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结婚以后,不用回婆婆家的第三个春节。
不得不说,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确实影响了家庭收入,全家人不得不消费降级。
买得最多的就是口罩。
口罩就成为了我的重要装饰。发现我戴口罩的时候还挺漂亮的。
口罩一戴,还用化妆品吗?
出门变少了,就连化妆品啊,衣物啊也都变少了
理所应当地拒绝回娘家,回婆家,走亲戚,访朋友以及一系列活动了
回娘家——小的时候其实我还是挺喜欢跟表姐妹,表兄弟在一起聚一聚,唠唠家常,长大以后,特别是成家之后已经没有了以前那种纯真的感觉了
有些亲戚走动不是为了假意寒暄,而是为了维系感情,有些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些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做父母的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应对,这种时候真的需要亲戚的关怀和帮助的,人都是讲感情的嘛。
我老公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南北风俗习惯差异较大。
第一次回婆家,左邻右舍就像看外星球人一样,陆续不断的人流往婆婆家小院跑。
第一次被这么多人围着看,看得我有个地缝钻进去,不想再出来,耳畔传来不一样的语言交流,我几乎不知道他们说什么,只是看见婆婆笑的合不拢嘴。
第一次过年不在父母身边,和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去他的家乡过年,从此我便成为了南方的媳妇,远嫁他乡。
让我最尴尬的,就是在辈分上面老是搞得一塌糊涂
管爸爸叫“阿爷”
管小姨叫“小姥”
管表兄弟姐妹统一称呼都喊“老表”
管外公外婆叫“尕爹尕奶”
你们是不是也蒙圈
每逢过年,
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一日三餐,洗洗涮涮。
别人过年都是穿着新衣服,干干净净的。
我穿的是旧衣服,因为做饭,炒菜,烟熏火燎,从头发到脚都是油烟味,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厨娘呢
大年三十那天,同样是一日三餐。
老公家晚饭在“时间”上面和平时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有肉丸子,代表着家里边团团圆圆,和睦相处,不同的是没有饺子,吃过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一直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
我家这边,晚饭时间是夜里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吃年夜饭,放烟花,吃水饺,看春晚。包水饺的时候,有一个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另外一个水饺放一颗糖,如果谁吃到呢!代表着年年有余、铮铮日上,生活上面甜甜蜜蜜。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迎新春欢乐气氛。
老公家那边最冷的时候就是初入腊月一直到过年那一个多月是最冷的时候,只要家里面有人在,门和窗户始终是敞开着,屋子里面比外面冷很多,那种冷只要不是本地人,都很难适应,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就是连雨天,甚至十几天也看不到一缕阳光,屋子里潮气大,洗完的衣服几天也不干。
当地的人,无论是洗什么东西都去池塘里面洗,比如拖把,衣服,被子,鞋子,凡是能洗的东西,基本都在那个池塘里面解决。
同样是一片蓝天下,老公家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度冷的我冻手冻脚的,有时候脸,手,脚冻的一个包包一个包包。整天一点热乎气儿没有,每回吃饭喝热水的时候身上能暖和一会儿,就连睡觉床也是冷冰冰的,婆婆怕我不习惯,就用热水袋灌满热水放到被子里面,我问婆婆,为什么您不用热水袋,婆婆说这里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不习惯。
每家每户院子里都有一口井,打出来的水是温的,家里人用来洗涮洗菜,做饭用的 ,院内的空气是零度,这水遇到这样的天气,就很容易把手冻成冻疮 。
那里的人们,非常纯朴,待人诚恳,热情。
闲着的时候,手里会拿个水杯,到哪里都不放下,我认为应该是为了取暖吧。
我家这边外面虽然冷,零下二十几度甚至零下三十几度的时候也有,但是屋子里面很暖和,有的穿件短袖就可以,在屋子里吃冰棒,一点也不觉着冷,做起家务非常方便。
正所谓爱屋及乌,慢慢的我也开始喜欢上了老公的家乡
话又说回来了,因疫情第一年开始不宜走动,不让走亲戚,大家也是偷着乐吧,举双手点赞,
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亲情,过年的各种仪式感,看似繁琐,实则能量加油站。
您生活在哪里呢?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评论相互交流,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谢谢!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