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龙头节,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等。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其来源有很多方面,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龙”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东宫七宿星象,像一条南北伸展的东方巨龙,仲春卯月之初,东宫七宿中的第一宿“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预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预示着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雨水增多,农耕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1)

自古中国民间以龙视为吉祥之物,主管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而在节气上,农历二月二正处于“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祥瑞之龙的功劳。经过冬季的冬眠,很多蝎子蜈蚣等毒虫就要出来作祟,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震慑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二月初二这一天,不同地区的都要举行很多活动,来庆祝这一天。采龙气,剃龙头,吃龙食,放龙灯,祭灶神等。其中光从饮食方面,不同地区就有很多不同的讲究,在龙抬头这天,一般吃的东西都与“龙”相关。下面我们看一看二月二这天都吃哪些食物。

一、吃水饺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2)

二月二这天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酷似耳朵,所以在二月二这天吃水饺,也叫做“食龙耳”。

二、吃春饼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3)

春饼是北京特色美食,一般在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也要吃春饼,名曰“咬龙鳞” 。立春是节气上的春天,二月二是万物真正复苏的春天,所以在这两天吃春饼,也是庆祝春天的来临。

三、吃猪头肉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4)

关于二月二吃猪头肉,民间有很多说法,一是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

另一个关于吃猪头肉的说法则来自于宋代《仇池笔记》中记录的一个典故,说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饥饿之时来到一个小庙,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王中令边吃猪头肉,边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后来民间俗语就说:“哪有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人若怀才不遇,不必气馁,早晚必会找到能够理解你,而又肯接受你的人。看起来“二月二”吃猪头是古代留下的传统,是吉祥兆头的标志。

四、炒糖豆,吃爆米花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5)

吃爆米花的传说来源于武则天当皇帝时,玉帝下令三年内人间不许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偷偷降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或者炒黄豆的习俗。

五、吃驴打滚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6)

吃驴打滚是老北京的习俗,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吃驴打滚,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六、吃煎饼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7)

二月二吃煎饼又称之为龙鳞饼。民谣“二月二,雨水流,摊的煎饼搭墙头”。在这一天吃煎饼,还有传说传说二月二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掩埋龙王的胎衣。这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七、吃面条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8)

关于二月二吃面条的说法,不同地区存在争议,有的地方在这天吃面条,寓意着“扶龙须”。但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禁忌吃面条,说是会惹怒龙王。

八、吃油炸糕

二月二吃菜角糖糕(吃猪头肉还是吃糖豆)(9)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除了以上常见的食物之外,还有地方会在二月二这天吃豆芽,芥菜饭,煎焖子,葱饼,面旗子等等。虽然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不同,但都意味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们对一年中新生活的美好愿景,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希望春天来临,好运也会来临。

本文由聪聪食光原创,主要分享家常菜、私房菜、西餐,烘焙,甜点,面点等。对美食感兴趣可以关注,如果有问题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烹饪技巧千变万化,作者的观点并不是唯一,望彼此尊重,欢迎共同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