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风号称凌大帅,是新中国最著名的大导演,他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就是拍电影也与众不同。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1)

《骆驼祥子》是凌大帅的代表作之一,今天聊聊他拍这部电影的一些事。

1.

1980年9月16日,星期二,《北京晚报》头版忽然登出一条消息:寻人——骆驼祥子,你在哪里?那上面还配了一张“祥子”的照片。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2)

这则特别的寻人启事随即引起轰动,一时间北京电影厂人满为患,成了集市。

无数人跑来说“我就是祥子”,这里面还有大量机关、公会、团体、个人推荐的“祥子”。

事后,据北影厂编导徐晓星说,报纸登出第二天,北影厂楼上楼下一片沸腾,到处是人。那段时间,前后来登记的高达2千多人,除了台湾省,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祥子”跑来。

而且这些人来到北影厂,无论厂长办公室还是各科室一律乱闯,弄得北影厂的正常工作、会议都被打乱。

这样一场浩大的“祥子灾”,当然会招致全厂抗议,所幸厂长汪洋非常宽容。他说了句这样下去不行,还是到大门口设个“祥子接待登记处”吧,这才把问题解决。

北影厂当年这场盛事,参与者提起来就乐,而这场盛事的制造者,正是中国著名导演,《骆驼祥子》的导演凌子风。

那么凌子风为什么要搞这一出呢?他凭什么认定祥子就该是照片上的样子?

2.

凌子风本是正蓝旗满族人,祖辈都在大清做官。他曾祖父据说早先是紫禁城侍卫头领,后来则做了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卫。

凌家改变姓氏、籍贯,是因为凌子风的父亲。这位精通八国语言的老先生思想新潮,不满大清腐败,有一次跟一位姓凌的同学去了趟四川合江,竟忽然就开始姓凌,并籍贯合江了

所以凌子风绝对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对老舍作品的情有独钟,除了艺术情结,肯定还有一个本土情结在内。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3)

凌子风瞄上老舍的作品,已经不是一天二天,但他真正着手,是在拍完《李四光》之后。

那段时间,他把老舍的作品通读了一遍,发现最想拍的还是《骆驼祥子》,于是就把剧本敲定下来。

凌子风拍电影,一向对选角要求极严,因此他接下来最重要的事,自然就是找扮演祥子、虎妞和小福子的演员。

然而,凌子风在祥子的选角上却千难万难。他选来选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演员。

祥子是第一主角,半点不能马虎,这时候,思路开阔,灵活多变的凌子风,自然想起了黄宗霑夫人给他的一张照片。

旅居美国的黄宗霑,是闻名世界的大摄影家加导演,他早先也很想拍《骆驼祥子》,但是还没开拍,就去世了。

早先的导演们拍电影大都会功课做足,何况又是黄宗霑这样的人。凌子风当初一打算拍《骆驼祥子》,就想从黄宗霑那里得到点宝贝,于是他就给黄宗霑夫人去了封信。

结果黄宗霑夫人很高兴,立刻就把黄宗霑搜集的资料、照片,以及剧本提纲等等,都寄了过来。

那里面还特意放了一张洋车夫的照片。

凌子风当时一看到它,眼睛立刻亮了。他跟黄宗霑先生不谋而合,那正是他心目中的祥子形象。

凌子风选祥子的扮演者,其实就是以这个形象为参照的,但是他和他的剧组才有多少双眼睛,多大的圈子?

因此凌子风一想到这张照片,就有了主意。我何不借助媒体,宣传造势,扩大范围,把事情搞大呢?

不得不说,这在当时的中国,能够开出这种脑洞的导演,肯定没有几个。

不过凌子风有了这样一场海选,也还是没成,这祥子实在太难找了。

3.

《北京晚报》的寻人启事产生轰动之后,凌子风有一段时间,天天呆在北影厂招待所203房间。

什么不干,就整天翻来覆去看三个副导演送来的照片。他不是把它们钉到墙上,就是摊在桌上,反正满房间都是照片。

几千张照片,必须亲自一一细看,有时候还要约见,这工作量很不一般,所以徐晓星就多少年后还要感叹:

现在的人要有凌导那种创作精神、投入程度、负责态度,中国电影的质量早就上了新台阶。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4)

只不过那几千张照片,很对不起凌大帅“拼命三郎”的外号。凌子风选来选去,发现这些人就是再像,也缺乏某种味道。他们没有表演经历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缺乏天赋,大多数不过是有志做“祥子”而已。

