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南和闫里村贫困户(邢台县前南峪村过上小康日子)(1)

7月3日将近晌午,一位精神矍铄、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老人,嘴里哼着小曲儿,挂在他脸上的惬意让人忘了那把粘着泥土的锄头。老者是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农民,名叫张传贵,今年80岁。这么大岁数了,咋还下地干活儿?他笑着说:“就剩这两分菜地了,每天不侍弄几下手就痒痒,去地里活动活动筋骨,就当锻炼身体。”“刚才唱的是啥曲儿?”老张嘿嘿一笑,说:“哼的是小号声儿,吹了几十年了,不唱唱嗓子痒痒,甭看我80了,还能把小号吹响,村上的年轻人还不如我哩!”老张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前南峪村的号手,全村上工、歇工、收工都听他的小号声,在一座山上吹,六七座山上都能听见。“现在,不兴吹号了,心里想得慌。每年正月十五到舞台上吹几声,我的小号声能把乡亲们的劲头逗起来。”问及家里的生活,张传贵往上一指,说:“现在的日子是从地下到天上了。村里每年分给每人3000元福利费,我还拿着养老金,一年纯收入5000多元。水费不掏钱,燃气费不掏钱,除了买点吃的,别的都不用花钱。”走路哼着小曲儿的张传贵是前南峪村民经济富足、生活愉快的写照。如今,前南峪村民的幸福指数较高,享受着免费饮用水、免费用水浇地、免费义务教育等福利待遇,家家安装了秸秆气化炉,秸秆气也是免费的。对旧房改造户,村集体补助一半资金;对住院治疗的村民,除新农合报销外,剩余医疗费也享受村里的补助;65岁以上老人每年有600元生活补贴,3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发放保健补贴;“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每个星奖励15元;对考上大学本二以上的学生每人给予一次性6000元的奖励……前南峪富了,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享受着很多农村人享受不到的福利,这一切得益于该村发扬愚公精神,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格局。据了解,该村第一产业是林果业,全村板栗种植20万棵,产量达40万公斤;还从国内外引进30多个名优特新的水果品种,每年5月到11月,月月有新鲜水果,供游人采摘以及外销,果品年收入达686万元。前南峪的第二产业是从矿产加工业起步的,先后办了12家企业,除矿产企业外,还建了板栗加工厂、蜂产品加工厂、保健茶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农产品加工业逾千万元,拉长了农产品增值的链条。该村的第三产业是旅游服务业,前南峪既是全国百佳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又是全国百佳绿色旅游景点之一。该村利用红绿两种旅游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旅游景区,仅门票一项,年收入可达86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天林说,随着一、二、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崛起,该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2014年与1978年相比,总收入由16万元增加到19860万元,增长1241倍;人均纯收入从57元增加到10600元,增长了185倍,“村民吃喝住都不愁,日子越过越富有。”来源:河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