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青春
题图 | 《花木兰》海报
尘埃落定。
5月1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迪士尼CEO Bob Chapek近日接受CNBC单人电视采访时确认《花木兰》将按计划于7月24日在北美上映。而在此之前,原计划3月上映的《花木兰》因疫情影响全球撤档。
作为迪士尼寄予厚望的诚意之作,好莱坞报道者称《花木兰》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是目前迪士尼动画翻拍真人电影中成本最高的一部(成本达2.6亿美元的新《狮子王》不算“真人电影”)。
《花木兰》刘亦菲角色海报
然而,《花木兰》从选角、预告片到各国海报、影片撤档,一举一动都在网上掀起了热议。
备受关注,自然容易招来非议。
与生俱来的争议
首先,对于花木兰的人选确定,中外网友意见分歧就很大。
去年,好莱坞在挑选花木兰的主角人选时,国际上就曾掀起一大波讨论。在迪士尼经历了为期一年的搜寻、面试了近1000位试镜演员后拍板刘亦菲饰演主角花木兰时,仍有网友在Twitter上评论,“不敢相信这个角色真的会由华人来演。”
都2020年了,刘亦菲才成为继除章子怡之后(章主演《艺妓回忆录》)第二位担任好莱坞电影女主演的华裔演员,国外网友这种反应多少也能理解。
其次,自《花木兰》放出预告片开始,“大家来找茬”的戏码就没断过。
网友对《花木兰》的质疑
先是有网友质问,为什么《花木兰》的宣传片全英文配音且未推出国语版,“一部讲述中国民间故事的影片,没有国语版,是不是有点搞笑?”
其次,《花木兰》预告片中木兰居然住土楼,土楼作为中国福建一代的建筑风格与诗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暗指木兰从军地点应该在甘肃附近有很大的出入。
最后,木兰的妆容、士兵武器盔甲均存在历史错用的现象,好莱坞把一些看起来很“中国”的元素穿越时空局限堆砌在一起。
如果你先入为主觉得这部影片在讲中国妇孺皆知的那个民间故事,自然会觉得有些奇怪。
《木兰辞》入选语文课本数十年,几经教改依然坚挺,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成长,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一条精神脉络。甚至可以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木兰的形象早已演化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便观众们知道电影是虚构的,但影片中的人物设定、剧情改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大家共同的记忆,进而改变甚至重塑历史人物的大众印象——这的确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任何国家的观众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化被曲解都会有被冒犯的感觉。
问题是,《花木兰》也许并非“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但迪士尼通过自己的视角,将“花木兰”这一中国女性的形象输出给了全世界。
放眼迪士尼那些闻名世界的IP,虽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美女与野兽》、《花木兰》、《人猿泰山》皆取材于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但迪士尼却通过商业化运营,将每一个动画角色都成功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特点,烙上了鲜明的品牌印记,最终变成可传承、可发展、可持续的品牌IP。
甚至,早在22年前的1998年,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和巴里·库克联合执导,温明娜、艾迪·墨菲等配音的动画版《花木兰》就在当时市场一举斩获3.04亿美金的票房。而2020年迪士尼出品的漫改电影名单上,已经上映的《阿拉丁》、《小飞象》、《狮子王》均获得巨大的成功。
根据Comscore的数据,迪士尼此类型的电影在北美以外地区的票房份额已攀升到总票房的60%至69%,足见其向全世界输出的巨大影响力。
图源:Comscore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好来坞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能工业化量产极具娱乐性、商业性的影视作品,而迪士尼又擅长将一个传统故事包装成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形象。
况且,迪士尼将真人改编版《花木兰》搬上世界舞台,观众们被影片中木兰冲破自我、冲破性别束缚的精神感动时,何尝不是一次世界对中国女性偏见矫正的过程,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输出?