凌子风这样严要求,当然难坏了所有人,有一位副导演逼急了,想起凌子风的儿子凌飞,就说,咱们干脆让凌飞演得了。

凌飞很像照片上的人,可是凌子风没有答应。

不是因为凌飞仍旧难入他的法眼,就是因为他不能“徇私”。当时,凌子风家里也人来人往,那场面不下于北影厂。

他们有的是自己找来的,一开门就直接冲进来,有的是全家来的,很像是孤注一掷的样子,有的则是领导们推荐。

这些人都不好打发,但好在他是凌子风。

凌子风从十几岁离家出走,到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什么路没走过,什么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他是既灵活,又原则。

凌子风一心只为电影,他是谁来了都热情招待,认真考察,不管你是陌生人还是关系户。如果行,那他就用,如果不行,那他就客客气气送走。

所以凌子风不但让任何人都没有话说,还占了便宜。这些人不用外调,差旅费都省了。

这事的转机,最终来自于副导演李唐,他有一天,忽然想起自己的学生张丰毅来了。说我这学生不错,他以前还演过《骆驼祥子》的小品。

凌子风说,那就赶紧找来试试啊!

4.

张丰毅那年24岁,还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大三学生,当时正在香港拍《塞外夺宝》。那是他的第一部电影。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5)

李唐找到张丰毅时,张丰毅的电影刚好拍完,但是他受伤住进了医院。好在他伤不严重,不久就坐上飞机赶来了。

《骆驼祥子》啊,凌导的电影啊,这多大的机缘。

张丰毅见凌子风之前,副导演们先把他收拾了一番,这才拿了照片给凌子风看。凌子风一看,还真像!可是张丰毅来了,凌子风却板起了脸。

头发不对,你先把头剃了,试试戏。我有言在先,试过了也不一定行,你的头发很可能白白牺牲,你要考虑好。

但是张丰毅说,没问题,选不上我也心甘情愿。

结果,等张丰毅剃完头,化完妆,三场试镜结束,凌子风就看着张丰毅那张憨厚、真诚、坚忍的脸,和他那副硬汉的身板,笑了。

张丰毅,就你了!

可是跟着凌子风混容易吗?接下来,张丰毅那才算真正遇到了考验。

张丰毅,从现在起,你就每天蹲在北影厂门口拉车吧。你演的是拉车的戏,就得先学会拉车,熟悉你的车,进入你的角色。能过关,你就演,过不了,你就仍旧不能拍这个角色。

于是乎,那之后,张丰毅就成了北影厂的黄包车夫。每天拉着厂里的人上班,去医务室,去摄影棚,去招待所。

他是一连拉了一个多月,凌子风才终于点头。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6)

凌子风当年离家出走,为了挣学费、生活费,也是拉过黄包车的。他对拉车这活,和车夫本身,太了解了,他要说过关,那张丰毅就真的拉出了旧时代车夫的精气神。

凌子风拍电影都是这样要求,刘晓庆当年拍《春桃》,他也是这么一句:你先学捡破烂去吧,破烂捡不好,你就不能拍这个角色。

中国有许多好演员、名演员都是凌子风发掘培养的,这包括葛优的老爸葛存壮。

葛存壮之前一直跑龙套,凌子风有一天忽然让他演《红旗谱》里的地主冯兰池,葛存壮战战兢兢:这么重要的角色我行吗?我心里没底。

凌子风说,我说你能演好就能演好,叫你好好演就好好演。你没底,我有,你演的角色我都看在眼里。

结果,电影拍出来后,汪洋厂长乐了:北影厂又出了一个演员,葛存壮,不错!好!

所以葛存壮就记了凌子风一辈子:是凌导像带学生一样把我带起来的。

5.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第一男主角,虎妞是第一女主角,他们都是最重要的灵魂人物。

但是凌子风选虎妞,就没那么费事。因为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最好的人选,斯琴高娃。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7)

虎妞,必须是斯琴高娃,这是凌子风说的。

为什么必须是斯琴高娃?就因为她是斯琴高娃,“她身上有惊人的表演天赋”,这也是凌子风说的。

但是这一切,斯琴高娃并不知道,她甚至很多年后还感到迷惑:“凌导为什么找我演虎妞,我认为始终是个谜。”

凌子风最早知道斯琴高娃,其实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因为一个在内蒙古歌舞团工作的亲戚,钢琴家蔡妮。

蔡妮很早就把斯琴高娃推荐给凌子风了,她曾经寄来很多照片。斯琴高娃后来回忆说,1993年后,我还曾在凌导的影集里看到我的照片,他一直留着。

斯琴高娃第一次见到凌子风,是在“最佳影片十大导演”会议上,当时陈达导演一引见,凌子风就说,哎呀,好喜欢你啊,好喜欢你啊。这弄得斯琴高娃惊了,他为什么喜欢我?

