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飘飘一线牵,世界遥遥心相连。
国际风筝会,潍坊的亮丽名片。作为风筝会的基石,志愿者是一届风筝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风筝会真正的形象大使。每年盛会,都有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他们用灿烂的笑容、勤勉的行动,向世界传播和平与友善,展示最美鸢都风貌。2020年9月,我被选拔为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小志愿者,在服务高规格赛会中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了别样感悟。
我是第一次参与国际风筝会志愿服务的“新兵”,但与志愿工作却有着不解之缘,虽然当时只有13岁,我却是一名“资深志愿者”:有过社区、图书馆、儿童福利院等20多次志愿服务经历、近15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这使我从3200多名报名参加风筝会志愿者选拔的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我笃信“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5年第3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8岁的我爱上了风筝,并与爸爸一起现场观看了万人放飞表演。我被造型各异的风筝及其背后的故事打动,这是自己了解风筝会的起点,也是立志当风筝会志愿者的开始。此后,我学会了风筝放飞,参加了少儿风筝大赛,还加入了风筝制作技艺传承社团,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小志愿者招募启动的第一天,就在网上报了名。
为满足赛时志愿者技能要求,我参加了日常体能训练、英语口语表达、志愿服务技能、传统风筝文化、涉外服务礼仪、应急救援技能、疫情防控知识等多项培训,为风筝会做好了准备。
放飞场在滨海,而有些文化交流、经贸洽谈活动在市区或峡山,对于志愿者来说,有时一天要奔波于几个场地,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从天蒙蒙亮到静寂深夜,不同岗位的志愿者有各自的辛苦。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分发宣传资料,看似轻松简单,但要将不同种类的宣传品码放整齐放置在座位上,我和同事们要弯腰数千次,还要不断地提醒参赛者和观众注意事项。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嗓子也哑了,回到家倒头就睡。可是这个过程很充实、很锻炼人,休息一个晚上后,第二天我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没有委屈只有服务。在放飞场地,我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到处乱跑,担心人多孩子容易走失,抑或碰到地上的器材发生意外,便提醒家长多留心。没想到几番下来,这位家长不仅无动于衷,还随口指责道:“我的孩子不用你操心!你也是孩子,还是管好自己吧。”听到这话,我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幸好,在场的安保人员及时对小孩进行了教育劝阻。委屈归委屈,但心情平复后,我深有感触:第一次当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我没有经验,以后要先学会控制情绪,正确面对误解、真诚接受批评建议也是志愿者工作的一部分。
开幕式是风筝会的重头戏之一,能在现场欣赏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是我长期以来的心愿。而那天,我们志愿者为了更好服务观众,多数时间都背对舞台,无法观看演出。但我们不遗憾,因为我们是现场强有力的保障,更是演出的一份子,舞台的音律伴随着观众的笑声以及志愿者为赛会注入的活力与激情,一起温暖着我的心,让我融化在欢乐的海洋里。
在我们志愿者团队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参加一次风筝会志愿服务,不知道自己有多爱国、多爱家乡!”1984年4月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只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团队、185人参加,而2019年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65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贵宾、重要客商应邀出席;2022年的第3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云上风筝赛”,也有多达24个国家和全国73支风筝代表队参加,从不远万里相聚潍坊,到网上面对面“打卡”……国际化程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社会影响大,潍坊国际风筝会实至名归。如今,潍坊既是世界风筝都,又是国际动力城、国际和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蔬菜之乡等等,这是我们国家实力日渐强大的一个缩影。站在放飞场,望着飘扬的各国国旗,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志愿者的自豪。
风筝会不可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可我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这个名字将永远刻在每名比赛队员、裁判员、客商、观众、媒体记者的心里。这段志愿服务经历也一定会成为我自己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潍坊志愿者的爱一直在路上,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温暖着英雄的城市。
(作者:潍坊行知中学 何中毓;指导教师:钟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