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凭实力长的肉(凭实力推介自己)(1)

凭实力推介自己

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5)

蒋增福

无论何人,所处那朝那代,要想登台,要作表演并得以扬名,前提是自己要有真本实力。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间虽长,但却打下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在内的多门类知识的扎实基础。既熟谙中日传统文化,对外国文学也没有人“比他读得更多的”,且英德法文均能读原创原著。尤其是回国前夕的小说《沉沦》的创作成功,让他较早奠定了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然而,从作者到作品,具有如此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赞评,单凭小报小刊小编小记者的“豆腐干”文章是不成的,得靠文坛的权威巨星开“金口”!郁达夫的过人之处,凭着他自己的真本事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魄,敢于向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大腕靠近,并借以竭力推介自己。书信卷中他给蔡元培、胡适、周作人等写信就是例证。当然,给这等大人物写信,自己当有深厚的学养和功力。行文亦多机灵、巧妙。先读他致蔡元培信的原文:

孑民先生:

前恳题字之“迷羊”,想以为挥就,当即前来拜领。刻有志摩学生赵家璧先生托为介绍,欲乞先生为伊所编书上,题一书名,若蒙俯允,则编者读者,皆受赐无穷。屡渎清神,迟日来面谢,肃此敬请冬安

后学郁达夫顿首上

十一月十四日

此信写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他留学回国后在安庆执教之初。不满百字的短信,内容却颇丰!从“曾恳”等字面推测,可能不是首封;“拜领和面谢”,也许他已登过蔡元培的官邸或侯门。除却推介自己请题“迷羊”,又以代托文名欲乞,同时提到了两位名人。徐志摩与达夫同庚大同乡(海宁人)且同是杭府中和留日同学,时已在文坛自成一派颇具影响;赵家壁乃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编辑不可小视,果其然先是为他所编《全国大学图鉴》、继为《苏俄大观》都题写书名。蔡元培这位清光绪进士、近代民主革命家,既是光复会和同盟会会员,更因在北京大学作教授声名远扬,且在辛亥革命后出任过教育总长,可谓名声显赫!达夫则是“借名扬名”,走了一着好棋。

郁达夫给胡适写信既是险棋也是妙着。收进书信卷《致胡适》信有两封,首封写于一九一九年且用字谴句非常特别,令我数读方知大概,还把它理解为此信是“探路”或摸底或试水!

胡先生:我并不认识你,你当然是不认识我的,你们的那一番文艺复兴的运动,已经唤起了几千万的同志者。……我此番想写这封信给你的动机,大约也是同另外的青年的差不多。自己的心理解剖,同老式的钦羡的话头,我想不再说了。

我已经在国外住了多年了,此番回来,并非为求做官回来的,不过因为生在江南,长在外国,做了中国的百姓,还没有看见祖国的首都过,恐怕被人家寻问起来,有回答不出的地方。所以才于前月初四决定回国来走一次。如今到了北京之后,已经有一礼拜了。北京的社会的习俗趋势,大约已经观察了十之六七了。寒风吹起来的时候,晨霜降落来的时候,我又不得不同鸿雁一样的飞到外国去。所以我在北京只有二礼拜好住了。……

我若说作起还乡记来,……这几个中国人的里边,有一个就是你的名字!

我的信的最后的目的,已经说出了,你许我不许我,我也不能预料。然而万一你不许我的时候,……所以我现在不能把我的名姓同我的学籍通知你。你若说肯写回信来,约我几时几日在何处相见,请你写下这个英文地址就对了。我也忙,你也忙,所以我也不敢多写了。这一张信稿的章句、言语、书写,都芜俗得很……失礼的地方,只能请你宽恕我罢。

本京西城锦什坊街巡捕厅胡同门牌二十八号

十月十三日夜十时书

回信最好请你用英文写。

引录较长却已删去不少。两位都是新文化运动创导者,达夫用白话文写信也不多,何况此信属“探路”性质,不但没直言姓名、学籍,连说“动机”也半隐半现!如若得罪了这位绝对权威,那要影响自己前程的,正如他自己在信末所写“失礼的地方,只能请你宽恕我吧。”果其然,他被这位文化巨挈宽恕了。笔者以为,达夫的可贵之处,直率诚恳也“自知失礼”;而胡适的可敬之处,他发现了难得的人才,所以不但回信了,而且成了与之长期切磋的友好。这也可从4年后的一九二三年达夫《致胡适》的另信中印证,他们间的过往非同一般:

适之先生:五月十五日的来函接读了。我也想来看你,不过因为刚从浙江回来,还有种种事情没有干了,所以不能来奉访,是很抱歉的。我在《创造》上所说的话,你既辩明说你“并无恶意”,那我这话当然是指有恶意的人说的,与你终无关系。

《晨报》的记者说我的那篇文字,是“作者的人格的堕落”,我简直不懂他说的是什么话。若要说人格,《晨报》记者的那种卑鄙的行为,才可说是堕落的极点呢!

我们讨论翻译,能主持公道,不用意气,不放暗箭,是我们素所主张的事情,你这句话是我们最所敬服的。……我的骂人作“粪蛆”,亦是我一时的意气,说话说得太过火了。你若肯用诚意来规劝我,我尽可对世人谢罪的。我们对你本来没有恶意,你若能诚恳的规劝我们,我们对你只有敬意,万无恶感发生的道理。

你若能在南方多住几天,我们很希望和你有面谈的机会。

郁达夫敬覆五月十七日

三年多前,郁达夫为“探路”给胡适写信的尴尬,而今相互之平等对话,何止是判若两人,而是达夫已有了多方面的话语权,包括申辩和对他人他事作的批评权,因已“名声鹊起”!胡适是当代著名学者,他早年赴美,就读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全世界多所著名大学中,被聘的高级学位也是最多的;他是提倡实用主义的鼻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曾引起广泛关注;他的政治地位也很显赫,曾任驻美大使和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享誉中外。此时的达夫却已在有些方面,几乎跟他可以“平起平坐”了,真乃士别三年,“名声”已在多个领域显现。

作者介绍

自己凭实力长的肉(凭实力推介自己)(2)

蒋增福,1934年生,浙江富阳人,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工作,任富阳县文教科(局)科员,主要从事城乡扫盲工作,后参与《富阳县志》编撰,又为县委党校秘书,80年代初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党委书记,后迁任政协常委兼秘书长,又迁任文联主席,1995年退休,任富阳市文联名誉主席、郁达夫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系浙江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员。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80年代后从事乡邑文史调查和郁达夫研究,曾参与采写编撰《富阳风貌》《富阳文史资料》《100个富阳人》等系列丛书,并倡办地方文艺刊物《富春江》和《郁达夫研究通讯》。30余年笔耕不缀,出版专著《郁达夫及其家族女性》《鹳山魂》《富春闻见录》《走近三国》《富春文集》等;主编或参与编撰《郁达夫手迹》《众说郁达夫》《抗战中的郁达夫》《历代诗人咏富阳》《富春江今古散文选》《富春江畔话三国》《见字如晤——文坛师友书信集》等,多次获杭州市优秀作家奖,“五个一工程奖”,郁达夫文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