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喜迎二十大)(1)

十年“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燕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乡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结构调整持续加快。加大特色经济种植面积,不断丰富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打造“三百两千一万”“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特色种植基地,全乡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向荷兰豆、胡萝卜、青蒜苗、杂交油菜籽、红笋等复合多元、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作物转变。在秉承半农半牧的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上,持续强化种植业和养殖业联动循环发展模式,全乡粮食作物种植1.4万亩、饲草1.1万亩、油料0.8万亩、蔬菜0.39万亩、其它0.09万亩,土地流转1.7万亩。全力推进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发展,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托管或土地入股,扩大小麦、油菜籽、青储草业种植面积,全乡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72家,其中,农牧业专业合作社52家,家庭农牧场120家,畜牧业和种植业实现双收入,大户和农户实现双增收。积极争取养殖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养殖畜棚建设,建设8处规模化养殖区,实现养殖户出庄进区,推进牛羊养殖从散养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迈进。

惠民政策强力落实。不断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确保农村符合救助条件人员 “应保尽保”。党的十九大以来,累计为21974人发放低保金671.22万元。为683人特困救助人员发放救助金 90.91万元。为1517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1.99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82.24万元,取暖补贴54.16万元,为788人重度残疾人员发放补贴 179.84万元。积极调整安置生态保护公益性护林员岗位和光伏扶贫项目公益性岗位,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再就业,安排生态护林员36人,户均年增收1.2万元;开发光伏公益性岗位53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226户869人脱贫户享受民政大病救助53.33元。充分保障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的各项权益,确保生活补贴、护理补贴、残疾人辅助器具等及时发放到位。不断完善机制,实行摸底监测、动态调整,对低保家庭、特困救助人等及时发放低保金,对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体及时进行政策救助干预,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临时补助等,保障生产生活。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从2012年的7584元上升到2021年的13984元。

易地搬迁深入实施。福海村、上浪湾村实现整村易地搬迁,下寺村三个社借助扎藏寺旅游开发项目,实现集中搬迁,住上了别墅新居,搬迁后的新村屋舍整齐,环境优美、道路宽广,凉亭走廊、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西岭台村通过整村易地搬迁,搬迁至城关镇香江花园新居,实现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的转变。全乡566户困难群众通过享受危旧房改造项目,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新居,403户群众享受到奖励性住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4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一项项惠民政策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全面落地,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逐步落成,一户户村民喜迁新居。十年来,巴燕、元山等10个村完成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石门尔、下胡丹等10个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上浪湾、上胡丹等5个村修建综合服务中心,巴燕、下胡丹等8个村实施了人饮改造项目,全乡14个村先后修建了文化广场和图书室,3个村建设了文化站,全乡通信网络和农村电商实现全覆盖。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下寺村争取省、市旅游扶贫项目资金500万元,国开行扶贫贷款210万元,文旅基础设施配套资金100万元对村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建成喷泉广场、生态停车场和篝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6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下寺村公共服务水平。上胡丹村在沸海公社休闲度假基地建成的基础上,投资了570万元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智能温室、垂钓园、农村田间学校和26栋温室大棚,打造了乡村观光旅游品牌。元山村投资40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场1处。莫合尔村投资580万元建成牛羊养殖基地一处。新寺、巴燕村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400万元修建了羊棚2处。上浪湾村引进投资1000万元实施野兔养殖项目,建成了占地26.89亩种兔繁育基地。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成为巴燕乡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集体经济后劲十足。坚持“乡级一年一方案、村级一年一计划”,搭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四梁八柱”。将6个贫困村的3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投资到县级北山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实现收益204万元。整合福海村、巴燕峡村、扎汉村、莫合尔村、下浪湾村、上浪湾村、石门尔村集体发展资金及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办事处捐资产业发展资金等共计720万元成立青海省泓燕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在上浪湾村建设牛羊养殖场按股分红,实现集体经济组团发展。下寺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家庭宾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上胡丹村26栋温室大棚蔬菜采摘及温棚出租收益达到3万元。下胡丹村投资200万元成立下胡丹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养殖业实现收益65万元;元山村在下寺新村旅游区内购置小院发展农家餐饮业和“家庭宾馆”,实现集体经济收益资金11.25万元。西岭台、上胡丹、下浪湾、扎汉等村购置的经营性固定资产收益累计达到了7万元。全乡14个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生态立乡谱写新篇。巴燕乡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深入开展“农村清洁战役”“三清五改治七乱”等工作,持续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等建设活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机制,不断加强河道治理,扎实做好河道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从严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乡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落实冬春两季防火责任,扎实做好防火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不断巩固全乡林业生态基础,推进全乡林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年来,巴燕乡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展望未来,全乡干部群众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将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湟源融媒

监制:高照华

责编:刘幸海

编辑:冯丽晨、张萍

喜迎二十大(喜迎二十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