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苏轼挚友,北宋驸马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内容极为突出。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继承前朝旧制,在宫廷中设立了 “翰林图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更加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呈现出巨匠辈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前面我们已经欣赏李成、范宽、米芾、李公麟、郭熙和张择端六位著名画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欣赏武宗元、王居正、燕文贵、赵昌、王诜和赵佶等六人绘画作品。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绘画作品有:《渔村小雪图》《行草自书诗》《溪山秋霁图》《柳荫高士图》《绣栊晓镜图》《瀛山图》《叠翠争流图卷》《烟江叠嶂图》《山水楼阁图》《题王诜诗帖》《金谷园图》《玉楼春思图》《飞阁延风图》《秋江晴嶂图》《苏轼挥豪蔡肇、王诜、李之仪等人围看》《蜀道寒云图》《东坡赤壁图》《西园雅集图》《行书颍昌湖上》《跋孙过庭草书千字文》《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跋王齐翰勘书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苏轼的铁哥们,北宋驸马爷王诜,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绘画作品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

王诜[shēn](公元约1048年—公元约1104年),字晋卿,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后人,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画家。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娶宋英宗赵曙之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成为显赫一时的当朝驸马。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幸福,但是对于才华横溢,且拥有政治抱负的王诜来说,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与他往来密切的王诜被指控在苏轼印刷敏感诗文的时候提供了帮助,并向苏辙透露了朝廷要调查苏轼的密令,此等通风报信、泄露机密的行为是朝廷不能容忍的,在这场风波中,王诜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先是在熙宁十年被贬官至绛州练团史。接着在元丰二年因私下与苏轼一起出城去摆席喝酒而被勒停现有官职。在这之后,王诜有一段时间又暂时回归了朝野的生活,此次的回归与他的妻子长公主有关。

长公主贤良淑德,待人宽厚,对王诜一片痴心,她说“但谢复诜官而已”。神宗为了安抚她的夙愿,便下旨将王诜召回任庆州刺史一职,还允许王诜可以上朝议事。可惜长公主于同年五月便病故了,秋后算账的厄运又再一次降临在王诜的身上。王诜又一次被贬。这段包办的封建婚姻以悲剧草草收场,王诜也彻底失去了屏障,彻底过上了流放的生活。公主病逝的同年,王诜就被派放到均州,担任昭化军节度使这样一个不好的差事。

直至元符三年徽宗赵佶继任皇位。由于自由要好,所以王诜被召回并委以重用,他先后担任定州观察使、开国公、昭化军节度使等高官要职,还作为使臣到访辽国,死后谥号荣安。

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渔村小雪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3)

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王诜作,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写雪后渔村的清幽景象。在水墨中适当融入金碧重彩的设色,表现雪后阳光的闪耀,十分和谐。

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染,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这渔民的劳作和整个画面的阴冷荒寒气氛形成对比,令人玩味。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4)

后段的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水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可以见出李成的影响。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苏东坡题《烟江叠嶂图》韵之七言诗,称此图开卷“已觉冷风拂面浦,又如湿气生银田”。可见这幅画的气氛表现得非常到家,所以王石谷才将它作为枕中秘宝而收藏。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行草自书诗》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5)

北宋王诜《行草自书诗》卷,宋,王诜书,纸本,行草书,纵31.3厘米,横27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余前年恩移清颍,道出许昌,前途小阻,留西湖之别馆者几一月。常与韩持国、范景仁泛舟啸咏,使人顿忘去国流离之恨也。韩公德性温厚,风度高雅,固已可爱;范公虽老而精神不衰,议论纯正,白须红面,动辄醺酣。时余有所赋咏,公即取红莲叶命笔疾书,初不经思,佳辞丽句,顷刻而成,坐客莫不惊叹也。比闻朝庭就除端明殿学士以宠之,因思方今进任老成,如公者,若起之,亦足以厚风俗耳。

颍昌湖上。余有赠诸公诗,其略曰:“清影十分月,暗香千柄莲。不知从此别,高会复何年?”韩公诗曰:“浩歌轻白雪,密意得青莲。诗就西桥月,留为好事传。”而蜀公云:“惯乘霄汉鹤,翻说淤泥莲。可惜玉台处,等闲闲几年。”盖公不喜释氏,故有诗句,亦可一笑也。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右蝶恋花。

余旧不饮酒,近年辄能饮,故多醉中所书耳。

卷前有康有为题,卷后有清乾隆皇帝御笔题识、彭元瑞书曹溶跋。鉴藏印有“绍兴” 、“内府书印”、明张雨,清卞永誉,近代完颜景贤、金城、叶恭绰、王南屏及清乾隆内府诸印。

