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且看且珍藏

无非就是求发展,无非就是求生存

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一个人是例外。

只不过人比较复杂

挣钱快还得投入少的,皮包公司。

小到无物不卖,大到无物不包。

你知道皮包公司都是干什么的么?

展开说说,你或许可以获益匪浅

什么叫皮包公司?

未来的十年有什么机会(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在哪里)(1)

皮包公司这个概念是改革开放初期

老百姓口中的新兴词汇,

多指类似“空壳公司”的样子货,

且极易与“骗子公司”、“诈骗团伙”联系起来。

其实“皮包公司”真正的意思是:

“提着一个皮包做业务”,

强调的是其“轻资产”属性,

不一定是歪门邪道的包装把戏。

本文所探讨的“皮包公司”,

也仅限于合理合法的“皮包公司”。

皮包公司之所以是皮包公司,

正是因为其轻资产属性,

那什么样的公司,

才能使固定资产如此之“轻”呢?

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比如:

绝对不能是传统的“实业”,如生产制造业,这个很好理解,无需实物设施的支撑,否则“轻”不了;

其业务结构一般偏向于“价值的传递”,而非“体力的劳作”,所以强调脑力而非体力,无需大量人力;

在该行业中往往处于某一个微小的“环节”,而非“一条龙式”覆盖,只需要把某种特定工作做好即可。

所以往往带有以下特性,

比如:

大部分工作内容偏向于“销售性质业务往来”,强调脑力/能力/资源;

具有一定“行业壁垒”,俗称“门槛”,不是谁都能干的,否则都去干了;

大多是ToB业务,而非ToC业务。ToC业务绝不会出现你看不明白的情况,即使深藏于写字楼大厦高层里,门口挂个类似“儿童摄影”、“室内设计”的招牌,你能不懂啥意思?

概念上明白了什么是皮包公司,

就开始深入探讨其内在逻辑,

下文大纲如下:

未来的十年有什么机会(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在哪里)(2)

创业者分类

“皮包公司”一般都是做什么的?

拓展延伸:为什么此类公司越来越多?

创业者都有哪些分类?

一、操盘手梯队:

此类人的关键词是资源整合。

没钱?找有钱的合作;

没技术?找技术人才合作;

没产品?1688网是干啥吃的?

不会财务?雇个会计;

办公室脏了?请个阿姨...

核心工作可以分配股份嘛;

外围工作可以外包雇人嘛。

一句话:

支个桌子组个牌局,

我从中间抽水。

项目失败了?

那就继续下一个,

反正我又没出钱...

俗称空手套白狼。

二、投资者梯队:

此类人关键词是手握资本。

他们热衷于研究:

哪些行业行情增长最快?

哪些特征的公司最能盈利?

哪种商业模式最能产出效益?

然后,投他们!

一句话:

你们需要钱?

我有,但赚钱了得分我。

三、合伙人梯队:

此类人关键词是利用价值。

他们一般有本职工作,

然后被人看中“挖”过来合伙,

大多具备某项专业技能如:

技术、管理、销售、财务等。

项目成功了可以拿“干股”,

项目失败了可以在回去上班。

一句话:

稳妥之中也带有一定

和打工相似的“被利用”色彩。

项目没有自主性,

算打工“升级版”。

四、愣头青梯队:

此类人关键词是热血梦想。

听说别人都创业去了?

我也去!

由于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

所以大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一句话:

对创业没有形成清醒的认识,

单凭一腔热情或逆袭的梦想。

也不排除能成功,

但终归概率较小。

五、伸手党梯队:

此类人关键词是盲目跟风。

别人都在做啥生意?

咱也得赶紧“跟上趟”啊!

一句话:

哪里红海去哪里,

专挑白热化行业。

创业的本质在于增长,

增长的克星在于竞争,

跟在别人后面,

还自以为鸡贼,

自以为“有眼光”,

实则炮灰专业户。

六、被收割梯队:

此类人关键词是傻的可爱。

明明是小白一个,

没有核心专业技能,

也没有方法论作为指导,

且不愿付出时间、精力、风险,

却幻想着寻找某些:

“可以网络兼职操作的项目”,

最终往往被人利用此种心理,

被骗去金钱、人力、朋友圈人脉。

一句话:

自以为在创业,

其实在被收割;

