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1)

导读:“年轻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音乐是灵魂的造诣,跟技术没多大关系。”

“擦亮你的耳朵,让我带你坐上艺术的过山车。”

“我们这个年纪不让父母担心,他们是会害怕的,担心咱们是不是憋王炸呢!”

文 | 老金

顶着泡面头风风火火出场,民乐班扬琴少女陈惊插科打诨、妙语连珠,硬生生把校园青春剧演成一台相声。善于遣词造句的鲍鲸鲸编剧,再次不负众望地把中文特有的诙谐幽默发挥到极致,配合演员们的东北话、北京腔,天南海北互相调侃,让这部主打音乐题材的青春剧在语言层面再上一台阶。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2)

年轻干净的新鲜脸庞,十八般乐器的针锋相对,金句频出的趣味台词,还有传统与西洋、二次元与大众审美的激烈对撞。网剧《闪光少女》在青春校园领域守正创新,以民乐题材糅合友情、家庭、梦想等元素,同时关注边缘文化与人群,不拘泥于个别人物的塑造,而采用“群像式”刻画铺展少男少女的美好,碰擦出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3)

民乐题材的新奇活力

在这部清新鲜活的校园剧中,一切都是正青春,最关注的自然是学业与前途。和所有人一样,艺术生也要追求更大更好的平台,而相比民乐,西洋乐坐拥更多出国深造和表演机会,占尽优势。在这条天然的歧视链下,民乐与西洋乐的冲突成了贯穿全剧的主要矛盾点。

吹唢呐就是给人送葬的?拉二胡只能天桥卖艺?西洋乐和民乐,到底谁比谁高贵?《闪光少女》一开始就把这些问题抛出来,从吹唢呐弹扬琴被嘲笑,到游乐园中西两派冲突升级,再到陈惊告白被钢琴系学长嘲讽,以及来自校方、社会与同侪的无处不在的排挤。这部剧没将火力集中在情感纠葛上,而是调转方向,把民乐这个饱受误解与冷落的话题推到大众视野中。这种罕见题材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一方面可能会激起观众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会因题材冷门而失去一部分受众。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4)

《闪光少女》在这方面处理无疑是成功的,以学渣少女陈惊为第一视角,在她的金句吐槽与引导下,一步步深入了解民乐的点点滴滴。练琴、检查寝室、集会讲话、月考抽查……音乐学院的学生过的也是普通校园生活,他们也会被没收手机,也会边吐槽食堂边点外卖,会因为在琴房煮火锅而被点名记处分。当人物真实感十足的生活触碰到观众内心时,我们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就更有代入感。所以当校长偏袒西洋乐、当民乐同学遭受歧视、当陈惊被质问扬琴是什么东西时,观众也会感到愤慨不服,此时《闪光少女》已经成功让冷僻题材落地,与观众紧紧绑在一起了。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5)

仅有情感共鸣还不够,该剧还把民乐的现状与问题都融入剧情,实现了该题材的现实意义。譬如在陈惊与油渣的对话中,“一个打大堂鼓的,一个弹扬琴的,这算什么组合,没有灵魂啊”,简单一句话道破民乐器的窘境,即很难单独演奏曲目;而当陈惊终于与502寝室共组了民乐队时,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没曲子可演奏——长期以来民乐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和传承方式,导致民乐的古典乐曲库严重不足,成功流传下来的古曲太少。剧中虽未明说民乐的困境,但从几位少年的互动对话中,观众可以切身了解到民乐当下的问题与未来的挑战。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6)

可以说,在普及民乐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闪光少女》算是同类剧集中的佼佼者。再配合剧中对音乐课堂的表现,对演奏细节的呈现,看这部剧几乎等同于修读一堂民乐入门课,让普通观众也对这个冷门领域有了新的认知。当然,本剧对于边缘文化的关怀,绝不止于民乐方面,剧中还有大量对二次元文化、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是一部少有的强调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校园剧。

温情交织的青春群像图

虽然本剧以中西乐派之争为主要戏剧冲突点,但故事本意并非要让西洋乐与民乐争出个高下,而更想在这背景下讲好一个青春故事。有关青春,《闪光少女》采用的是清淡的笔触,逐一刻画这群少年的形象,在你追我打捧哏逗趣的日常中,让友情、亲情、梦想缓慢渗入故事中。

几位少年的友情自是不用说,偷偷在暖气罩里藏可乐,考试挤眉弄眼帮忙作弊,最热的夏天捧着铺盖上天台睡觉,围在铁栅栏前翘首等待外卖,这些琐碎而接地气的小举动,很容易勾起每个人的校园回忆。正如油渣对陈惊说的,就算毕业找不着工作,至少在这几年里,你认识了我们呀。这样至情至性的告白,相信不少人都会颇有感触、会心一笑。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7)