可是老爷子还有句话呢:“高娃有特异功能。”这又让斯琴高娃迷糊,我怎么会有特异功能?

没办法,她后来只好想,凌导可能是因为蒙古族那种真诚、单纯、执着的个性才选上我的吧?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8)

她却不知道凌子风一直在关注着她呢,老爷子晚年之际,终于揭秘:

我之前一看高娃照片,就觉得这个演员有性格,只是当时没有合适的角色。

我见到她后,觉得她很开朗,一见如故。

她很有风度,是个年轻的艺术家,不计较钱啊什么的,平时也很朴素。

她拍了《归心似箭》之后,我一看,了不得,“这个人演得好,确实演得好,把电影界震住了”。

然后他又说他为什么要找斯琴高娃演虎妞:

当时很多人来找我,要演虎妞,我觉得没有合适的,就把高娃约到北京来谈。

她不是北京人,又不在北京生活,我为什么认定她能演?因为气质。

蒙古人的性格,放得开、泼辣、有真情,这是一个艺术家十分可贵的素质。

6.

斯琴高娃来北京,的确是凌子风邀请的。可是斯琴高娃一听是让她演虎妞,立刻拒绝。

不行不行,我不行,凌导你换人吧,吓死我了。我不熟悉北京,找不到感觉,尤其是那种“女光棍”的感觉。

但是凌子风却说,不能打退堂鼓,就你了,直接就带着斯琴高娃去见了剧组全体人员。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9)

斯琴高娃是个很直率有个性的人,她不会因为凌子风这样做就满口答应下来,然而凌子风还有杀手锏,他带着斯琴高娃回家见了夫人石联星。

说起石联星,那可是新中国的电影先驱,真正的偶像级明星。她很早就是苏区三大赤色明星之一(另外两个是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和很早牺牲的刘月华),后来演赵一曼,是周总理亲自点的。这个角色让她与丈夫的《中华儿女》,同时在捷克斯洛伐克电影节上获奖。

一个是最佳女演员奖,一个是“自由斗争”奖,一个是中国女演员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个独立奖项,一个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影片。

石联星在中国文艺界的地位非常崇高,她去世时,《人民日报》曾专门发布消息。要知道,这在当时是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的。

石联星作为丈夫的“政委”(凌子风自称),当然最明白丈夫的心思和追求。她作为艺术家,当然同样有特殊的眼光,她一看之下,立刻产生认同:

斯琴高娃的素质与条件,的确很符合虎妞这个人物。

所以她接下来,就不但极力鼓励斯琴高娃,还给她找了很多老艺术家,为她讲解那个时代,和老北京的四合院,以及在四合院男人堆里长大的老姑娘会什么样,每个角色是怎么回事。

斯琴高娃后来说,她初见石联星的时候,因为敬仰、爱戴,曾经手足无措,这后面才渐渐好了。

石联星很亲切,凌导很善于鼓励,从来不吓唬人,我的信心正是靠他们才慢慢建立起来的。

斯琴高娃当年凭借“虎妞”这个角色,一举拿下了第3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和第6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这都说明了凌子风眼光独到,善于带兵用兵,但是凌子风每每提起来,却都是夸赞斯琴高娃。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10)

凌子风夸赞斯琴高娃的那些事,其实也道出了他是怎样一位超凡的导演。

7.