自以为是“钩子”,

其实是“鱼”。

分类归分类,

但绝无戴有色眼镜看待之意,

也没有形式上的高低贵贱之分,

事实上很多传奇企业,

都并非第一、二梯队之属,

反而出自于第四个“愣头青梯队”,

正是这种愣头青热血精神,

才驱使他们做出了无数奇迹,

B、A、T、JD都是此列。

当然,

要么大成,要么大败,

也要把“幸存者偏差”的错觉考虑进去。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想说:

其实创业赚钱这回事,

当外行谈论或想象起来时,

往往像是在讨论“皇帝的金锄头”。

创业并不是非得怎么怎么高大上,

非得霸道总裁前呼后拥家大业大。

继续引用那篇文章的部分原文:

在概念上很多人

根本没弄明白什么叫创业,

在他们的语境里,

创业二字只是狭义上的创业,

只是存在于他们头脑想象中的创业,

只是影视剧中的创业,

只是部分“高起点创业”,

如前文已经提到的几个项目,

你会发现创业这件事,

不一定要注册公司租场地雇员工组建Team;

不一定要砸锅卖铁投资个十万八万上百万;

不一定要去搞“创新”,“高精尖”或“高科技”;

不一定要是响应号召的“国家扶持项目”;

不一定要一线城市CBD核心商务区5A级写字楼;

不一定要为国家创造了GDP;

不一定要签约了南水北调工程或者一带一路;

不一定要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这些项目,

不需要拼爹;

不需要技术过硬;

不需要所谓人脉;

不需要所谓风口;

不需要融资烧钱;

不需要阅历经验;

不需要读MBA;

不需要聘请一个漂亮能干的女秘书。

不是张口马云马化腾

闭口乔布斯李嘉诚的才叫企业家,

也不是左一句风口右一句KPI的才叫老板,

更不是动辄操盘几百万资金的才叫创业。

能看到这,你点个赞我觉得是对我的尊重。

喝完这碗鸡汤,

你会发现接下来谈到的公司,

大都属于“第一梯队”选手,

强调的是资源整合,

既然是资源整合,

就重在“整合”而非“生产”,

这样就更好理解了。

资源整合也能创造价值,

不一定非得生产制造,

现在早就没有“投机倒把”的说法了。

未来的十年有什么机会(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在哪里)(3)

“皮包公司”一般都是做什么的?

表面上看起来种类繁多很复杂,

其实也无外乎如下几类:

资源型

专业型

蓝海型

触手型

线上型

套路型

千万别小看他们,

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

年赚百万的公司多的是。

不管上述哪一类型,

都不是轻易能模仿复制的,

关键在于手里的资源,

这里所说的资源,

是广义上的资源,

比如套路也是一种资源,

这即是所谓行业壁垒。

所以特别需要强调一点:

并非是某人因为开了个皮包公司而年赚百万,而是因为他本身具备年赚百万的能力,所以顺带注册了个皮包公司而已,毕竟很多事以公司名义比以个人名义更加的方便。

下面分开来讲:

一、资源型

顾名思义,

靠资源来办事,

资源可以是:

关系型资源:即“人脉资源”,如政府关系、企业关系、行业关系,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商业关系。举例:

如果你舅舅是某大型商超的高管,你完全可以承包某商品类目的上架权,别小看这个,我有个朋友的姑妈,靠关系拿下某超市毛巾类产品这一个小品类,再去采购就是了,这就已经年入不止百万了,其实也就是个皮包公司;

如果你老爹的发小是某国企的分管领导,你就可以试试拿下该企业的某类消耗品的供应了,大了不说,比如被称作“工业粮食”的轴承,或小打小闹的办公用品等。你只需注册个皮包公司,一头采购,一头供货;

如果你在某公司做销售岗位多年,手上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完全可以出来“单飞”,只负责联系甲方乙方就行,俗称“做单子”,自然有很多乙方找到你,求着你多给点单子;

如果你在某行业中树大根深,人脉过硬,完全可以牵头做各种项目了,入个干股或直接拿佣金抽成都行,当个职业“掮客”。前几年上映的电影《血观音》里,惠英红饰演的角色就是此中高手。

信息型资源:即靠“你不知道的事我知道”来赚钱,具有强烈的“信息差”色彩,比如:

各类咨询公司、中介公司、猎头公司等,你想得到某类对你很有价值的信息,想知道的话就得问他们,付咨询费或中介费;

或者你知道某些“既小众又在行业内比较紧俏的产品/服务购买渠道”,完全可以用公司名义倒卖,注意渠道保密就行,上下两头都要保密,有“信息差”才能“投机倒把”。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商业机密”,往往无非就是这么一层窗户纸而已,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比如某些只有国外才能搞到的非大路边的稀缺东西。

二、专业型

门槛极高,

靠专精领域内的价值产出,

自立门户打游击,

无需常驻打工一棵树上吊死,

临时雇佣制,

多自由灵活有效率?