叶寒在《诗词世界》相关文章就写道:“某种程度上,这不再是那个传统的木兰故事,而是属于当代人、具有当代价值的木兰。它承载着古老中国千百年的文化变迁与发展,也呈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种交融。”
况且,中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神怪传说、民间故事,但我们的网剧、电影是怎么改编和对待“它们”的呢?正如澎湃评论员李勤余指出的那样,“与其吐槽迪士尼,不如自力更生,拿出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文艺作品来。”
另一个花木兰
如果不过分吹毛求疵,单从欣赏的角度看,《花木兰》的宣传片堪称精彩绝伦。木兰那善刀剑、妙肌容、刀马旦、红妆富贵花的飒爽英姿让人过目不忘。
GeeksOfDoom影评人@ IamMichaelJLee评论:“最棒的迪士尼经典动画改编真人电影之一,将女性力量的主题和动画版经典场景做了当代化的改编,以此将动画版和《木兰辞》发扬光大。同时,摄影和战斗场景十分出色,也颇有武侠遗风。”
Mashable娱乐编辑@ ajhan评论:“这是《灰姑娘》之后,最棒的迪士尼真人动画电影——我连片尾曲都没放过。在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故事中挖掘出新东西,而且动作戏很精彩、有情感有幽默。”
《花木兰》首支预告片也不负众望,在youtube上24小时内观看量就达到了1.7亿次,在全球影史预告片中排名第七。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像《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主流专业电影杂志外,包括BBC和纽约时报在内的国际媒体都拿出了大篇幅报道,连VOGUE法国版网站也做了科普文章。刘亦菲仅在2020年3个月时间内共计登上了7个国家的杂志,总计有12刊,登上13次封面。
不过,穿透电影刻意强化出的花木兰个人英雄主义表层,会发现下面还衬着一层女权主义的里子。
据外媒报道,新版《花木兰》中,并没有出现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的男主角、木兰的上级李翔。而是把李翔的形象分到了甄子丹饰演的唐将军和安柚鑫饰演的陈宏辉两个新角色身上:
《花木兰》对感情线做出调整
这个改动一度引发很多影迷强烈不满和谴责,认为这对《花木兰》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丰富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随后,《花木兰》制作人Jason Reed对此解释称:“在如今好莱坞的Me Too风潮下,让一个指挥官同时担任恋人的角色,会让人很不舒服,我们认为这样的内容不合适。”
其实从迪士尼近期作品也能发现,《冰雪奇缘》到《花木兰》都在传递“女孩不仅可以做公主梦也可以做英雄梦”的思想。
迪士尼的视角下,《花木兰》不仅在讲述一个古代女性冲破世俗枷锁从军抗敌的故事,还有一个年轻女性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内核。这正暗合大批现代独立女性倡导的生活态度——不盲从、不依附、不信命。
对此,《毒眸》在相关文章中分析道:
“实际上,随着以“Me Too”为代表的女性运动在好莱坞不断铺开,近年涌现出《三块广告牌》、《伯德小姐》、《宠儿》、《一个明星的诞生》等一批女性视角的电影,此外《惊奇队长》、《黑寡妇》等女性英雄也开始成为银幕热门。
这种借由爱情电影、关系所展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不仅更加立体和丰满,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不一定要靠大女主、女强人的形象来展现。”
2020年五部女性视角的大片
试问各位,当电影中的女性不再千篇一律被脸谱化成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是能够和男性一样上战场捍卫自己的权利,男女不再是绝对强弱分化的关系时,才是女性荧幕形象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呢?
后记
其实,高成本大制作、中国题材故事创作、全华人明星主演阵容、建筑、军事元素杂糅在一起,《花木兰》几乎完全适配中国市场的口味。但从目前情况看,这部被业内认定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作品很可能暂时“抛弃中国市场”。
抛开疫情、影片本身可能带来的变数,近期出台的“限籍令”就足够《花木兰》制片方头疼。
剧中巩俐饰演女巫,李连杰饰演皇帝
表面看,《花木兰》主演皆是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大腕:演花木兰的刘亦菲,扮演花木兰师傅的甄子丹,扮演女巫的巩俐,扮演皇帝的李连杰;但掰开了细看,整部影片十几位华裔演员,只有甄子丹一人是中国籍,这无疑加大了《花木兰》引进国内上映的不确定性。
说一千道一万,从影迷的角度,还是希能早日在电影院见到《花木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