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时间悠久,难免“以假传假”,失去本来面目。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1)

然而,生于公元前145年的司马迁,因与卒于公元前202年的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卒时年仅30岁),时间相隔并不太远,甚至可以说,这两人几乎生于同一时代;因此,关于项羽的一切,司马迁的记述,加之当时有相互印证的事例,较为真实,令之可信。

在由司马迁编著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将项羽死之惨烈,描述得清清楚楚:“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2)

战后,刘邦兑现了诺言,分别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这也印证了司马迁叙述项羽事件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项羽死后的坟墓,只不过是一座“衣冠冢”而已;墓中并无项羽遗体,有的只是其曾经穿用过的衣冠等物品,“江东父老”只得立其衣冠冢,以示纪念。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3)

一代“霸王”,这个曾多次以少数胜多数的“战神”,落得如此惨烈下场,令人吁叹不已。须知,巨鹿之战,项羽以3万人击溃素有虎狼之师称号的20多万(号称50万)秦军精锐,彭城之战,项羽又是以3万人围歼了刘邦50多万汉军。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4)

实际上,处于项羽这个位置,也只能“胜王败寇”;生于其前的秦二世胡亥,在赵高逼他死之前,胡亥苦苦哀求,我不当皇帝当一个州长行不?不行;当一个市长行不?也不行;当一个县长行不?哪怕当一个乡长也行;都不行,只有死。生于其后的孙权,下属都主张投降曹操,周瑜当时直指要害:我们都可以投降,且可以谋得个“一官半职”,唯独“主公”您不行。

可惜的是,一代“霸王”项羽至死都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怪“天”要亡他;事实上,亡项羽者,非刘邦也,实为项羽自己也。项羽就是乘船过了江东,也不太可能卷土重来,不过多活了几日。

“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现代人如此评价项羽,有失“公义”;但是,早在项羽覆灭之前,甚至是在项羽“如日中天”之时,曾为项羽下属的韩信,就对当时被项羽追得如“丧家之犬”的刘邦分析过,预言过。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5)

在刘邦被项羽“逼到”其封国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不久,离队出走的韩信被萧何追回来后,刘邦立即找韩信谈话,这个后来给刘邦打下三分之二江山的韩信,开门见山地对刘邦说,我以前在项羽手下干过,很了解项羽这个人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 第一,项羽性格暴躁,如烈火一般,动不动就像雷电一样爆炸,咆哮怒吼,成千上万的人都会胆战心惊,害怕得要命;

第二,他作战勇敢,却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从不知道任用和选拔有才能的人,所以事实上他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唯一一个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

第三,他对人恭敬慈祥,言语亲切,属下犯有疾病,他有时候还会为属下流眼泪,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可是,当属下建立了大功,要封地要奖赏时,他自己平时拿着已经刻好的印章和信符,把印章四边的角都摸旧了,还舍不得颁发给在前线为他效命的将领,项羽的表现只不过是妇人之仁义罢了,不是大义;鸿门宴时他放走刘邦,抓住刘太公说要煮了吃,又不敢。

第四,项羽虽然当时称霸天下,统领着各方诸侯国,可是他不在关中险要之地建立首都,却在无险可守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建立首都;

第五,项羽违背义帝的约定,驱逐原来的君王,却用他自己的亲信当各国国王,又强迫义帝远迁到长江以南,使天下人感到愤愤不平;

第六,项羽率领的部队经过的地方,全部都被摧毁,没有一块完整的瓦片,大家心里都很不服气,现在看起来好像没有出篓子,只不过大家只是现在一时半会儿还对他恐惧而已;刘备进关中与民约法三章,秋毫不范,项羽进关中火烧阿房宫,这样的人老百姓也不会支持他。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6)

第七,故秦地三个封王,如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醫,原来都是秦王朝的高级将领,率领秦国的子弟在外作战多年,死伤无数,最后却反过来胁逼他们向敌人投降,快到家门口又被项羽坑杀了二十余万,只剩下他们三个人,因此,关中父老兄弟们对这三人,那都是恨不得扒了他们的皮,抽了他们的筋,怨恨之深,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现在项羽强行封他们当王,故秦国遗民,不会,也不可能会支持他们三个人的工作。”

事实发展到最后,证明韩信的分析、预言和眼光,无比正确。

霸王自刎于乌江(楚霸王逃至乌江自刎)(7)

最终,“人马越来越少”的项羽,只落得“自刎”之后,头与四肢被割,躯体被剁成肉泥的惨烈下场。一千三百年后,也只有一位“人比黄花瘦”的女诗人李清照叹息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死亦为鬼雄”,多么痛的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