比如:

如果你是个小有名气的写手,可以出来坐阵,为各出版商/自媒体/MCN机构提供出稿服务;

如果你是个某领域的明星/网红/大V,可以做的事就更多了,“粉丝经济”可不是说着玩的;

如果你是个艺术家呢?

如果你是个技术大牛呢?

如果你是个珠宝鉴赏师呢?

其实这种最好理解,

大部分都叫“XX(人名)工作室”,

估计大家都听说过。

三、蓝海型

即是扎根深耕某个

目前较为冷门的领域,

由于行业竞争小

甚至能够形成“局部垄断”,

所以无需靠规模上的优势去拼杀求存。

较为典型的代表是,

我曾经了解到某位

专做“气球派对”年赚百万的老哥,

之前我都没听说过那玩意。

反过来说,

越是“红海”、“白热化”的行业,

越不可能轻装简行,

哪怕脑力劳动行业。

比如卖保险吧,

本是个虚拟产品纯销售类行业,

本应该优雅从容拼才华才对,

可是因为从业者太多竞争太大,

硬生生给逼成了“体力活儿”,

而且你得时时刻刻想着做大做强,

因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鱼吃小鱼。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能自保就不错了。

能看到这,你点个赞我觉得是对我的尊重。

四、触手型

意思是:

表面上只是一个办公室,

但其实背后另有洞天,

比如一家大型制造企业,

而这里只是企业的一只“触手”或“触手”之一,

类似于“接待中心”、“办事处”、“联络站”。

当然也可以是远程的,类似于异地常驻的“大使馆”,

平时跟客户喝个茶啊,谈个事情啊,签个合同啊,

有个独立不受打扰的空间。

五、线上型

这种更好说了,

通过互联网运营线上操作,

几个人都在那敲电脑,

你当然不会知道他们到底在干嘛。

未来的十年有什么机会(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在哪里)(4)

这里再附加两个:

弄个“素材网站”,上传各类精美图片/字体/PPT模板/视频效果等资源,设置各种会员等级,对应相应的下载权限,价格在300-1K元不等,然后铺开了去打广告营销推广。在各大平台的信息流广告中,就包括此类素材网站,看到过此类广告的小伙伴们请举手。此类网站,两三个人,操作顺手的话,何止百万;

MCN机构,基本可以解释为“网红经纪”,或者可以理解为“互联网产品的幕后商业推手”。比如某美食类公众号需要做推广,找到某MCN机构,该机构旗下有很多全职或兼职的“操盘手”、“策划人”、“写手”,就会在各平台比如知乎上做一系列营销动作。留意一下某些问题中的高排名回答,难道你就不纳闷:这个人怎么这么有闲工夫,简单的问题能说出这么多花样来?事实是,这很可能就是出自MCN写手之手,而且你根本看不出来,好的写手既能达到营销目的,又能做到语言平实接地气,让你信服,而非那种明显的营销号风格。

互联网行业绝非

仅限于大众津津乐道的

网站、淘宝店、自媒体等容易理解的玩意。

千万别以为

认识多少知名网红/KOL,

知道哪里有红包可抢,

能运用几个工具网站,

就觉得自己懂互联网了。

玩互联网和干互联网,

完全是两码事,

外行人真的毛都不懂。

六、套路型

这种最精彩最好玩,

也是大家最爱听的。

手里啥资源也没有,

人脉、技术、名气、

关键信息、眼光...啥都没有。

那还怎么玩?