在这种生气勃勃的氛围里,聊梦想是再合适不过的。陈惊最初的梦想是接近学长,向学长表达自己的心意,而当希望破灭后陈惊也不羞不恼,而是把梦想转嫁到一直以来被她忽视的扬琴上,希望把民乐带上舞台,让所有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民乐。为此她联合油渣不辞辛劳地组建民乐团,过程虽有诸多险阻,也无数次体验到“梦想猝死”的悲观,但好在陈惊拥有和她一样为梦想掏心窝子的好朋友,他们把个人渺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发誓要让更多人认可民乐,看到这群少年的梦想。什么是“燃”,是哪些元素营造出燃、热血的感官体验?“燃”本身和年纪无关,只要一帮人拥有统一而坚定的信念并付诸实践,就会有燃的感觉。而这种信念在年少时又格外纯净、动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优质青春剧中的梦想特别“燃”,特别能唤起共鸣。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8)

除去友情与梦想,《闪光少女》在刻画人物时很注重亲情与家庭的渲染。随着剧情推进,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浮出水面,陈惊幼年丧母,全靠同样乐观的活宝老爸带大,老爸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出了这个永不知愁滋味的傻姑娘。在剧中陈惊随着老爸打斗地主的音乐敲打扬琴,被老爸夸赞“感觉自己像在国家大剧院里打牌似的”、“姑娘没白养能辅助我赚欢乐豆了”,而镜头一转又切到陈母的遗像前,让人不甚唏嘘且对女主角有更深理解。而作为一部注重群像刻画的青春剧,该剧对家庭的着墨不局限于主角,剧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家庭背景:油渣的爸爸是个拆迁暴发户,却依旧怕穷,使得油渣也养成节俭、谨慎的性情;502寝室塔塔的母亲生活在三线城市却热爱装扮自己和女儿,长大后也痴迷二次元美裙;陈老师因父亲的抛家弃女而憎恶婚姻,活的清心寡欲……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9)

以上例子不胜枚举,《闪光少女》中没有凭空存在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导演深知十五六岁的少年,尚未接触太多社会因素,性格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背景。而在家庭上着墨也确实有助于人物定型,让这幅青春群像图鲜活起来。

年轻态剧集的守正创新

作为一部主打“高燃青春”的年轻态网剧,《闪光少女》身上的创新与亮点确实如剧名一般“闪光”。王冉与鲍鲸鲸的夫妻档合作,默契度满分,将轻松的喜剧氛围与少年感发挥得行云流水。王冉导演的镜头语言饱满丰沛,视觉效果不沉闷,相当吸睛,偶尔插入的漫画片段更衬托出剧集的二次元气质。再配合鲍鲸鲸编剧“相声式”的金句台词,几位主角一张口,几乎句句有梗。从画面到台词,《闪光少女》在视听方面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野蛮生长,天马行空,活力满满,创意不断。

而在演员选择上,该剧也强调了一个“新”,启用纯新人演员上阵,最年轻演员年仅十一岁。一张张新鲜的脸庞本色出演,用自身的青春优势为全剧加持活力,即便个别演员技巧青涩但整体较有说服力。目前已播出的剧集主要还在渲染校园生活与铺垫矛盾,相信等剧情继续推进,热血少年开始认清未来、迎战强敌时,强有力的角色转变会顺势而出,带给观众更有爆发性与感染力的表演。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10)

通常以青春校园为主题、切口较小的网剧,都会有内涵空洞、浮于表面的问题,闹过笑过,没留下太多值得深入思考的东西。《闪光少女》显然在规避这个问题,它的着眼点不止于屏幕上的几个主角,而是试图透过有限的人物,洞察不同年龄段青年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并把触角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社会,尽力让小故事也能有大时代的气息。该剧每一集都有设定一个小单元主题,譬如第一集“人生的必需品是什么”,第九集“年轻的时候年轻着”,看似漫不经心的小标题,实质寄托了少女对成长困惑、社会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些细碎的微小的思考,构成了这部少女网剧与同类作品不同的文学性底蕴,为青春题材剧本的编写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

比较小众的冷门国产青春剧(民乐闪光逆袭这部)(11)

当然在内容创新的同时,《闪光少女》坚守正能量追梦主线,骨子里的励志基调不变,一切都是为了展现校园最真实也最动人的一面。角色或许有种种性格缺陷,命途也或许不尽如人意,但在逆境与抗争中的成长、蜕变、希望,是这部剧最想展示给我们看的熠熠星光。正如陈惊在被问到流亡野外时会生火还是点灯时,她回答道“生一堆火只能温暖自己一个人,可是点一串灯,就能让远处害怕的人也知道,这里有光,这里有人”。《闪光少女》其实也只想讲好“人”的故事,这里有一群人,他们正年轻,为了梦想聚在这里,像一束光汇入另一束光,是我们青春共同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