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鲁迅写下了著名的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当时与五位烈士一起遇难的共有二十四位烈士,解放后重新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其中有位烈士是吉安县人,名叫罗石冰。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1)

罗石冰雕像(资料图)

话说1931年1月的一天,寒风凛冽,天气阴冷,青岛市委书记罗石冰同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王菁士从青岛码头出发。原来,几天前,罗石冰接到交通员送来的通知,要他去上海参加党的会议。

1931年1月7日,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一手主持下,中央突然在上海举行六届四中全会。这种不合组织原则的会议令许多与会者面面相觑。但米夫却刚愎地说,我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我说了算。会上,持不同观点的候补中央委员林育南等人被剥夺了参加全会的资格,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又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夺取了党中央领导权。

这种非常会议遭到罗石冰、何孟雄、罗章龙、林育南等人的坚决反对。但这些全会上持不同观点的同志会后都被扣上“右派”、“托派”等帽子,遭到无情打击。面对这种情况,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人为党的前途担忧,他们决定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反对措施。他们分成两组活动,林育南一组在东方旅社,何孟雄一组在天津路中山旅社。

1月17日,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下午一点,东方旅社31号房间内烟雾缭绕,按照事先约定,罗石冰、林育南与“左联”作家柔石、冯铿、殷夫、胡也频等同志在这里开会。正当他们热烈讨论时,突然,窗外传来“不要放走了一个共党分子!”、“宁愿抓错,也不要放过!”的喊声,紧接着,楼梯传来一片嘈杂的脚步声,叫骂声,叱喝声。原来,由于《红旗报》记者、交通员王拙夫叛变告密,公共租界捕房与国民党市警察局事先得到他们开会的消息,于是采取联合行动突然袭击,进行抓捕。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2)

“不好,敌人来了,赶快销毁文件!”,“你们几个从后窗跳出去,快!”就在罗石冰他们采取紧急行动时,说什么都迟了,几十个敌人举枪破门而入,将他们团团围住。

到1月23日,前前后后有三十六名共产党员被捕,并先后被押送到龙华警备司令部。罗石冰入狱时化名“孙玉清”,虽然敌人在“共党要犯”黑名单上,找不到“孙玉清”三个字,但仍获悉了真情:孙玉清就是罗石冰!于是把罗石冰同别的“共党要犯”关在一起。

党组织成立了营救委员会,多方设法营救,但没有成功。罗石冰他们在狱中经受住了拷打和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他们在狱中的墙壁上画了一面红旗,将自己的名字一一写在上面,以此表达誓死不屈的信念。

2月7日晚,黑暗的牢门被打开,好像一个黑色的恶魔张开了大口。罗石冰等24人被一一点过名后,敌人欺骗说“点到名的都出来,准备转送到南京监狱。”敌人将他们带到审讯室,对了照片,要他们在执行书上按手印。柔石看了看按手印的文案,竟然是立即杀害他们的执行书,连忙高喊:“同志们,这是执行书,我们不能按手印!”

审讯室一片大乱,有的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有的拿凳子向敌人砸去。敌人害怕了,向他们开了枪,不少同志当场牺牲。敌人把罗石冰等人拖到警备司令部旁,架起机枪,一阵乱射,罗石冰他们高呼口号,大义凛然,气冲霄汉。他们倒在桥边的雪地里,鲜血染红了雪地。

罗石冰英勇就义时,年仅35岁,他这种舍生取义探寻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后来者。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3)

罗石冰故居(资料图)

整理:张之材 吴子怡

供稿:陈浔

编辑:谢恺瑶

审核:肖建斌

监制:周金平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4)

主办:吉安县融媒体中心

主管:中共吉安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