本卷分三段,首段记述了作者在去清颍途中受阻,与韩维(持国)、范镇(景仁)泛舟于西湖啸咏之事;中段与末段分别为三公在颍昌湖上诗作及王诜和蝶恋花词一阙。《宋史》记载,韩维在宋哲宗刚登基时上表推荐范镇,因为范在宋神宗时于建储有功,于是拜范为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即文中所称“比闻朝廷就除端明殿学士以宠之”。由此可知,该帖应书于北宋元祐初年(1086年)。“余前年恩移清颍”中的“前年”是指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其时韩、范二人亦居于许昌,颍昌湖即文中所称西湖,位于许昌的西北,所以,三人可以相遇于西湖游宴赋诗。

该卷虽系以诗词和友有伤感流连之意,但下笔痛快淋漓,结体紧实,笔多横放,锋芒毕露,独具风貌。

《吴氏书画记》卷六将此卷误称为黄庭坚书,至曹溶跋方为纠正。之后,《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二、《墨缘汇观》续录、《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壮陶阁书画录》、《三虞堂书画目》等均改为王诜书。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溪山秋霁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6)

北宋王诜《溪山秋霁图》绢本,淡设色,纵45.2厘米,横206厘米,北宋画家王诜创作,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此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图上群山叠嶂起伏,江水空阔浩淼;近处雨后树木更愈翠绿,江边草屋掩映于树林中;山中可见数座屋脊;远处云雾下的山峦更显妖娆。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7)

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渺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此图画风清润秀雅,用笔尖利。整幅画面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如宋人论画山水所写:出于可游可居之景。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柳荫高士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8)

北宋王诜《柳荫高士图》页,绢本,设色,纵29.4厘米,横29厘米,北宋画家王诜所绘,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中左边绘两颗高大的柳树。靠前的一棵古柳,树干虬曲,枝叶繁茂。主干向后歪曲,正适合人靠卧而坐。果然,树干上靠坐一翁,须发飘然,头戴葛巾,足穿草履。双目眺望溪水对岸的栖鸟,似凝神深思,又似神游天外。他的拐杖上挂一葫芦,歪靠在一旁的树干上。画面整体给人一种悠远萧索之感。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绣栊晓镜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9)

北宋王诜《绣花晓镜图》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茶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此图人物造型似取材于另一幅宋代作品《饮茶图》,作者已不可考。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瀛山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0)

北宋王诜《瀛山图》手卷,绢本,设色,纵24.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用勾勒青绿填染画山,古朴清雅。画家曾学李成皴法,以金绿为之,似古。似古就是似李将军。其画法是以墨勾、墨皴为基础,而后着青绿色,着色部分似李思训,实际上似李昭道,古是青绿,今是水墨,故叫“不古不今”。《图绘宝鉴》说王诜:“又作着色山水,师李将军,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1)

描绘了一望无垠的江面上,几叶小舟在慢慢悠悠地地游荡着,远山在云雾缭绕处,似有若无地浮现着;近处的山林中,树木葱茏茂密,小屋和草亭很随意地点缀在山林里,一幅富足悠闲的江南风光图。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叠翠争流图卷》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2)

北宋王诜《叠翠争流图卷》王诜的情感在经历人生变故之后,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的一些想法。寄情山水,诗词,聊以度日,渐渐生出一种豁达,但也能感受到忧郁的气息,就好比擅水墨又好富贵青绿,其实是思想矛盾冲突的产物。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烟江叠嶂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3)

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手卷 绢本 水墨 26.2x139.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平远布局,由浅岸一隅起,中部峰峦迭起,后段烟水迷蒙。长卷上峰密绵亘,杂树丛生,江水辽阔,烟波迷蒙;汀岸是一曲桥,樵夫担柴往来其间,坡上林木参差,藤蔓倒垂。树木以劲线勾出枝杆,以尖细中锋边笔画小树,气格俊俏,山峦以淡墨皴染,秀润雅致。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4)

《烟江叠障图》中山的用笔尖而有折,笔力又轻又缓,皴笔也比较少,表现了远山的轻渺遥远;设色方面是皴笔勾勒以后,加以淡墨花青色以及青绿色,树叶之间既有红色又有绿色,体现出了树木的苍翠茂盛。

王诜钟情于山水画,他曾用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方法创作了两幅同一个主题的作品——《烟江叠嶂图》,如今这两幅《烟江叠嶂图》都藏于上海博物馆,这里介绍的是水墨的一本,后有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弥足珍贵。其中王诜书作,虽为文人墨戏,但笔意方圆兼施、正侧互用、处处体现出其多以侧笔取势的用笔方式。此件真迹曾在行内被公认的假画,后经上海博物馆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钟银兰反复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山水楼阁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5)

