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用艾条或艾炷在穴位上施灸,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的主要功效是行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在家自行艾灸,达到温助阳气、提高免疫力、祛除疾病的目的。艾灸调理,是中医治疗疾病中很重要的疗法。

艾灸中脘穴位手法(艾灸外陵穴调理肠胃)(1)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临床针灸、按摩的刺激点。穴位又称孔穴、穴道。 人体经络上的穴位有十四经脉361穴;奇穴114穴,共475个穴位。进行艾灸时,一定要提前把相应穴位选择好,这是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的前提。

今天,灸哥吕光亮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外陵穴,艾灸此穴也有很多有益之处。外陵穴位于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取穴时,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阴交)旁开2寸处,当天枢下1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

艾灸中脘穴位手法(艾灸外陵穴调理肠胃)(2)

外陵穴的含义指胃风吹扬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 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穴等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点,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积的土丘,故本穴名为外丘穴。

艾灸外陵穴可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中医学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疗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痛经、疝气等。

在现代临床运用上,常用于治疗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

艾灸中脘穴位手法(艾灸外陵穴调理肠胃)(3)

艾灸容易找穴难,很多艾灸爱好者对确定穴位这一步骤没有十足的把握。其实艾灸不同于针灸,针灸对穴位的确定方面要求十分精准,因为针灸对应的就是一个点,刺不中则无效。艾灸也要对应穴位,但是艾灸是皮肤范围相对大一些,能够以面盖点,所以不需要百分百的精准。一般来说,在查找穴位时,知道大概位置,按压这个位置附近,如有酸胀麻木的感觉,即为穴位所在之处。如果大家对查找穴位有疑惑,或者不知道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留言,健康大科普第一时间回复大家,为大家解惑。

艾灸具有很好的功效,但也要注意安全,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被烫伤,影响美观;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应采用温和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和眼球部位不要灸。艾灸时应注意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也要注意舒适、自然,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艾灸中脘穴位手法(艾灸外陵穴调理肠胃)(4)

穴位疗法中,艾灸疗法最为有效。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调理治疗,都可以经常艾灸。艾灸一向讲究循序渐进,坚持就会有效果。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使用按摩或刮痧疗法。知艾者福,善艾者寿。灸哥吕光亮愿为大家解答一切关于艾灸的问题,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