凌子风后来谈《骆驼祥子》和斯琴高娃,曾经说:

她没有生活经验不要紧,我就给她介绍很多北京唱大鼓的,给她介绍天桥普通百姓家庭,让她学习北京话,带她深入生活,去了解北京的风土、习惯、人情。

她学得极其认真刻苦,剧本反复看,反复研究,经常和我讨论。

她善于捕捉角色需要的东西,能很快进入角色。

她也很听话,拍她的戏很顺利,有什么表演要求点到为止,一点就通。

她很聪明,表演熟练,生活感强,有独创性,有时候她一个动作下来,很了不得,我立刻就同意了。

很多演员不肯扮丑,化妆师愁,摄影师也愁,而她不怕不管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样,她就什么样,抽烟喝酒也上了。

和她合作非常愉快,也心服。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11)

刘晓庆当年演春桃,想在眼窝上涂点颜色,美一点,我说你是捡破烂的,不行,她马上也没意见。她也是一点就透,给点什么动作,马上就能表现出来的人。

选演员不能讲私心,讲私情,讲照顾,斯琴高娃适合演虎妞,不适合演春桃,刘晓庆也一样。

选演员要一切从角色出发,做伯乐要熟悉每个演员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能力大小、素养深浅、生活阅历等所有方面。

我以前之所以选崔嵬来演朱老忠,那是因为他具备艺术素养,对京剧研究透彻,往那一站,活脱脱就是一个朱老忠。

我在拍《春桃》的时候让刘晓庆收着,那是因为她个性强,悟性高,很热情,自有一套表演路数,你不能让她放,让她过,得让她温。

他这哪还是一部表演经,这整个是一部职场管理经、人生经。

凌子风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其实远远不止这些东西与众不同。

《骆驼祥子》的小福子,最初不是凌子风选的,副导演们从青艺发现殷新后,都觉得她正是那种漂亮而有悲剧味道的演员。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12)

可是殷新来见导演时,却犯了一个错误,她穿得很现代地来了。

副导演们当时都傻了,你没了那种味道凌导怎么会看上你!幸亏李唐机灵,他赶紧带着殷新去化妆室,整一番,只把几张照片放到了凌子风桌子上。

副导演们什么话都没敢说,就等着凌子风看照片,没想到,凌子风一看就说,这不就是小福子吗?就她了!

其后,殷新的表演果然很好,她后面还获得了金鸡奖提名,副导演们都佩服极了,凌导看人太准了。

做凌子风的演员,每一个在开拍前,都是必须做很多准备的,比如张丰毅光会拉车不行,他还得去敬老院访问那些老车夫,熟悉他们的生活。但凌子风不只是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对其他方面都是如此。

他为了实景拍摄,第一次建起了外景街,真砖真瓦搭建布景。他既是导演,又是风俗顾问,他建起的北影街到现在还在使用。

中国的这种实景拍摄,他是第一人,他当年要不是没人批钱批地,早就在郊外建起了一座西四牌楼。

他为了真,还曾动用关系,找来了从前的老车夫、J女、摔跤的、砸石头的、练把式的。天桥拉洋片的找不到,他就找继承人。已经没有的食品小吃,他就找人模仿生产。

他那片场,整个都是真家伙,真本事。

骆驼祥子张丰毅几岁(张丰毅拉车一月才过关)(13)

凌子风有一件事非常出名。

影片中的旧军官都是抽大烟的,凌子风因为道具中没有大烟壶,立刻下令停拍。

他连夜去北影厂后山挖土,捏了一个,再用鞋油打光,在天亮时送了过来。

他那大烟壶一出,效果立刻不一样,整个剧组都感叹起来:这个导演就是不一样,有本事,什么都能自己做。

凌子风其实会的东西太多了,绘画、书法、木刻、雕塑、修车、捏泥人、做饭,等等等等,简直是什么都能来一手。

他当年就连“怀孕”的虎妞吃的那个枣也没放过。

祥子去买酸枣,售货员包酸枣的那个手法,是他专门找人学的,这真是贯穿到细节。

所以,后来的电影人并没有说瞎话:凌子风之后,再没人能拍出这样的《骆驼祥子》了。

凌子风熟悉生活,多才多艺,也特别认真、真诚,有创意,有自我(原著加我),他的电影能成为经典,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老一辈艺术家的道德也总是让人感佩。

凌子风本来还想拍老舍的《月牙儿》,他早就一切完备,甚至已经自己出钱让人去学了大鼓,但北影厂一决定由别人来拍,他立刻就让了出去,倾囊相授。

只不过,《月牙儿》拍出来后,观众大失所望,纷纷打电话来问,你为什么不拍?

年轻人不熟悉那段生活,也不像他那样认真,这并不意外。

总而言之吧,凌子风的故事说不完,有一火车那么多,要总结他的话,似乎只能这样说:

《骆驼祥子》一直被电影界称为“中国气派”,而凌子风,也是一种中国气派。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图片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