北宋王诜《山水楼阁图》王诜将院体画与文人画融合使用,还将北方画派的雄浑之貌与南方秀雅之气结合,另辟蹊径,创造了自己清新雅致又不失风采的独特风格。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题王诜诗帖》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6)

北宋王诜《题王诜诗帖》页,宋,苏轼书,纸本,行书,纵29.9厘米,横2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年49岁。

本帖钤“金巩伯精鉴印”“景行维贤”“小如庵秘笈”“卞令之鉴定”等鉴藏印四方,左右各有“式古堂”等半印六方。此帖原装于王诜《颖昌湖上诗,蝶恋花词卷》后,但非此卷原配,而是从别处挪移而来。《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该帖是苏轼为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此跋在《东坡集》卷六五有记载。《东坡集》卷一三中还有苏轼另一跋“和王晋卿诗、并叙”的记载:“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州,而驸马都尉王诜亦坐类远谪,不相闻者七年。予既召用,而诜亦还朝,相见殿门之外,感叹之余,做诗相属。词虽不慎工,然托物悲慨厄穷而不怨,泰而不骄,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韵。”以上两段跋文再结合《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中的史料,证明了王诜的贬官一方面是受苏轼的牵连,另一方面是因为得罪了他的妻子魏国大长公主。

该帖笔丰墨满,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充满感情色彩,是为知己而作。

王诜在画史上的影响,相较于王维、李思训、李成、郭熙等着实不起眼,事实上,王诜对于北宋甚至对后人的影响,远比史料记载的要广泛很多、深远很多。光谈米芾、苏轼、黄庭坚等对王诜的评价就能看出,他在这几位大家眼里是备受推崇的,虽然苏轼也为郭熙写过题画诗,但远远不及对王诜的赞誉。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金谷园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7)

北宋王诜《金谷园图》,绢本设色,纵32公分,横500公分。全画气势宏大、景物富丽,造境幽深,乃穷年累月而成的精心之作。画面中园林、别墅步于湖上,其间或以桥梁,或以舟楫相通,给人似断还连之感。小岛、汀渚之上茂林丛竹、楼阁掩映,刻画十分繁密、细致。无论是古树、丛篁还是假山堆石表现手法都颇为古雅,其设色也以青绿为主,在浓郁中不乏雅隽秀丽。画中人物繁多,其数不下百人,然都造型精工、设色富丽,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表现能力。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8)

由于作品时代久远,绢本底色沉着,使得我们今日不能完全分辨出这些人物具体的动作和相互关系。然而从人物所处的建筑、园林环境看,多是表现其消夏闲适的生活情调。青绿华贵的色彩,精致细腻的造型笔法都体现了一种贵族式的雍容。这种雍容华贵就是后世所赞赏、追求的“古意”,南宋的刘松年、元代的赵孟頫以及明代的仇英等人莫不从其所出。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玉楼春思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19)

 北宋王诜《玉楼春思图》王诜的画契合了南宋君主高宗的审美眼光,深受当时南宋朝廷的推崇,这要归功于他小景山水中引人入胜的文人情怀,如梦似幻、烟雾缭绕的处理方式和朦胧的意境营造之感,开辟了南宋马远、夏圭“小景山水”的先河,也使得宋代“北方山水”的阳刚、笔笔出露的特征向温润、静雅、朦胧之美转变,创作格局开始由描摹外象向抒发内心真实心境转变,为后人所学习和推崇。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飞阁延风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0)

北宋王诜《飞阁延风图》页 绢本设色 纵26、横23.5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图绘二位仕女,佇立楼台远眺,一位站立桌旁泛览古玩,其态悠闲自在。楼前古松葱茏,亭楼隐隐可见。作者用严谨、缜密的界画作楼台,细笔勾松针,笔法娴熟劲健,设色鲜艳和谐。裱边旧题签“王詵飞阁延风”。但从画风对比分析,与王詵风格不同,故改为无名氏作。画中无款,钤二印(一半印)不可辨。对开有清高宗弘历题诗,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自强不息”等印。曾经清内府收藏,不见著录。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秋江晴嶂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1)

北宋王诜《秋江晴嶂图》手卷设色绢本。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苏轼挥豪蔡肇、王诜、李之仪等人围看》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2)

北宋王诜《苏轼挥豪蔡肇、王诜、李之仪等人围看》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蜀道寒云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3)