靠套路。

凡是此类模式玩家,

通常会展现出以下关键词的气质:

“偏门”、“暴利”、“歪点子”、

“野路子”、“草莽”、“擦边球”,

一般来讲其经营模式

往往为“正人君子”所不耻,

却也依靠其“风雷手段”

和“百无禁忌”而混的风生水起。

说起来容易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一般人没那个“心眼子”。

不举例了,

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好命,

拥有前文提到的各种“资源”,

不靠套路去“破局”的话,

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然,

前提是,

要合理合法。

其实此类不为人知的

“草莽模式”多的是,

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前文说:“套路”也是“资源”,

虽然每个人都想赚钱,

但别以为这种“资源”容易搞到,

它往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

你问内行,内行未必乐意跟你说;

即便说了,你也未必屑于去相信。

既然内行也不说,外行也不信,

倒也落得个清净,各自两便。

下面回归正题来说说,

此类公司越来越多的原因,

为什么此类公司越来越多?

在我看来与其去问:

为什么此类公司越来越多?

不如反问:

难道这种“轻创业”模式,不是应该越来越多越常见才对吗?

为什么大家往往对此类公司感到好奇、神秘?

我们明明身处信息时代,为何反而觉得自己知道的越来越少?

深究原因其实是由于社会发展

时代变了,

以农业种植和生产制造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早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见得非得手里拿把锄头、焊枪、螺丝刀,

才叫“劳动”。

二、商业领域多元化

N年之前,

人们周围的商业环境

是极其单纯透明的,

虽然信息不发达但是:

开工厂的就是开工厂的;

修鞋的就是修鞋的;

理发的就是理发的;

织布的就是织布的;

...

总之任何一个行业,

一眼就能看得到底,

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但如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导致了:

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越垂直,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之间的认知鸿沟越来越大,且延伸出无数新兴的行业和职业,有需求就有市场,种类繁多无奇不有,比如你竟然可以在淘宝上雇人冒充美女跟男朋友撩骚测试其“忠诚度”...

另一方面,每个行业的产业链都呈现出越来越长的趋势,长到你根本看不清其首尾两端在哪里。产业链越长,中间的环节和节点就越多,这导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把业务覆盖至整个产业链,而只能放弃“博大”专搞“精深”,做好其中某一个环节或节点即可。所以如果我们若没在某个行业内,即是业内人解释,也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每个人只能摸到其中一个部位,由于其本身体量之巨大,你很难靠“摸”而在脑中推测构建出其整体结构。

于是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职能或业务形式的细化,使各行业衍生出无数新的细分需求,而往往这些需求又呈现出“信息化形态”而非“劳动力形态”,以至于各类“皮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也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窥见整个社会所有行业的产业链全貌,因此我们常常不理解“XX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也成为了常态而非小概率事件,且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越巨大,我们也会越来越习惯,无他,唯社会进步尔。

三、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大众往往认为:

信息化程度高,意味着:

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

我知道的事情应该越来越多才对。

但事实正好相反,

虽然人们知道的事情

的确是越来越多了,

但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

人们手中掌握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小了,

因为信息大爆炸,

信息太TM多了!

引用之前一句话:

如今是信息社会,

但只是相对于旧时代而言,

实际上我们还是

一个个相互分离的信息孤岛,

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大多数蕴含在孤岛上。

原文参见本号主页面

【资源升级】版块。

四、观念的改变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传统的“按工作时间计酬”方法,

正在逐步被“按工作量计酬”方式取代。

很多时候雇佣方并不需要一名

持续坚守战场杀敌的“战士”,

而更喜欢在需要的时候临时雇佣“杀手”,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自由灵活,

活儿多的话就多雇几个,

没活儿就各忙各的。

被雇佣方也是同理,

金主旗下可以有很多杀手,

杀手同样也可以服务很多金主。

为什么大家都会这样选择?

因为“业务量”是动态的,

强行按照传统的“雇长工”形式,

对双方都不划算。

一句话,

现代社会,

越来越讲究效率:

需要合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合作完了,互不相欠,各安天涯。

总结:

社会发展至今,

旧时代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同时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

种种“可能”和“不确定性”,

本话题讨论的

“只有两三个人员却年赚百万的皮包公司”,

于情于理都是说得通的。

千万不能再用那双旧眸子

去寻找逻辑,观想世界。

以上。姑且就说这些

文章挺长的,反正估计也没几个识货的人。

疫情当下,轻资产才是硬道理

在拖下去,那些重型武器all in 的人估计要洗牌

能看到这,你点个赞我觉得是对我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