以“总部在浦口,基地在浦和”的方式落地,预计年产值7.5亿元。

履职尽责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安徽和县审时度势)(2)

检修设备。秦祖泉、郭彤彤供图

做好“保姆” 营商环境持续升级

“党员干部增强‘脚力’,多进企业实地调研。不仅我要了解企业情况,你们也要对每一个企业的状况吃透。才能在企业遇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在最近一次部门党史学习教育中,李善对各科室负责人谈道。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和县发改委开展了“企业问题认领”活动。和县开发区海大生物科技因为上市公司付款流程较慢,天然气费用未能先期交付。为不影响企业投产,李善同其他县领导干部一起同天然气公司协商,园区给出承诺,让企业得以“先通气,后付款”,顺利实现试生产。

在开发区大楼里,还有个为一个企业特设的服务专班。去年年底,投资50亿元,产值百亿元的天能集团(和县)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落户于此。

“环评是‘牛鼻子’,没有环保审批,一切无从谈起。”为了争取一项指标,和县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谭小文带着企业去省市跑了十余次。

“为保障企业特殊的用电需求,我们提前规划设计方案,建立临时施工用电,并为企业建立了专用变电所,保障企业用电。”来自该县发改、经信、供电、建设、环保等8个部门的人员组成服务专班,为项目落地到建成投产全过程提供服务。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未来产业“抢滩布点”……近年来,和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行了企业秘书、企业家接待日、企业家沙龙、企业信息直报、企业家微信群等五项制度,设立“企业家日”,评选出全县首批“优秀企业家”等。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乘风”而行 “一体化”发展未来可期

风起潮正涌,扬帆正当时。翻开有关和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文件,一体化发展势头鼓舞人心。

“与浦口区签订《浦和产业合作“伙伴园区”框架协议》,成立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组建项目管理公司,推进市场化运作。”——跨区域合作框架已构,市场化快车亟待运行。

“谋划了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平台、长三角(和县)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宁和高速、宁和市域(郊)铁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县分校等5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总投资332.28亿元。”——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谋篇布局大笔如椽。

“组建驻南京、上海、杭州3个专业招商小组,紧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与南京市、浦口区、中建投等携手设立总规模20亿元南京都市圈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依托‘基金 基地’推进产业招商,引导新兴产业项目落地集聚发展。 ”——聚焦重点持续发力,招引模式推陈出新。

“宁和市域(郊)铁路列入南京都市圈规划。宁和高速前期工作推进顺利,计划年内开工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发展障碍逐一扫清。

“与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园签订战略协议,规划在我县设立分园。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集中签订11项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南京和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马鞍山和工新材料工程研究院。”—— 企业发展科技添翼,人才交互加速推进。

招商引资、产业合作、交通发展、科技协同,当前,和县长三角一体化各领域合作亮点频现,多点开花。

下一步,和县浦口两地将共同推动合作开发公司实体化运作,开展联合招商,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年内有5个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开工,并力争在50亿元以上项目招商上实现突破。

围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以及“十四五”规划,和县将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提高项目谋划的契合度、精准度、成熟度,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及省、市“大盘子”。实现2021年全年新增谋划项目不少于10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乘风”而上,和县“一体化”发展未来可期。(郭彤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