北宋王诜《蜀道寒云图》卷的笔法则较多出现披麻皴,风格接近五代的董源与后来元代的黄公望,邓文原说“当年故习一销镕”是可认为指此变。从而,与“逸气”相关。对于这一点,王诜充分肯定了自己,自跋中“凡言无逸气者,不知晋老曾历览此佳山水假毫颖间写此真概耳”一句是为表明。他特别强调了的“逸气”,符合淡墨氤氲披麻皴画法的江南感觉。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东坡赤壁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4)

北宋王诜《东坡赤壁图》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29厘米。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西园雅集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5)

北宋王诜《西园雅集图》元丰年间(1078-1085),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雅集于王诜府邸西园,故称“西园雅集”。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6)

宋神宗元丰年间,驸马都尉王诜曾广邀文人雅士相聚于开封。李公麟以画记录,由驸马王诜召集,公子哥西园雅集聚会,李公麟绘画。

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词人不禁感慨万千,触动情怀,由此而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仕途荣辱沉浮。

西园的春色如此美好,如此迷人,在此人眼中,它有着无限的美好,“似此园林无限好”是词人对西园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行书颍昌湖上》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7)

北宋王诜书法长卷《行书颍昌湖上》,又称《自书诗帖卷》,共分四段,第一段二十三行一百五十四字,以散文叙说“前年恩移清颍(按即颍州)”,道阻于许昌,与韩维(持国)、范镇(景仁)诗酒留连于颍昌府(按即许昌)之西湖的情况。,第二段十七行九十六字,记颍昌湖上三人所作唱和诗句。第三段八行六十四字,为《蝶恋花》词一首,观其描述,亦当为湖上景色。第四段二行十七字,自言近年能饮酒,多醉书。字句之间虽然有感伤惜别的味道,但落笔痛快淋漓,锋芒毕露,可谓独具风貌。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跋孙过庭草书千字文》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8)

北宋王诜书法《跋孙过庭草书千字文》,辽宁博物馆藏。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行书千字文》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29)

北宋王诜《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跋王齐翰勘书图》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30)

北宋王诜《跋王齐翰勘书图》(又名挑耳图)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蝶恋花》赏析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31)

北宋王诜手迹《蝶恋花》释文: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诗作背景:宋仁宗元丰三年,王诜任职均州,今湖北均县;元丰七年(1084),转置颍州,今安徽阜阳;直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他从结束了地方上的任职,再次回到汴梁。

经历了七年仕途沉浮,当王诜回到汴梁的时候,他的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是两鬓斑白,当年西园雅集的朋友各奔西东,想再聚会是不可能的了。

词人来到昔日繁盛的西园,故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蝶恋花》的词,这首词词正是王诜此时的心境写照,令人欣慰的是王诜这首词的手写真迹也流传至今。

词人来到西园,看到的是似曾相识的景象:临近黄昏的时候,下起了一阵小雨,细细的雨点飘洒在词人的身上,也飘洒在园中的一草一木上。小雨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儿,太阳又从云隙中露出来,将夕阳的余晖洒向园中。

虽然只是夕阳余晖,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的景致却格外清新,一片生机,春意盎然。那被阳光笼罩着的楼台,格外耀眼,楼台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沼塘里,分外美丽;那经过小雨清洗、绽满新芽的杨柳枝,一丝丝地低垂着,在微风的吹拂下,正在轻轻地摇曳。

那池塘里无数的荷花,虽未绽开,但花蕊经过雨水的洗涤,就如同女子头上的青钿一般玲珑细巧,十分逗人喜爱。

“小雨初晴回晚照”,词作开篇句描写的就是词人在西园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起笔其实是很富于象征意味的。

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 词人与西园的久别重逢,词人沉浮的仕途与人生,这三者之间是何其的相似啊。

《蝶恋花》的手卷,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却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纵观王诜墨迹,挺秀清润,风韵动人。

王诜的绘画还具有熟而不工的笔墨特点,兼具了院体画的工整与士大夫写意画的放逸,相对李成、郭熙、燕文贵等的绘画来说,线条有所弱化,墨韵有所加强,同时造型造景上也变得简括。其所绘山石连皴擦带渲染,拖泥带水,自然天成、水墨淋漓;树木形态多变,动感十足,枯木以草书写就,线条腾挪跳动,点叶浓淡相间,大小错落、闪烁跃动型造景随意洒脱,疏朗清新,激情洋溢但不狂乱躁动;以书入画的“写”的方式得到了尽情倾泻。

唐朝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及其作品(北宋时期苏轼挚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二十三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32)

,