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什么是幸福?

悠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

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

关于幸福,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

我们总是在仰望幸福,却没有人能够说出幸福的标准。

但一个人拥有幸福的能力,就能把所有遇见都转化为幸福。

那些越过越幸福的人,身上往往有这四种迹象。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1)

幸福感=快乐×意义

幸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人追求短期的快乐感受,有人在意长期的价值。

毕淑敏曾经这样分析幸福感:

“比如有人喜欢喝酒,喝酒能增进友谊,他感到愉悦,但是酒伤害身体。

有人因为买了名牌而快乐,但是这种快乐不是长久的,也没有人会因为一个包尊重你。

这些都不算是幸福,幸福必须是能贯穿一生的。”

这和清华大学彭教授对于幸福的清晰定义不谋而合:

“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追求短期的感官快乐,随着阈限的提高,幸福只会越来越难。

有意义的快乐所产生的神经、心理以及行为的反应都是持久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调查,美国心理学家米哈伊教授对一些特别成功的人追踪15年。

他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经常进入一种忘我的酣畅淋漓的状态。

因此,米哈伊总结出了这样的理论:

“如果人类能够找到有意义的快乐,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能提升。”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90后小伙子张天一是北大法学硕士。

因为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经过思考之后,他作出了创业卖米粉的决定。

很多人质疑他完全有更体面的职业选择,为什么要去卖米粉?

张天一的回答是这样的:

“因为喜欢,所以做起来快乐,它还有一点社会价值。”

他用两年的时间就把自己的米粉店从37平米的地下室,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20万社群用户的品牌。

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米粉店命悬一线,张天一及时转战了直播卖货,店也起死回生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份意义,张天一在一次次质疑和危机面前,总能化险为夷,甚至把挑战当做一种快乐。

如今8年过去了,曾经青涩的大学生已经蜕变为商业精英,张天一也被评选为中国90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内在的快乐,能够给人生做乘法,也能让幸福更持久。

比如坚持读好书、坚持晨跑、听一些好课等,都是增加幸福感的好方法。

只有体会到精神层面的意义,才是人生幸福的所在。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2)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3)

幸福感=拥有的÷欲望

前不久,看过一个获奖短片《黑洞》,很有感触。

深夜加班的查理打印文件时,打印机突然出现了故障,出来的纸上打印出一个黑洞。

之后他惊奇地发现,透过这个有黑洞的白纸,可以轻松拿到纸后面的物体。

此时疲倦感袭来,查理透过黑洞轻而易举地拿到了贩卖机里的士力架。

人的欲望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很难再收回去。

之后,查理又盯上了老板办公室的保险柜,他通过黑洞拿出了很多钞票,最后索性钻进了保险柜,只为了拿走所有的钱。

没想到保险柜上的纸却掉了下来,查理就这样被永远地锁在了保险柜里。

适当的欲望,是前进的动力;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的枷锁。

人对幸福的感知是递减的,欲望较低时,一点点的拥有都能让人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当欲望增大到一定程度,幸福感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会迅速下降。

然而,总有人一生都为欲望奔走,拥有了一颗星星,却还想要一整片天空。

曾经看过一位英国心理学家对于3400多人的长期调查,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不幸福有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得到满足,反而是过度的心理满足产生了不愉快倾向。

这个实验也侧面证明了心理学中的“狄德罗效应”:愈获得,愈不满足。

幸福感是一个这样的分数:拥有除以欲望。

分子是我们拥有的东西,分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分子越大,幸福感越强,分母越大,幸福感越低。

让人感到幸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欲望降到比拥有低。

看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则小故事。

有个作家非常崇拜列夫·托尔斯泰,他说:“您真幸福,您所喜爱的东西都拥有了。”

托尔斯泰却平和地对他说:

“不,先生,并不是我所喜爱的东西我都拥有了,而是我拥有的东西,我都喜爱。”

幸福的人,并不是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平衡好拥有和欲望。

杨绛先生曾经这样说:

“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

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人这一生,本质上其实就是和欲望相处,去芜存菁的过程。

如此,就不会负重前行,才能洞见真正的幸福。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4)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5)

幸福感=享受现在 规划未来

幸福是一种感受,很多人走得太匆忙了,以至于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位心理学老师在给一群人做疏导,他们总是对生活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和抱怨,觉得自己不幸福。

老师让所有人把自己所焦虑的事情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条放进一个箱子里封存。

几个月过去,老师一个个回访当时写下烦恼的人,结果就像卡耐基所说:

“你所担心的事情,99%都没有发生。”

然而很多人会为了那1%,而放弃了当下的幸福。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忘记享受当下,就像《德卡先生的信箱》中的一句话:

“我们总希望寄托在以后,漂亮的衣服等等再穿,好玩的地方准备充足了再去,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才发现疏忽了多少现在。”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它发生的那一刻。

我们与其苦苦追寻幸福,不如尝试改变角度,对已经拥有的心存感激。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与其执着于答案,不如过好现在的生活。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活在过去,现在很重要。

即便当下只是捡起一块不起眼的砖头,也能垫起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最好的幸福就是过好当下,未来可期。

愿我们拥有繁花盛景时,能聆听一朵花的绽放,让喧嚣的内心能辟得一处清明的自留地。

当残花凋落成泥,我们亦能在时光荒野中播撒新的种子,期待未来遍地开花。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6)

为什么说一个人越过越幸福(一个人越过越幸福的4大迹象)(7)

幸福感=性格-脾气

前不久,年轻人在求职的过程中,流行起了“mbti”人格测试。

这个测试能够将人的不同思考风格和行为风格组合到一起,做成一个人的性格画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顺应自己的性格去做事,更容易感知幸福。

生活中,那些常常感觉不幸福的人,通常跟性格有关。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

一个性格温和、脾气好的人,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经历过生活的波澜,我们终于明白:

发脾气那是本能,如果能够把脾气收回去,那才是本事。

杜月笙就曾这样说:

“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

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杜月笙最开始是上海乡下的小混混,最后逆袭成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虽然身为黑帮老大,但是他斯文儒雅,无论和谁都是好脾气地讲话。

杜月笙穷困潦倒时曾经在水果店打过工,能够单手削得一手好梨。

很多人成名之后,不愿提及之前的落魄,杜月笙却不在意。

有些朋友会故意让他削梨,杜月笙反而一边削一边说:

这么多年了,我依然削的利索。

削完之后,他还会笑着和大家一起吃。

有一次乞丐吹口哨喊着:“莱阳梨,给点钱!”

杜月笙也是笑着吩咐手下多给点。

就连对佣人,他也很少发脾气。

很多佣人说:“我们做错事,他也是轻言细语。”

正是这样的好脾气,让杜月笙不仅与各界名流交情深厚,连市井百姓都拥护他。

有人曾这样评价杜月笙:“他终其一生,做到了有本事、没脾气。”

生活多风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一个成熟的人,总能慢慢收敛心性、平和待人,把脾气调节成静音模式。

能够把控自己的脾气,才能掌控幸福的人生。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地暖洋洋亮光光。”

很多时候,幸福不是依附于外在的条件,而是源自于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抛开世俗的杂念,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就能从内心深处感知到幸福。

点个在看,愿所有人能与幸福双向奔赴,去过滚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